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听众,分众化倾向日趋明显。就县(市、区)广播听众而言,有的是为了寻求致富信息而关注广播;有的是为了掌握政策、关心会不会出现农民负担、学生负担新动向而听广播;也有的可能会为了喜爱某个音乐节目主持人而经常打开收音机;还有的是一些干部晨练、坐小车无聊怕打磕睡而对广播情有独钟。至于哪个台哪个频率?谁的功率强,就听谁的。这不能不说是值得县级广播从业人员深思的一种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细究起来主要是我们广播节目办得没有地域特色和个性特色,“百台一面”、“千频一腔”,听谁的还不一样?县级广播新闻要形成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正>“看得见的广播”这是财富广播听众对他们热爱的FM96.1的评价。确实,福建经济电台财富广播无处不在,除了各式各样的听友见面活动之外,透明直播室与福建的会展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3·15”博览会、国际汽车展示会、往交会,绿色食品博览会、茶叶博监会、家装文化大展……财富广播融进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参加人大会采访,有一件事对我震动很大。会议开始前两天,我对一个省的代表团80%的代表进行了一次广播收听调查,发现竟没有一个人带收音机!这一情况引起了我的不安和深思。不能否认,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是一个弱势媒体。但它也有两个最大的优势:其一,它是一种受众感到最轻松的媒体,以“听”和“看”两种信息接受方式而言,“听”无疑是更轻松的方式;其二,它可以在移动中便利地接收,这一点电视和报纸也都难以做到。从此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家很喜欢听每天早上6点30分的新闻联播节目。其原因除了新闻本身的吸引力之外,这个节目的开头、结尾两个“内容提要”实在使人倍觉高兴。听了开头的“内容提要”,如果没有时间听完半小时的广播,也不至于对国内外大事变成聋子。如果收音机开晚了,开头一段没有听到,那末,结尾的“内容提要”就会给你适当地补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替听众想的真是周到! 从广播想到报纸。怎样把报纸办得更吸引  相似文献   

5.
《声屏世界》2009,(5):F0003-F0003
江西音乐广播是江西省内最早开办的专业广播,拥有众多精通音乐的专业主持人才。策划播出的节目个性独特、影象鲜明,广受都市人群、中高端听众的喜爱。江西音乐广播擅长用高品质的音晌来伴随、丰富人们多彩的生活,被听众和业内誉为“听得见的色彩”。江西音乐广播在南昌的频点是FM103.4。“听见色彩,听见103.4——江西音乐广播!”“好音乐,好心情,江西音乐广播!”等彰显个性的宣传语,既是江西音乐广播人的最高追求,也是无数听友的温馨感受。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中国的体育节目主持人曾“享受”过一个短暂的“风光时期”。当时电视刚从广播中分离出来不久,观众们一边听着他们熟悉的广播解说员的声音,一边看着突然出现的、黑白的现场比赛直播画面,他们心中的欣喜是前所未有的。体育电视节目主持人一出现,立即就被观众们接受了,这种接受是以电视转播淘汰单一的广播转播为前提和代价的。 80年代初正值文革后中国迎来的第一个全面的体育高潮。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冠军,中国男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中国足球第一次冲击  相似文献   

7.
由于广播是听的而不是看的,一瞬即逝、不留痕迹,不便反复研读。因此,广播新闻的写作有着自身的特点。迅速及时广播比报刊、通讯社特别优越的是随时都可以把新闻传播给听众。广播新闻应该尽量避免那些时间概念模糊的“最近”、“前不久”、“连日来”等词句,而要求写明具体时间,“今天上午”、“七月×日下午”,甚至几点几分。例如在国庆节前天晚上,在浙江侨乡青田县的城西小学,举行灯会游行,当记者在街上观看到丰富多彩的美丽彩灯时,立即赶写出一条新闻。当时正值晚上8时,县广播站还在播音,这条“城西小学举行灯会游行”的消息及时地播了出去以后,听众纷纷上街观灯,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新鲜形象由于听广播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所以一般理论  相似文献   

8.
正如报纸强调“卖点”,电视强调“视点”一样,广播也要讲究“听点”。而县级台农村节目的“听点”究竟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和国家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这是农村听众关注的焦点。现在的农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特别关注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不但需要用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指导生产生活,而且也要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农村采访时笔者就曾看到,面对上门收取费用的村干部,农民理直气壮地说,我在广播里听到这项收费早就取消了,你们没有依据向我们收取。农民对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密切关注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王伟 《河北广播》2006,(4):60-61
“十年前,我还在上中学,一天无意中打开收音机,听到《灯火阑珊》这个节目,由此我认识了李爽、黄迪、重阳……于是每天晚上听收音机便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听《灯火阑珊》也便成了习惯。十年后,我走进了河北电台成了一名主持人,当我在直播间的时候,我知道还有他们的声音在飞扬……”,这是我在河北生活广播庆祝“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建台55周年特别节目”时录制的一段话,道出了我从一个广播“FANS”到广播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蒋宁 《视听界》2001,(6):27-28
广播是办给人听的,这是千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在广播市场化的大潮中,广播人千方百计在“听”上下功夫,尽量使节目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以此吸引更多的听众,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先的有利的地位,毋庸置疑,这是大家方略。但是,现在的广播已发展到了广播立体化时代,广播受众市场的竞争也不仅是“听”的竞争,已发展到“看”等方面的竞争。“广老三”不仅要和众多媒体激烈竞争,还要在广播行  相似文献   

11.
广播作为宣传手段,有着对象广泛、时效性强、功能多样和感染力强等独家优势。广播新闻,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广播新闻是诉诸听觉,化形为声,不仅要“宣事达理”,还要求“声入心通”,既要求有可读性,又要求有可听性。与报刊新闻比较,广播新闻修辞应以“声”夺人,以“真”服人,以“亲”感人,以“美”引人。有人认为广播新闻是“大白话”,似乎不需要讲求修辞。其实,这是一种偏见。采写广播新闻的同志,要有明确而自觉的修辞意识。篇幅短小而结构完整短,是广播新闻的首要特征。看报纸,读者有主动权,可以凝神结想,也可以“观其大略”,听广播,听众就不能“一目十行”。每秒三四字,思想没有回味和停歇的余地。听就得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几年农村有线电视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乡镇广播原有的不少听众对“听广播”失去了兴趣,转而成了“看电视”的热心观众。面对这种现象,我们首先应当感到高兴,因为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正是我们农村广播电视工作者的责任所在。然而高兴之后也应感到不安,因为这说明我们的广播节目与有线电视节目相比,对群众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减弱并很有可能逐步丧失。 我们能不能让群众在热衷于“看电视”的同时,仍然有兴趣“听广播”呢?我觉得办法是有的,并且有多种多样的办法,其中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就是…  相似文献   

13.
李芳 《河北广播》2007,(2):47-48
广播作为大众传媒,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这就客观决定了广播节目的社会责任。法制节目在广播领域大量出现是近几年的事,但发展势头迅猛,成绩显著,社会影响力也日渐强大,尤其是用社会大众喜闻乐听的方式,宣传法律知识,进行法制教育,提升整个社会法律意识和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顺应这种形势,《法治80分》节目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广播稿完全是让人听的”,这是教育家叶圣陶50年前对广播稿语言特点的高度概栝。他说:“咱们听读报、听广播,有时候听得完全明白,好像看了书面文字一样,有时候心里一楞,不明白听到的话是什么意思,又不便仔细揣摩,因为读报的人广播的人并不等咱们。一揣摩,以下的话就滑过去了,这就说不上完全听明白。可见便于听和不便于听的分别显然是有的。”叶圣陶认为,广播稍纵即逝,“听”是制约广播语言特点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初的几年里,广播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改革,推行主持人节目,组建系列台,竞相搞板块节目、直播节目、热线电话、听众点播等。这期间广播着实地风光了一阵子,红火了一阵子。 从那时到现在,大约三年过去了。这三年广播似乎又有些沉寂。一些电台、系列台,尽管台名不同,节目却大致相似:都是大量的流行歌曲加广告,加点歌,加热线电话节目,中间加几次新闻信息。有的节目程式化、一般化、浅薄化。“经济台现象”开始时新鲜,许多听众热情欢迎,热情到由“听众”成为“听友”再成为“发烧友”。现在,这些本来属于广播的“发烧友”许多已不再热衷于听广播,而为一些新鲜的电视节目所吸引,成为电视的热心观众。农村有线广播网杆倒线断,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广播是否会经不起  相似文献   

16.
定时播报、线性传播——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这种“我播你听”的方式是媒体“传一受”时代的典型广播方式。随着受众对个性化要求的提升,媒体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嬗变,广播在突围中走向“窄播”。频率专业化的浪潮之后,打破线性传播的“我播你听”变为“你要听我才播”,是由“传一受”向“受一传”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而在这其中,广播媒体与时新媒体的两个联姻最为引人关注:一是与网络的联姻,一是与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的联姻。与网络的联姻从最初的电台将文字资料上网到在线直播、点播的出现,再到如今网络电台的初起;与电话的联姻从最初的热线电话到手机短信互动,再到今天的电话拨打特服号听广播。本期的特别策划,我们就撷取广播与网络、电话最新的动向——网络电台和电话听广播,聚焦广播界这两个鲜嫩的“小荷尖角”。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广播是独霸天空的一方骄子。然而,随着各种报刊杂志图文并举的频频出现和以声像并茂的电视的迅猛崛起,使广播从“天空”跌入“低谷”。于是有人担忧,广播迟早要被其它媒体所吞噬。然而,历史作出了证明,广播不但没有因此而沉寂、衰败,相反,为了生存和发展。广播人勇于思考、探索和挑战。他们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合着时代铿镪的节  相似文献   

18.
定时播报、线性传播——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这种“我播你听”的方式是媒体“传—受”时代的典型广播方式。随着受众对个性化要求的提升,媒体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嬗变,广播在突围中走向“窄播”。频率专业化的浪潮之后,打破线性传播的“我播你听”变为“你要听我才播”,是由“传—受”向“受—传”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而在这其中,广播媒体与时新媒体的两个联姻最为引人关注:一是与网络的联姻,一是与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的联姻。与网络的联姻从最初的电台将文字资料上网到在线直播、点播的出现,再到如今网络电台的初起;与电话的联姻从最初的热线电话到手机短信互动,再到今天的电话拨打特服号听广播。本期的特别策划,我们就撷取广播与网络、电话最新的动向——网络电台和电话听广播,聚焦广播界这两个鲜嫩的“小荷尖角”。  相似文献   

19.
为了与广大听众共庆2000年的到来,答谢广大听众对樟树人民广播电台一贯的热忱关爱和支持以及近几个月来对办好即将开播的热线直播节目《星河漫游》的献计献策,樟树人民广播电台于新年之前在新竣工的世纪休闲广场举行了一场融文艺、娱乐为一体的“星河之夜听友见面晚会”。这天晚上,风格优雅的世纪休闲广场张灯结彩,情调浪漫。以热线直播节目《星河漫游》构成环节为主线串联起来的精彩纷呈的文娱节目,吸引了三万多名广播热心听众前来观看樟树人民广播电台举办星河之夜听友见面晚会@程秀华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学英语的人大多离不开一部短波收音机,因为通过短波可以收听“美国之音”的英语广播,练习听力。到美国后,熟悉的电台、电视、书籍、报刊一下子全没有了,所以在所谓的自由世界里反倒觉得消息突然闭塞起来,于是就想收听“美国之音”。可是,当地的中波、长波都没有“美国之音”,而找遍了大小商店,竟然都没有短波收音机出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