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科学家从人类文化生态学研究中逐渐建立起了一门学科——环境考古学。60年代,欧美的一些学者提出考古学不能仅以单纯的出土器物作为研究目标和方法,还应注意“考古学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加强了考古学与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开展有意识的、系统的探索。目前,环境考古正逐渐成为考古界关注的热点。简单地说,环境考古学是将考古学、地学、动物学和植物学  相似文献   

2.
蓬勃发展的科技考古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考古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并评述了国内外科技考古学所属领域的最新成果、发展动向和前景,其中不乏我国学者在诸多领域所作的原创性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扶持交叉学科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空间考古学是新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包含人类活动遗存与生活环境的人文-自然综合体,研究方法是空间信息技术在对这个复杂研究对象的应用研究中,有关考古信息获取、解释与重构的一个创新性过程,并通过建立"数字文化遗产圈"(Digital Cultural-heritage Sphere)实现三维动态的虚拟重建。在总结第487次香山科学会议"文化遗产空间观测与认知"研讨基础上,提出空间考古学6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1)遗址无损探测技术与方法研究;(2)空间信息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和监测研究;(3)考古遗址环境的数字化重建研究;(4)文化遗产空间数据存储与挖掘研究;(5)虚拟考古、虚拟再现与公众展示系统;(6)"数字文化遗产圈"(Digital Cultural-heritage Sphere)科学平台建设。对中国建设空间考古学的5项建议:(1)充分融合考古文博领域和空间技术领域的优势,推进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发展;(2)从学科体系看,当前空间技术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面需要总体性布局;(3)对大型文化遗产亟需从全局高度开展"理论-技术-应用"的一体化攻关研究,获得对遗产本质的、整体的科学认知;(4)包含文化遗产信息的空间探测理论与方法、技术组合、技术适用性,以及自然与人类活动对遗产影响的评估与虚拟重建等重大科学问题需要抓紧规划落实;(5)加强空间考古学学科内涵与理论建设研究,利用我国文化遗产大国和空间技术的优势,创新"空间考古学"学科体系,抢占该领域的国际制高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由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科技考古学的内容、国内外发展概况和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科技考古学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朱泓  刘艳 《中国科学基金》2006,20(5):300-303
1 概况 考古学在我国历来被作为历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隶属于人文科学领域,但就其特殊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而言,已远远超出了人文科学的范畴。特别是近20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方法被应用到考古学领域之中,使当代考古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从先进的自然科学方法、手段的应用方面来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考古学明显滞后于国际学科发展步伐,急需培养一批在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考古学各相关领域方面具有国际对话能力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在这种学科发展的背景下,从“九五”期间开始,我校考古学科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管委会专家们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袁靖 《百科知识》1994,(9):44-45
动物考古学是通过鉴定、分析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骨头去认识古代存在的动物种类、当时的自然环境、人与动物的关系及人类行为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7.
环境磁学是在我国发展越来越快,因为它是一门比较复杂,涵盖面广泛的学科,因为环境磁学的研究内容和技术理念与环境科学以及地质学等学科有相互交叉的部分。它主要是利用岩石磁学技术探测矿物质成分和含量,从而揭示环境现象如岩石风化、搬运和沉积等,为全球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为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的成分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提供信息。本文在搜集、整理、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环境磁学在城市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现代环境磁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不足之处,以及展望了环境磁学在检测城市污染研究领域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马媛媛 《金秋科苑》2011,(10):128-130
2011年3月27日,"考古中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成果荟萃展"在海南省博物馆举行。据悉,本次展览的最大特点是围绕考古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而展开,如距今10000年前后中国文化变化的特点、历代都城制度的演变等。展览在以文物展品为主的同时,还制作了大量的遗址、墓葬模型,加大了照片和插图等辅助展品的使用,并链接了多项科技考古内容,如田野考古技术设备卫星定位系统、数字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遥感、探地雷达等,展示了考古空间信息技术、考古勘探、年代测定、环境考古、体质人类学研究、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化学成分和物质结构分析、木材与树木年轮分析及同位素分析等考古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考古学是公认的“艰辛”科学,科研环境十分艰苦。然而在这一几乎是须眉一统的基础科学领域,却有着一位杰出的女性,她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雪莲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从孔子时代已有对古物的关注,宋代以后更出现以”证经补史”为目的的金石学,但那都只能算考古学的萌芽。真正的近代考古学在20世纪初期从西方传人中国,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2011年3月27日,考古中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成果荟萃展在海南省博物馆举行。据悉,本次展览的最大特点是围绕考古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而展开,如距今10000年前后中国文化变化的特点、历代都城制度的演变等。展览在以文物展品为主的同时,还制作了大量的遗址、墓葬模型,加大了照片和插图等辅助展品的使用,并链接了多项科技考古内容,如田野考古技术设备卫星定位系统、数字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遥感、探地雷达等,展示了考古空间信息技术、考古勘探、年代测定、环境考古、体质人类学研究、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化学成分和物质结构分析、木材与树木年轮分析及同位素分析等考古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古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材质、种类和形制、纹饰、琢工和沁色五个方面。现在学术界在传统的古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同时使用了矿物学和考古学等学科的方法,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例如玉器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社会思想观念,特别是新石器时代玉器中表现出来的文明的曙光、玉器与儒家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玉器时代的提出和玉石之路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赵荦 《金秋科苑》2008,(24):173-174
古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材质、种类和形制、纹饰、琢工和沁色五个方面。现在学术界在传统的古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同时使用了矿物学和考古学等学科的方法,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例如玉器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社会思想观念,特别是新石器时代玉器中表现出来的文明的曙光、玉器与儒家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玉器时代的提出和玉石之路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就计算机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数据处理,计算机在博物馆系统中的应用,考古学信息的网络化共享,处理等方面做出初步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沐原  孙卫中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25+273-25,273
结合碳十四在考古学上的应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世界范围的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倡导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也正在积极寻求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契合点,并把它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之一。语文课中隐含着大量的环境教育因素,为语文课实施环境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论城市投资环境的建设和改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城市投资环境已经成为决定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良好的投资环境也越来越被城市管理者所重视。但是到底什么是投资环境,它由哪些具体要素构成,投资环境对一个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怎样的作用,如何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对这些问题尚缺乏深入系统地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初步探讨,为我国城市政府部门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旧石器考古学领域,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女科学工作者.她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在旧石器考古学领域做出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成果。她主持了我国多处重要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勇攀高峰,开拓创新.取得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提升了我国lB石器考古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2004年她荣获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这就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侯亚梅研究员。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国农村水环境的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及综合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环境水利是水利科学的发展,是水利科学与环境科学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的新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研究水利与环境相互之间关系,从而实现发挥水利优势,减少水利影响,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标。环境水利是水利建设和管理的高级阶段,国际上把它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实施。  相似文献   

20.
环境地质是研究人类的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学科,是以地质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当前,我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如水资源危机,土地荒漠化、地球化学等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城市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等,其中以地质灾害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