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柔韧性训练,不仅在花样滑冰、体操等项目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以大强度力量训练为主的速度滑冰项目中也是绝不可缺少的.然而我们发现柔韧性训练在速滑全年训练内容中根本不安排,或者安排极少,甚至有的仅在准备活动中做做了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柔韧性训练对提高运动成绩的作用在少年运动员中表现得不算突出,但在青年成年运动员中却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花样运动员的力量机能能力和柔韧性的陆地训练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多花样滑冰运动员有计划的在陆地上进行芭蕾和舞蹈的训练,它是陆地训练的内容之一,训练的重点是艺术的完美性和创造性。然而,花样运动员所面对的任务却是增加跳跃和托举的空转周数。提高技术与舞蹈艺术和节目水平需要进行长期的练习,天天练,周周练。在陆地训练中,增加力量和心肺功能与柔韧性练习,对防止运动员的伤病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为什么花样运动员的柔韧性和力量练习是重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阐述花样滑冰比赛时运动员跳跃高难度动作的心理状态及心理训练的作用,提出花样滑冰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为花样滑冰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以及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提供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花样滑冰的心理训练方法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史燕今  蔡伟滨  赵金平 《冰雪运动》2007,29(3):29-30,34
为使运动员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之中,通过对花样滑冰运动员进行放松、表象、集中注意力以及模拟等心理训练,培养花样滑冰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和自我调控能力,为花样滑冰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花样滑冰运动员身体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结合训练实践,对花样滑冰运动员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进行探讨,阐述花样滑冰运动员身体训练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身体训练方法,以期为花样滑冰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今后的运动训练过程中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提高花样滑冰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花样滑冰运动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艺术表演和音乐主题思想的体现已成为当前我国花样滑冰运动不可忽视的课题。采用艺术体操训练手段来培养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为陆地训练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花样滑冰运动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特别是后程技术动作的完成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文献资料、观察法和访问法对花样滑冰体能特征进行研究,观看花样滑冰国家级优秀运动员冰上训练和陆地辅助训练,对花样滑冰优秀教练员、优秀运动员、同项群教练员(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进行了集中访谈,搜集最新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深入分析花样滑冰项目专项体能的特点和规律,并总结出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指导花样滑冰专项体能训练的实践,旨在提升我国花样滑冰项目科学化训练水平和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花样滑冰运动员早期舞蹈训练,可以培养运动员的良好的形态和身体姿态。并通过表演性组合训练提高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艺术表演力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更好地培养运动员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和美感。为进一步提高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动作技术与艺术表演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为花样滑冰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艺术表现提供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9.
花样滑冰运动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特别是后程技术动作的完成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文献资料、观察法和访问法对花样滑冰体能特征进行研究,观看花样滑冰国家级优秀运动员冰上训练和陆地辅助训练,对花样滑冰优秀教练员、优秀运动员、同项群教练员(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进行了集中访谈,搜集最新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深入分析花样滑冰项目专项体能的特点和规律,并总结出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指导花样滑冰专项体能训练的实践,旨在提升我国花样滑冰项目科学化训练水平和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0.
在花样滑冰竞技体育激烈竞争的今天,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艺术表现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性因素。对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艺术表现综合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舞蹈感觉、音乐素养及文化底蕴成为影响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艺术表现综合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注重身体素质训练,加强舞蹈感觉训练,增强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艺术修养等提高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艺术表现综合能力有效途径,为提高我国花样滑冰运动整体竞技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