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四川雅安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快速反应,紧急启动应急预案,进行了持续九天九夜的《"4.20"芦山地震特别直播》。在应急直播中,新闻频率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紧急发布权威信息,独家抢播李克强总理声音,科学编排直播节目为灾区人民服务、为抗震救灾服务,成为四川广播电视台应急广播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2.
正新闻立台责任至上正是因为以新闻为骨的责任意识,才使得东方卫视的频道人格类似于一个拥有成熟价值观的青年,坚定又不乏锐度和建设性。东方卫视自2003年10月成立以来,始终将新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十年磨砺,新闻节目创新纷呈,日渐成熟。2003年,东方卫视每天有6个小时的新闻直播节目,早晨长达两个小时的《看东方》,傍晚6点陆续播出《城际联机》《、环球新闻站》《、直播上海》《、今日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东方卫视汶川地震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闻立台"给东方卫视此次报道带来的有益影响.文章认为,在当今条件下,"新闻立台"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要.作者阐述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条件.如进一步加强新闻信息公开,合格的人才队伍等.  相似文献   

4.
赵淑萍  忻勤 《青年记者》2012,(36):76-77
东方卫视自2003年10月成立以来,以"新闻立台、影视强台、娱乐兴台"为理念,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东方卫视新闻节目一直采取直播的方式,节目播出形态与国际接轨。东方卫视新闻立台的理念是怎样践行的?在具体节目中又是怎样体现的?笔者专访了  相似文献   

5.
直击现场--东方卫视的直播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新 《新闻记者》2004,(11):36-37
东方卫视自从开播以来,一直坚持“新闻立台”的方向;而电视新闻的最高表现境界,就是直播。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人提出:未来电视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直播节目的质量,也就是说,直播,是检验电视人思想敏锐度及技术成熟度,以及传媒机构组织协调能力的一块“试金石”。作为“新生代”的东方卫视,要突破原来上海卫视时期的“沉沉暮气”,在群雄逐鹿的全国卫视市场拼得一席之地,“强化直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选择。但是,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直播常态化和流程化,不仅需要在财力和物力上舍得投入,更需要预先培育好必要的条件:人。开播之初,东方卫视就…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随后,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卫视陆续启动抗震救灾直播特别节目。一切外显均来源于内蕴。本文拟从电视专业角度对央视新闻频道、东方卫视、四川卫视和江苏卫视震后24小时内呈现于荧屏的特别节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级地震后,浙江卫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奔赴灾区一线,用最快的时间辟出专门时段直播。在抗震救灾最为紧要的4月20日、21日两天,共开出12档特别直播节目,总直播时长超过10小时,在除央视和四JIl卫视外的省级卫视中,直播节目的档数及总时长均位于前列。本文以浙江卫视在雅安地震发生最初两天内的直播节目为样本,探讨电视媒体在突发重大事件直播中,如何有效整合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争抢新闻时效,丰富深化直播报道。  相似文献   

8.
在一场猝不及防的8级地震面前,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以东方卫视为主要的播出窗口,以电视新闻中心、广播新闻中心、东方卫视为主要的制作力量,迅速地调集了全集团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电视直播报道中卫星采访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勇 《传媒》2010,(9):50-52
谈到电视现场直播,人们都会想起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东方卫视等媒体,迅即展开的大规模、长时间、全景式的直播报道,对地震信息的公开透明、对于稳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说到电视单机直播,无论是对于观众还是业内人士来说,都显得陌生,想必很多人是从国外大片里看到记者的现场报道后才略知一二的.作为一线记者,我也是在连战和宋楚瑜访问陕西时,看到了港台记者单机直播的身影,当时觉得既新鲜又吃惊,单机直播原来如此!他们两三个人是怎样在第一时间从现场发回如此重大题材的报道的呢?所有的疑问盘旋在脑间而不得解,直到汶川地震发生.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陕西电视台派出一支别动队,奔赴因地震而塌方的宝成铁路109隧道,在14天的时间里为央视、东方卫视、陕西卫视等媒体发回77条直播报道.在全国人民共克时艰之际,我们不仅履行了新闻人神圣的职责,而且也创造了陕西电视台直播的历史之最.正是在这样的灾难考验面前,我们大胆打破了自己从未尝试的禁地,"在战争中学会了打仗,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单机直播的命题也有恍然大悟之感.  相似文献   

11.
李真 《中国广播》2014,(2):51-53
危险时刻,共同记录难忘中国之声 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02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10点整.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直播节目《雅安紧急救援》。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2月22日起,东方卫视早间新闻节目《看东方》中,观众看到播报天气的不再是真人主播,而换成了由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 过去,人工智能在电视节目中出现并不罕见,但都仅以“特殊嘉宾”的形式短暂地走秀亮相,往往概念意义大于实际.与以往不同,此次微软小冰以固定的“见习主播”身份,在东方卫视早间新闻直播节目中担纲天气主播,成为首个正式踏入此类工作岗位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这既是科技史和电视史上的重要突破,也使东方卫视的《看东方》成为全球第一个融人人工智能尖端科技的电视新闻直播节目.  相似文献   

13.
王竞 《声屏世界》2010,(12):70-70
随着中国3G网络的运营逐步完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实现3G网络覆盖。在3G网络高速实时传输的支持下,一种全新的实时音视频数据传输业务诞生,即3G新闻直播。从2009年开始,依托3G技术的电视新闻直播在各电视台运用越来越广泛。2010年7月,东方卫视九江抗洪直播连线采用的是3G直播技术.深圳都市频道目前日常新闻直播连线已经全部采用3G直播技术。  相似文献   

14.
如今,每个地方都有不少以民生新闻为主打的栏目。仅就福建省会福州来说,从17:55分开始,就有五档民生新闻栏目陆续登场。在此期间,本地观众还可以收看到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的相关民生类新闻栏目。笔者从《热线777》的品牌差异化运作入手,分析民生新闻如何在竞争中突围。  相似文献   

15.
梁泽方 《新闻世界》2013,(12):145-146
四川卫视的雅安芦山地震特别报道形式多样,内容全面。本文通过对四川卫视"4·20雅安芦山地震"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与评价,探讨其在自然灾害报道上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4,(6)
自5·12汶川地震灾害以来,对重大突发自然灾害进行大时段新闻节目直播报道,已经成为国内电视媒体的一种"惯例"。而要做好此类报道,需要有相应的机制支持,这一工作对地方电视台更为重要。四川电视台新闻资讯频道作为5·12汶川地震与4·20芦山地震大时段新闻直播报道的亲历者,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及感受,本文即是对上述问题的一些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吴朝阳 《视听界》2005,(6):35-38
以“新闻见长”为主要特色的东方卫视,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立足上海、依托长三角、面向全国”的口号。自卫视开播后,就一直把依托长三角作为一个基本思路,注重对长三角新闻的报道。在2004年一年内,东方卫视播出的长三角新闻超过1000条,这一数量在国内卫视对长三角新闻报道中遥遥领先。2005年初,东方卫视新闻中心采取两大步骤对长三角新闻报道进行了新的探索,这就是东方卫视在2005年两会前后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新春共话长三角》和《长三角新跨越》。这两组大型系列报道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构成了2005年东方卫视长三角电视新闻战略的主要走向,在新闻理念和运作上实现了多项突破,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大大提升了东方卫视在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曾灵华 《中国广播》2013,(5):I0002-I0002
四川广播电视台在芦山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快速反应。4月20日11时40分左右,四川新闻频率第一路记者抵达震中芦山县龙门乡。4月22日8时02分,震后48小时时间节点,四川新闻频率通过卫星直播车在芦山县城进行生命大救援特别直播《惊心动魄——感天动  相似文献   

19.
当祖国遭受一场人间灾难时,四方媒体也纷纷出动.从四川卫视、央视到东方卫视、湖南卫视、重庆卫视等几乎所有内地电视台都进行了汶川大地震现场电视直播,当然,港澳台电视机构也不例外.其规模之大、节目策划之快、持续时间之长都是破天荒的,同时.汶川大地震直播也宣告了我国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策划新时代的到来.然而,在众多汶川大地震直播节目中,哪个电视台新闻报道策划得最为精良、社会传播效果最好、收视率最高呢?本文拟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策划的角度给它们一些品评和甄别,孰优孰劣,自见分晓.  相似文献   

20.
张笑峰 《新闻世界》2014,(10):57-59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重大灾难性事件连续发生,如"5·12"汶川大地震,"4·20"芦山地震,这些事件引发的关注已经不限于局部,而是得到了全国范围的重视。如何应对,怎么应对,这给所有地方卫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本文试图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回顾与总结,以便探寻出地方卫视参与异地重大灾难报道的思路与对策,其中,有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也有一些不足和教训,以期引起新闻从业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