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易》是我国先秦的重要典籍。三千年来,它对中国哲学、医学、武术以及养生术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很多武术家认为武术与《周易》有养密不可分的联系,特别是八卦掌的理论源于《周易》的理论。八卦掌是根据《周易》的理论制定武功修炼模式和基本原则的,本文也想就《周易》与传统八卦掌的关系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有不当之处望各位同仁指教。 一、八卦掌以《周易》的阴阳论为武功修炼基本原则。 《周易》的基本思想是阴阳论。所谓“阴阳”不仅指构成宇宙  相似文献   

2.
杨群力 《武当》2009,(5):10-12
太极拳是武术的主要拳种。“太极”一词源出《周易&;#183;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无穷大之意。太极图是我国古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形成了太极拳术。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解释拳理而命名的。  相似文献   

3.
昌沧 《武当》2005,(4):42-43
《李秉慈传杨禹廷吴式太极拳图谱》即将出版,这是武术太极拳方面的一件大事,是弘扬武术大师、吴式太极拳北方代表传人杨禹廷武术思想和技艺的重大举措,也是李秉慈先生数十年研习武术的结晶。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4.
魏博 《武当》2023,(10):8-9
<正>《道德经》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性的经典著作,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它却玄奥精深、义理博大,被世人称之为哲理第一书。《道德经》蕴含深厚的哲理,涵盖自然和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朴素自然,但却包罗万象、发人深省,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这部经典学说思维辩证,蕴藏着无比精湛的智慧和清静无为的核心指导思想,这也正是太极拳以柔制刚的灵魂。细品起来,《道德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太极拳学术思想,堪称一部中华武术太极拳学的理论指导书,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是性命双修的最好动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极拳是在《周易》哲理指导下,集中医、道家养生和武术健身于一体的“智者之拳”,是练养兼修、性命双修(静心养神锻炼体魄贯通内气)的内家功夫拳,是特殊的最好的动功。  相似文献   

6.
路迪民 《武当》2009,(4):31-32
2007年,是太极拳史研究相对活跃的一年,其表现,一是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康戈武先生在杭州第五届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上做了发言,驳斥杨家的传统说法,并把发言整理在《中华武术》发表(下称《发言》),《中华武术》还为此开辟了“太极拳源流考据”专栏;二是河南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康戈武先生还在《中华武术》发表了《解读“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下称《解读》)。这是多年来少见的官方权威人士对太极拳源流的论述和争辩。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火透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八十年代初电影《少林寺》上演,在全国范围内就掀起了一股武术热。这股轰轰烈烈的武术热潮如今已冲出亚洲,红遍全球。到1997年,武术项目已拥有77个会员国,具备了申请进入奥运会的资格.这正在验了那句话:“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在武术的所有项目中.开展得最广泛、烧得最红火的.当属太极拳。以太极举为题材的电影就有《神丐》、《太极神功》、《太极张三丰》等多部;在武术类的图书、音像制品中,卖得最火的也是太极拳,以人民体育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陈式太极拳》一书为例,这部书一版再版,十几次印刷.现在仍供不应求.畅…  相似文献   

8.
吴图南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术大家,他自幼习武,精太极,后又涉猎各家,他不但博学多才,思想豁达,而且技艺精湛,理论造诣也很高。他的武术思想涉及范围极广。1937年,仅一本十余万字的《国术概论》。就从国术之特征、提倡国术之意义、方针、目的、方法、国术原理(包括当时风行一时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少林拳、通臂拳、摔跤这六门拳术的原理、技法、史略、优长)的研究方法途径和国术的行政组织、管理、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旁及器械考证等等。嗣后,1984年又有以吴老讲授,其弟子马有清编著之方式出版《太极拳之研究》一书问世,更把吴老大半个世纪以来为太极拳科学化所作的努力,诸如太极拳的源流、特征、技法、体疗,太极拳与健康长寿,太极拳的养生与技击,太极拳运动今后之发展,吴老拳论精选以及秘不外传的杨氏小架等方方面面和盘托出。他是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倡导者(参:《吴图南太极拳精髓》第225页),也是我国早期撰写《科学化国术太极拳》专著的人。七十多年前,他在《国术概论》的国术教学法中,就明确主张武术教育要从儿童作起,利用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武术教学,是国术的前途发展之所在。这在今天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吴老一生致力于太极...  相似文献   

9.
由《中华武术》杂志和人民体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的“首期太极拳名家讲堂”圆满结束了!我作为初学太极拳的一位农民,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太极盛会。这次“太极拳名家讲堂”满载着浓厚的和谐气氛,承负着传承光大我中华传统太极文化的宗旨。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发展特点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明朝时期,中华武术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成熟的发展阶段,历史的进步为太极拳的出现奠定了武技、哲理与养生等方面的文化基础.明末清初之际,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融各家之长创编而成陈氏太极拳,这一武学现象既是中华武术长期演进积累的客观结果,同时也是中华武术数千年辩证发展的必然体现.陈长兴传艺于杨露禅后,太极拳以杨露禅北京授拳为标志开始了广泛传播.太极拳的传播轨迹凸显了引领中华武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太极拳同样承载着引导中华武术当代飞跃的发展使命.  相似文献   

11.
戚海军 《武当》2014,(12):27-28
传统太极拳博大精深,我们不能抛开武术谈太极拳,更不能抛开太极谈太极拳。"太极拳"以"太极"为重要内涵,就是强调了"道"的法则;如果重"拳"而偏离"太极"便是本末倒置,向隅而泣。何为道?《周易》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我的理解就是阴阳平衡。而太极拳就是遵循这个"道法自然"的基本原则,内外兼修,产生应有的本能反应与令人莫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太极拳是武术吗?答案是肯定的 什么是武术?《百度百科》对武术的解释是“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其目的是打击对手保护自己,在其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载体,一种文化现象。随着时光的推移,武术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有的为了看家护院,有的为了走货保镖,有的为了强身健体,也有的为了混迹江湖,这是习武者本身的目的不同造成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亚运会开幕式团体操第3场《中华武术》中有一个动人的场景。古代勇士挥旗退场,偌大的绿草坪上只留下3个人——一位鹤发童颜、白胡须垂胸的老爷爷带着两个小孙孙打太极拳。一套拳打完,数百儿童呼喊着奔进场内演练集体长拳。这象征着中华武术源远流长,生生不已。这位在场心打太极拳的老人是谁呢?他是怎么走上这亿万人瞩目的表演场的? 原来,创编组刚刚决定在《中华武术》操中加入一位白胡子老爷爷带领两个小娃娃练武术的场景。可是,到哪里去找这样一位鹤发童颜,头发、眉毛、胡须都成银色,会打太极拳的老爷爷呢?办法也只有一个:找。  相似文献   

14.
对《武术太极推手竞赛规则》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推手竞技运动是在传统太极推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在一定规则约定下的对抗性推手竟技形式。为了发展这项运动,国家武术研究部门和太极拳专家先后以多种形式对太极推手竞赛形式、规则、技术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和探索,并于1994年经国家体委审定颁布了《武术太极推手竞赛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使得太极推手这项运动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但是,通过多年实践也应该看到,太极推手竞技运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比赛场中运动员顺势借力等太极拳技术体现得不够充分,经常出现僵持顶抗现象;在竞技…  相似文献   

15.
一、武术概念和功能的模糊解释,导致了对现代武术的模糊认识。 目前,由于武术概念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已使国人对武术产生了疑惑。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疑惑正逐渐向世界蔓延。其实“现代武术套路”包括传统武术,早己三丢失了实用性技击,它只是在形象地表达着技击的攻防神韵。首先,就如我们推崇的太极拳也早在百余年前的陈氏十四世陈长兴时代,已开始对太极拳的创编由技击转化为医疗保健、体育游戏和竞赛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道家易学与儒家易学来源于《周易》,其中道家易学中的一些思想对以“太极”得名的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试从道家易学“守和尚中”辩证思想对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进行探讨,揭示太极拳深层次思想、技术与内功修炼观与我国道教家易学融摄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杨澄甫先生根据祖传家学,在《太极拳说十要》一文中阐述很详细。这篇文章首先发表在陈微明编著的《太极拳术》一书中(1925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以后有关书籍多有转载。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篇口述的论文不但被杨式太极拳爱好者奉为经典性论说,而且也受到其他各流派太极拳学者的普遍重视。这显然不是偶然现象,也不是出于对“武术权威”的迷信,而是因为这篇言简意赅的论述,包含着杨氏祖孙三代长期锻炼和教学实践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兴宁县附城中学兰锡茂同志寄给我院《体育教学与训练》编辑室一篇通讯,介绍该县近年来广泛开展太极拳,对于增进健康、防治疾病、推动革命和生产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使我联想到有必要把自己从事太极拳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略加整理,作为抛砖引玉,跟同志们商榷。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式体育武术中的一项别具风格的拳术。它具有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价值和独特的技击技巧。自十六世纪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着。解放以后,按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对太极拳进行了整理研究。经过长期实践以及科学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作为我国武术文化的重要拳种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分化出了许多流派,并且在当下又面临着新一轮的多元发展倾向。文章通过对太极拳的发展概况进行总结,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论述了历史中太极拳的具体分化,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家族文化、重商主义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太极拳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最后对这种分化现状进行反思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杂志社主编、编辑:你们好!我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名太极拳爱好者。今年“五一”黄金周有幸与太极拳名家亲密接触,并得到了亲传,使我获益匪浅。在此,我首先要感谢《中华武术》杂志社全体采编人员给我们这些太极拳爱好者穿针引线甘当红娘,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学习机遇,你们不愧为推广中华武术的英才,更是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使者,我们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