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租界和租借地都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但它们在开辟、职能及对中国主权的侵害程度上有着较大差异。有不少同学认为租界在侵犯中国主权方面比租借地要严重得多,可事实并非如此。本文就租界和租借地的开辟及它们之间的差异稍作说明。一、租界的开辟租界(ForeignSettlement)是指资本主义列强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是列强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侵略和从事各种罪恶活动的据点。租界与普通外国人居留区域的主要区别是当地行政管理权是否为外国人侵夺。租界的特征是列强在租界内部设立了外国人…  相似文献   

2.
高中历史教材有“租界”和“租借地”两个概念,学生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所谓“租界”是指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半殖民地国家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区域。所谓“租借地”是指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使用和管理的地区,在租借期内主权仍属于出租国。下面让我们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有关内容来对这  相似文献   

3.
李剑连 《考试周刊》2013,(49):23-25
广州湾法租借地是近代列强在中国殖民历史的见证,是广东近代历史的一段写照。在瓜分狂潮的背景下,法国侵略者于1899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开始在广州湾43年多的殖民统治。政治上设置了行政、军事及其附属机构,推行"以华制华"政策。殖民统治下的广州湾治安混乱,贩毒、娼妓、赌博、土匪和走私五毒泛滥,百姓深受其害。由于其独特的背景环境,广州湾在抗战时期成为偏安一隅的战乱避风港,经济上出现了短暂的畸形繁荣,文教事业迎来即时的勃兴,直至日军接管后走向衰退。  相似文献   

4.
正租界是列强侵华的产物,它起初是在鸦片战争后作为列强在华的居留地出现的。但随着列强的逐步扩张,租界变成一个西方势力侵华的桥头堡和基地。我们在认识到它是罪恶的渊薮同时,也不能不承认它也是我们窥视西方文明的橱窗。在这里,中西方文化斗争、融合,是整个中国与西方世界在理念、观点、制度等方面斗争、融合、吸收的缩影。所以列强在租界建立的司法制度,即领事会审制度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体现了列强对我国司法主权的严重侵犯,但同时,我  相似文献   

5.
“会审”是中国近代一项特殊的司法制度,它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所攫取的侵华特权,是列强在华行使其领事裁判权的重要方式之一。会审法庭最先创设于上海外国租界,并陆续扩展到鼓浪屿、汉口的外国租界和东清铁路,列强通过会审特权的行使,扩大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同时,列强在会审法庭中,不以中国法律为审判依据,干预法庭诉讼程序,不仅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独立性,而且侵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会审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加深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遭受列强的肆意侵略。列强不但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行从中国割占大片领土,还掠取许多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特权,如“租界”、“协定关税”、“内河航运”、“领事裁判”等特权达21种之多。现将列强在华的特权简述如下:“租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外国毒品商在华肆无忌惮地走私鸦片,他们不仅公开贩卖片、毒品,甚至还在租界或租借地内就地制造毒品。外商之所以敢无视中国法令,则主要其有治外法权为护符。正因为此,中国人民所以一直把反对外国对华毒品易与废除外人华治外法权的斗争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在外交部长王正廷的主持下,围绕废除不平等条约开展了一场温和型的革命外交运动。"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打破了这一进程,让王正廷的外交工作异常艰难,最终在民众的抗议下引咎辞职。在这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同列强艰苦谈判,收回了关税主权,部分租界与租借地等,但这场外交运动也因国家内忧外患而失败。  相似文献   

9.
列强侵略的加剧。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列强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控制海关,逐步把中国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同时侵略中国的边疆与邻国,发动中法、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向中国输出资本,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门户开放”政策,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相似文献   

10.
租界中外会审制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会审制度是近代中国租界的一种特殊司法制度,它是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扩大化的产物。其在租界前后存续了八十余年时间,最终中方历尽艰难使之得以废止。租界中外会审制度对近代中国的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中国在租界的司法主权受到进一步的损害,甚而丧失殆尽,中国在司法方面的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另一方面,客观上它在某些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司法制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1.
开学第一课     
<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0世纪初叶的中国,社会动荡,山河破碎。周恩来12岁那年离开家乡,来到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到的种种欺凌,从而深刻体会到"中华不振"的悲愤。那一年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课,校长向  相似文献   

12.
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为收复被列强夺去的主权,实现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进行了不懈努力,先后提出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十项原则、六项要求,等等,强烈要求实现关税自主,取消治外法权,归还租借地,撤除在华外国邮局、无线电台、驻军等等,特别是为收复山东主权展开了艰苦斗争。虽然代表团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收回了部分主权,但因当时国家积弱不振,许多收复主权的要求均告落空。事实说明,列强不会给弱国恩赐“平等地位”;落后就要挨打。民族国家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全力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3.
租界:租界指在旧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扩大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通商口岸划出归自己管理的一部分地区。租界分为公共租界和专管租界两种。公共租界指由几个国家领事共同管理租界内的行政事务的租界,专管租界则指由一国独管租界内一切行政事务的租界,侨居该租界的他国居民均须受该国的法令管辖和支配。列强在我国设立租界始于1843年10月8日中英《虎门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附件),通过该条约,英国人取得了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借地建屋建立租界的权利。1845年英国第一任上海领事胁迫清朝苏松太道,签订《上海租地章程》,划定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场(今北京东  相似文献   

14.
《民报》学人认为西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国家自由,而且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们一方面抨击西方列强,一方面把革命的矛头直指清王朝的腐败。  相似文献   

15.
前些天,笔者收到广西梧州市苍梧县正源中学高中学生吴乃桥的来信。他询问“租借地和租界有什么异同?”近期我到海南、福建两省听课,也有一些师生提出同样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广大师生参考。先说“租界”,它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在强迫清政府开放了沿江、沿海的许多地方为通商口岸后,于1845年开始在这些地方强占一定的地区作为“租界”。最初,租界是外国人居留、贸易的特  相似文献   

16.
改订新约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为维护其统治而进行的一项重大外交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关税自主,收回了一部分法权、租界和租借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租界、教会与近代中国的秘密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条约制度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建立租界租借地以及在更广阔的乡村腹地建立教会,分割了清政府对社会的管辖权力,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导致近代秘密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1840年到1949年这100多年是一个黑色的世纪,是中华民族备受列强的侵略和蹂躏的屈辱史。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关系和中国政局的变化以及列强实力的变化,其在华的侵略势力也此消彼长,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逐步形成并陷入深渊。我们应该深刻分析列强在华势力消长的原因和导致的格局变化,侵华的特征和方式以及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贵刊1988年第8期刊登了董岩同志《租界、租借地、北京使馆区、铁路附属地、自开商埠和外国驻军营地》一文。该文对“租界”进行了解释,但有些内容还需补充。“专管租界”并非“28处”董文认为“专管租界”有“28处”。这值得商榷。董文中在计算汉口外国租界时,列举了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和汉口英租界,认为汉口外国租界只有这三处。其实汉口还有法租界和日租界(参考拙作:《汉口英租界究竟何时设立?》。见《春秋》1987年第2期)。关于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条约,从1920年出版的《夏口县志》(四)《交涉志》里可查到。法租界立于光绪二十二年即1896年,日租界立于光绪二十四年即1898年。汉口法租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条约制度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建立租界租借地以及在更广阔的乡村腹地建立教会,分割了清政府对社会的管辖权力,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导致近代秘密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