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题目,犹如人的眼睛,一目传神,杨贵妃“回眸一笑”,压倒了“六宫粉黛”;一道画龙点睛的“快语”标题,同样也能尽传全文题旨。编者为改好题目,使之题文相符,形象简明、蕴含新意,往往搜尽枯肠而不得,只好借助于古代诗词。“快语”《“一勺西湖水”的“勺”》,即其一例。这篇“快语”原题为“漏洞应该补上”。说的是在物价检查当中,检查者只查物价的高低贵贱,以及短斤少两,而沽酒舀浆用的勺子却没有去查。其实,勺子都没有一个标准,大小不等,中间凸起,  相似文献   

2.
采访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有的被采访的对象没有新闻,必须放弃;有的被采访的事实不是新闻,也要撤出;有的被采访的问题不能报道,更须“割爱”……原因是多方面的。采访本身就是一种选择的过程。有采访前的选择——发现线索,选择线索,确定线索;有采访中的选择——进入采访后发现不是我们要报道的东西,即退出来另选对象;有采访后的选择——采访已经完成,因发现事实本身有问题,或情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只有“割爱”,另选线索采访。这在采访中是常事,不必介意,也不应怕麻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运用幽默笔法写就的新闻愈来愈多,有的报纸还开辟了“幽默新闻征文”拦目。这绝不是偶然的现象或新闻作者、编者在赶时髦。而是新闻事实中固有的一类特殊性矛盾——丑或滑稽的真实反映.幽默大师老舍说:“幽默是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来的。”如果脱离事实,胡编硬凑,闭门造车,那就有悖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非但不能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再者,新闻的幽默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不能只是新闻事件中的丑或滑稽的直观的、不加选择的、无  相似文献   

4.
采访主速     
《孙子兵法·九地篇》称:“兵之情主速”,意即兵贵神速。新闻采访也要“主速”。新闻工作者基本上属于“快速应变队伍”之列,绝大多数新闻报道要“速战速决”。新闻的新,和速度紧紧相连。同一事实、同一题材的新闻,人家已经播发过了,自己才慢吞吞地亦步亦趋,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这实际上是一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所以新闻素材必须到现实中寻找,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通过新闻采访搜集新闻素材,有时“踏破铁鞋无觅处”,有时却“得来全不费工夫”,机遇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采访中的机遇,可以理解成能获取高价值新闻的机会,如:采访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突发性事件,采访重要人物的活动和典型人物的事迹等等,能有这样的机会并将之成功地报道出来,对记者来说是一种幸事,它有时可以让人“一炮打响”。  相似文献   

6.
康健  李阳 《今传媒》2006,(9):35-36
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可奉告”不知流行于何时,竟成了对付新闻记者的“法器”。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来获取信息,也就要讲究交流的方式、方法,反映到新闻工作实践中就是采访实战技巧。舆论监督类的新闻采访,笔者认为体现出的不仅仅  相似文献   

7.
记者向被采访者提出需要回答的问题,这是新闻采访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我国名记者邵飘萍总结他的采访经验时说:“欲达多得事实之目的,必能先发有效之质问。”(《实际应用新闻学》)这说明提问是采访中获得事实和信息的最主要手段,同时也说明提问的有效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当然应在激烈的新闻竞争洪流中想千方设百计地争时间,抢速度,抓事实,发新闻,可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因这样那样的缘故,使得新闻记者未能“捷足先登”,抢发到“新闻”。有时还会因事件的重要.非步人之后去采写老题材、老主题不可。因此,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也得要练就一手“炒冷饭”的本领。把“浇头”炒上来在采写之前要充分了解清楚先行者的采访情况,看一看别人写了  相似文献   

9.
宋颖 《新闻前哨》2002,(11):9-10
根据新闻批评的定义,凡通过新闻媒介用新闻和评论两种形式进行批评的都叫新闻批评。故本文不谈对批评性新闻的采访(主要为隐性和体验式采访),因为光采访而未报道的事实不属新闻批评的严格意义范围,新闻批评的最大属性便是公开性,没公开便构不成新闻批评。行使新闻批评的责任。好比穿钉鞋,拄拐棍,要小心谨慎,要做到:第一:“用事实说话”新闻批评的权威性来源于用事实说话,不但关注时间、地点等细节的真实,更关注事实的整体真实,即“二度客观”。二十多年来成功的舆论监督或批评报道,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叙述事实”,有时其“…  相似文献   

10.
《记者摇篮》2006,(4):39-39
记者应当怎样采访?收集哪些素材。实践看,不管采集的素材在下一步的写作中是否用得着,但在采访中一定要把新闻事实的“横向”和“纵向”搞清楚,这种采访法叫“十字法”:“横向”情况,就是要了解新闻事实的性质,规模、特点等。“纵向”情况就是要了解新闻事实的将来。例如,《珠穆朗玛峰边走边长》(新华社北京某年6月30日电)一文就是这样。首先介绍珠峰上升的情况和水平运动的“自选速度”(横向);接着写珠峰和青藏高原的形成(纵向);最后还介绍了发展趋势。这样,读者就能清楚地了解珠峰边走边长情况。非事件性新闻的情况更为复杂,尤其需要采访…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是编者针对新闻或文章的观点所加的说明或批注,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章观点的看法、强调、建议或补充。编者按可以加在新闻或文章之前,也可加在其后或加在其中,是编者以简洁、朴实的文笔生发观点,并以此画龙点睛完善或升华主题。编者按见报的形式依附于新闻或文章之外。这和体裁大都出自编辑之手,是一种言简意赅的评论位裁。诸如“编者按语”、“编者按”、“编者的话”,或在@折号后面加上“编者”二字,也有只标以“按”字的,均后此类。编者按的写作应掌握“四性”:依附性也叫引发性。编者按是依附于一篇或一组新闻的事实材料,…  相似文献   

12.
《记者摇篮》2006,(5):52-52
1.“踏访”式由头要“踏”出新东西来所谓“踏访”式由头,是记者或通讯员深入到现场,通过观察后写成的新闻由头。利用这种方式要注意,记者或通讯员一定要善于发现新的事实。不要把那些与要报道的事实无联系的事来作为新闻由头。2.少用“了解到”式由头所谓“了解到”式由头,就是记者或通讯员把自己到某个部门、某个单位去了解情况的事作为新闻由头。如果说这种方法值得推广的话,那么,记者和通讯员无须再紧张了,可以不急不忙,随便什么时候什么单位去采访都可以写出“新鲜”的新闻来,甚至还可以写出“昨日”新闻来。然而,这种方法也不是不能用…  相似文献   

13.
新闻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所说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业务中的“战役”策划,指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也就是指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或筹划。  相似文献   

14.
记者在从事新闻采访实践中,无一不与大脑和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发生紧密的“联系”,尤其是视与听的感官功能的“表现”尤为突出和重要,正因为有了记者身临其境的“耳闻目睹”和付出艰辛的劳动。才有栩栩如生、感人肺腑的新闻篇章。 然而,众多“视来”的与“闻进”的,未必都是事实,是事实又未必是新闻事实,是新闻事实也未必是重要而又感人的新闻事实。那么,在新近发生的许许多多的受众未知、欲知而应知的事件中,怎样才能真  相似文献   

15.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抢新闻”成了贬义词。一提“抢新闻”,往往同不择手段、“资产阶级新闻观点、新闻作风”联在一起。报上出现了失实报道,领导会批评:“谁叫你们抢新闻的?!”甚至连一些新闻学词典一面肯定“抢新闻是与新闻报道的时效观念的形成与加强分不开的,另一面也认为:“由于片面求快抢快,记者采访往往草率从事因事实不准确而毁及报纸声誉的情况也随之出现。” (注)一句话,“抢新闻”在相当一部份同志的眼里是个不祥之物,工作中常常忌讳它。  相似文献   

16.
康健  李阳 《今传媒》2006,(9X):35-36
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可奉告”不知流行于何时,竞成了对付新闻记的“法器”。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来获取信息,也就要讲究交流的方式、方法,反映到新闻工作实践中就是采访实战技巧。舆论监督类的新闻采访,笔认为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良知,还有新闻记干预依法对“无可奉告”说不的智慧与勇气。  相似文献   

17.
以鲜明的新闻性赢得读者如果“新闻照片”无“新闻”,那就不能称其为新闻照片了。这就是说 ,新闻摄影的新闻属性 ,规定了新闻照片必须具有鲜明的新闻性 ,这也是新闻摄影的自身规律和最基本的特性。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新闻摄影具有鲜明的新闻性呢 ?核心问题是要突出“新”。这个“新”有两层含义 ,一是要拍摄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发展着的事实 ,在采访、编发上体现“快” ;二是指新发生的事要具有新闻价值 ,新闻事件本身能被社会所关注。为了更好地解决“新闻照片无新闻”、增强新闻性的问题 ,我们沧州晚报在讨论落实报社党委“贴近群众 ,贴…  相似文献   

18.
采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没有采访就没有现代新闻事业,没有采访也就没有记者工作。谈话是新闻采访中的主要形式,谈话的目的是为了采集新闻事实,要求记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新闻所需要的事实材料。在我们整个新闻采访活动中,谈话采访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想成功地接近采访对象,需要谈话,接近采访对象后,要得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也需要谈话。  相似文献   

19.
评论真实谈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那么,就当前社会上之问题发表意见的新闻评论,要不要真实? 新闻评论也要讲真实性。笔者认为,真实也是新闻评论的生命,它关系到新闻评论的兴衰成败。新闻描述事实,必须忠于事实;评论剖析事实,也必须合于事实。 新闻评论是论说文,观点和材料必须统一于文章的主旨,即中心思想。这种统一,即是以真实性为前提的统一。新闻评论的真实性,笔者认为具有五重含义。也就是说,新闻评论应具备“五真”,即“靶真”、“理真”、“情真”、“事真”、“述真”。 一曰:靶真”。 评论皆有“靶”。“靶”是新闻评论所针对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有了“新闻官司”以来,媒体和记者因为履行新闻监督职能而当被告的事屡见不鲜,败诉的也不任少数。 考察媒体和记者败诉的原因,除了一部分是主要事实失实或某些用词不当外,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新闻采访的特殊性——常常因时过境迁取证难,以致证据不足而败诉。要积极防范和应对“新闻官司”,就需要在采编时依法做好证据的收集和保存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