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感知事物有整体性的要求。心理学的格式塔派强调经验的整体性,指出学生“不是对学习情境的特殊的、孤立的刺激方面作出反应,而是把它作为整体来感知并把它作为有重要意义的因素加以应答。”学生所感知的东西对他来说是一种“完形”。儿童感知这一特点,在艾伟、蔡乐生两位的识字心理实验中  相似文献   

2.
高校"职业教育主义"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主要作用是传播知识,创造知识,解决社会问题。如果一味强调职业教育,强调现时的参与服务,趋向于学生所希望的东西而不是有价值的东西.大学课程的合理性和所要承担的义务就会误入岐途。这种将大学教育职业化的倾向对学生、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是有害的.因为大学并不是暂时存在的.它的持久的适切性是与整个过去未来有关的。  相似文献   

3.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些人的道德在某些诱惑下毁灭和崩溃,罪恶的花疯狂地长满这些人的心田,谁也无法否认,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种种丑恶的东西.但我们的教育总是一味强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而忽视了对他们进行"审丑"教育;总是一味强调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而忽略了教育他们抵御丑恶,导致许多花季年龄的孩子过早受到不应有的伤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加强对孩子进行审丑教育,以提高他们不受丑恶侵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何锦福 《学周刊C版》2014,(4):159-159
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都会有一种情绪色彩,这种情绪会指引人的意向,影响人的活动,我们将其称之为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渴求科学文化知识的心理表现,是他们不断探究真理的心理催化剂。在学习的动机中,兴趣是最实际的一部分,它会促使学生对一些事物有很大的注意,并积极地对其进行研究、探索,逐步掌握事物的规律。这种浓厚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也是科学家、发明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熔化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教材一般都采用海波作为晶体的代表进行实验。多年来,笔者发现采用海波存在如下不足:第一,利用酒精灯和试管进行实验时,海波从加热开始到完全熔化需要15min左右的时间,对于45min的课堂而言耗时过多;第二,必须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或者使温度计上下移动,否则会由于受热不均而使数据存在很大的出入;第三,海波对初中学生而言属于陌生事物,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会转移为提问:海波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途等。  相似文献   

6.
一、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和思维方法 核心素养的定义和解释有多种,其中一种是:核心素养就是学生毕业后仍对其终生或大半生产生影响的事物,这些事物包括价值观、思维方法和品格品性.的确,具体的知识点,如果学生毕业后不从事相关工作整天沉浸其中,肯定会将其日渐淡忘,只有价值观、思维方法和品格品性,会不断地发挥作用,甚至会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7.
教学古诗文,固然离不开阅读的认知和技能方面的训练,但阅读的教育功能,在古诗文教学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强调古诗文的“文化载体性能”,把古诗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通过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打下一个博大精深、熏陶灵魂的文化基础。这一文化基础,可以成为每个学生良好的“精神的底子”,对每个人的终身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所选的古诗文,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作品。在教学中,那些陈腐的旧质必将于批判中被淘汰,而属于精魂的东西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闪耀光彩,使中国的现代文化、现代教育显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质。在古诗文阅读…  相似文献   

8.
[文题] 大千世界,变幻莫测,在我们经意与不经意之间,有许多新鲜事物不断出现,也有不少的东西逐渐消失,比如时间、亲情、珍稀动物、湿地、明澈的河水、清新的空气……当有价值的东西失去时,我们往往会惋惜、痛心、追悔莫及……  相似文献   

9.
正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都会有一种情绪色彩,这种情绪会指引人的意向,影响人的活动,我们将其称之为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渴求科学文化知识的心理表现,是他们不断探究真理的心理催化剂。在学习的动机中,兴趣是最实际的一部分,它会促使学生对一些事物有很大的注意,并积极地对其进行研究、探索,逐步掌握事物的规律。这种浓厚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也是科学家、发明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教学活  相似文献   

10.
武晓红 《生物学教学》2001,26(11):13-14
“理科综合”考试命题的立足点一方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事物的整体性 ,强调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理解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 ,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统一发展 ,侧重于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 ,以知识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方式出现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因此 ,试题不是简单地将中学相关科目按一定的比例“拼盘” ,而是重视知识的整体性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考查学生在中学所学的这些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  相似文献   

11.
曹超 《湖南教育》2003,(8):33-34
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对各种各样的事物进行判断,判断事物的对与错、是与非、可能与不可能等。经过选择和判断,随而进行推理,作出决策。这对事物的成败、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本文阐述推理能力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课程领域,由于人们对课程的理解不同,由此产生的课程理念也会大相径庭。当把课程理解为知识时,课程的全部内涵就是既定的知识体系,课程作为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外在事物强加给学生,学生只有服从和接受课程。而当把课程理解为学习者的经验时,课程设计与学习者的个体经验紧密相联。在关注生命的教育中,学生应被看作是一个个完整意义上的生命,他们不应是知识的附庸,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单纯是学习者经验的积累。课程应以如何丰富和发展人的生命为起点,努力增强学习过程的生命内涵,强调课程的整体性和过程性,强调对教育中个体生命的关注,促使学…  相似文献   

13.
喜新厌旧是生物界的基本特性之一。人类正是因为不断扬弃旧的东西,追求新的事物,社会才得以不断发展,人类才会不断进步。在人类的情感世界里,同样也有喜新厌旧的特性,它是人的天性,禁不掉,也磨不灭,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当孩子哇哇落地的那一刻,初为父母的我们曾经是那么的兴奋和激动,可是随之而来的喂养、教育等艰辛生活让我们对孩子渐渐地失去了当初的耐心和喜爱,取而代之的更多是指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地理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要从整体性和综合性中认识地理环境,从联系中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项综合性、整体性、长期性的改革实验,新教育实验追求这样四重教育境界;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其基本观点是: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新教育实验的探索和实施可归纳为“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立数码社区、构建理想课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传统中,关于"名"与"实"关系的探讨,向来为各派思想家及学术研究者所重视。它反映了人类认知问题的常见困惑,那就是"名"与"实"的非对称性。由此而言,名词背后的"那一个",才是我们研究问题时应该关注的对象,而非某一个名词本身。以"正名"方式来考察事物之"名"与事物之体、用等问题的关系,可以称之为"循名责实"。据此而应用于学术研究,则对文道观念之"文"进行探讨,应考察不同的"名"所指向的共同事物之"实"。以此思想观照先秦时期的"文",发现其表述方式和内涵是复杂多样的。  相似文献   

17.
新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列和谐而又高速运动的动车组,双方在互动中不断探究,不断反思,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教师和学生同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双方的有效互动,建立"物理即生活"的创新理念,在课堂教学、实验探究、作业体系等方面强调互动,让学生综合素质在互动中发生质的变化,教师也得到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对一样事物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忘,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美术老师,更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学生会因课堂精彩纷呈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教师看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不断提高课堂质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综合科目考试与生物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年广东省、浙江省等“大、小综合”方案的命题指导思想可看出,“综合科目”不是简单的将中学相关科目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重视知识的整体性,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在中学所学的这些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命题的立足点一方面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注重事物的整体性,强调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理解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统一发展,改变了过去那种注重单科知识的基础性、典型性和单一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20.
美育渗透在各个角落,人所接触到的每一件美的事物都在无形地对人进行审美教育:心灵的、行为的、语言的、艺术的……作为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师,多年来我将一个个有形有色的世界和学生进行分享,在他们心中播洒美的种子,在工作中不断感受着这份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