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首古曲《苏武牧羊》唱道:苏武牧羊北海边,冰天雪地受熬煎,饥吞羊毛雪当饮,负重守节意志坚.记得天空明亮月,共有二百零九圆,度日如年谁知晓,苏武牧羊多少年?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月亮圆一次是一个月,二百零九圆自然是209个月了,一年有12个月老少皆知,用209除以12得到17年零5个月.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读到了中华儿童古典启蒙教育丛书的第二辑:《资治通鉴》。其中有一个故事《苏武牧羊》,使我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3.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一首曲调古朴闻之令人落泪的歌曲,唱出了苏武的忠贞。但要想真正读懂苏武身上的坚贞不渝,就必须破译苏武出使匈奴19年里面临着的种种人生困境。班固的《苏武传》在给我们还原一个历史真实的同时,更给我们提供了完整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苏武牧羊历来是教育后代保持高尚民族气节的传统故事。高中语文课本也节选了《汉书·李广苏建传》关于苏武的部份,题为《苏武》(第二册)。然课本注“阏氏”匈奴单子配偶的称号,如王后”(第310页)则是不尽如人意的。因为把阏氏说成是匈奴单子配偶的称号是可以的,但加上“如王后”一语则欠周详。  相似文献   

5.
苏武牧羊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苏武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牧羊,并对他说:不降,待公羊产乳方  相似文献   

6.
取材于《史记》和《汉书》的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有关苏武的介绍,使鸿雁传书的传说更为鲜活生动。汉使苏武被匈奴人扣留,且对汉室封锁实情。苏武对汉室至忠至诚,拒不投降,忍辱在北海牧羊十九载。后汉室皇帝在上林苑射中鸿雁得苏武血书,方知苏武尚在匈奴,后多方交涉,匈奴不得不将苏武放归汉朝。回雁峰的传说也使鸿雁更趣味化,人性化。相传湖南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便不再南飞,待春而回。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脍炙人口的佳句也都极恰切地诠释了回雁峰的传说。千百年来,雁…  相似文献   

7.
2007年语文高考全国卷语文(Ⅰ)第五题<总想为你唱支歌>一文中写道:"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瀚沙漠所包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这句话传达出的信息是:当年苏武牧羊的北海在如今甘肃省的民勤县,北海如今已经"干枯".这样说是不对的.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苏武牧羊>一文对"北海"的解释是:"[北海]在匈奴的北境,即现在的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看来,苏武牧羊的"北海"并不在民勤,而北海(贝加尔湖)也并未"干枯".……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苏武牧羊》反思者: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施青濒情景再现在推进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中,我曾经上了小学语文《苏武牧羊》一课。一切按照往常的训练,预习检查、在上下文中落实字词教学。中心问题的引领也恰到好处:"面对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你能从课文里的哪些地方体会出苏武身上所具有的多种品质?"面对提问,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气氛异常活跃。很多人的讨论观点让我十分惊讶,他们大多脱口而出,通过文本的解读表现了出乎意料之外的思考力。我十分惊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原来备课的基础上,即兴又生成一两个问题;因为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阅读训练中不可多得的写作机遇。于是,挤掉"水分",在课结束前的几分钟,读写思考题正式推出。  相似文献   

9.
课时安排:2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馆,以《苏武牧羊》为例,学习从三个切入点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2.基本掌握这种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它欣赏其他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10.
童话短路     
苏武手持旌节来到北海,白天在海边牧羊,晚上孤零零地住在冷清的帐篷里;苏武心想:[再这样下去一定会无聊到死,一定要找个乐子或是兼个差什么的……。]  相似文献   

11.
该改一改了     
老迈陈旧该改一改了!曾多少次亲见作者在考卷上挥苏武的羊鞭。苏武的锦帽貂裘带在第一位牧羊者的头上熠熠闪光,而被考生用滥了的羊鞭,我们再拿  相似文献   

12.
杨云法 《中文自修》2009,(10):44-45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有《苏武传》一课,其中有几处谈到“节”: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3.“单于壮其节”。  相似文献   

13.
李少奇素以绘动物著称,而人物画作品极为少见。画家通过对汉代使臣苏武受屈牧羊忧郁眼神的细致刻画,使人物表情显得尤为丰富,苏武倚杖伫立朔风下牧羊的思乡念国之忧愁跃然纸上,达到了十分传神的艺术效果。整幅作品工写结合,设色沉稳,造型准确,笔法精到。衣纹粗线条几笔勾勒,双羊黑白正侧顾盼,相互呼应,用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教材编写中很重视挖掘民族传统道德教育的资源,如《王献之练字》《苏武牧羊》《狼来了》《兄弟种瓜》《亡羊补牢》等脍炙人口、在目前社会仍有其积极意义的德育小故事都收入了教材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传统道德故事对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能达到弘扬崇尚民族精神,达成良好民族礼仪、激发优美传统情感,继承优秀民族道德的目的。传统道德有连续性、稳定性、持久性的特点,传统道德  相似文献   

15.
笔者阐述了老一辈扬琴艺术家、教育家、理论家王沂甫先生的作品风格特点,以及他对扬琴多种演奏技法的发展、改革、创新,并在理论上自成体系,独具一格。在他的《苏武牧羊》、《汨罗江上》等代表作中,都大量运用了这些演奏技法,开拓和发展了东北扬琴,并创建了东北扬琴教学体系,对我国扬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小英雄的故事"中两篇课文《小英雄雨来》《夜莺的歌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六年级上第2册《开国将帅们的战创(节选)》《端午》《过零丁洋》《就义诗》《狱中题壁》《苏武牧羊》《满江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2.默读课文,运用批注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入体会小英雄的性格特征。3.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  相似文献   

17.
今天语文课上,老师说:"让我们欣赏一曲古筝独奏<苏武牧羊>,大家边听边想象乐曲所描绘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声乐套曲《苏武牧羊》是一部优秀却又鲜为人知的获奖作品,从作词、作曲、制作到演唱的流行音乐民族化创作方面具有大胆探索和创新并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本文试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分四方面进行评论赏析并着重探讨其成功之处,旨在弘扬其精神,促进和探寻我国音乐创作尤其是流行音乐民族化创作和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贝加尔湖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蓄水量最大的湖,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中国古代称其为“北海”,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主要的活动地区。汉代苏武牧羊即在此地。“贝加尔”一词源于布里亚特语,意为“天然之海”。贝加尔湖狭长弯曲,长  相似文献   

20.
程大位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数学家.1533年他生于安徽休宁县,少年时,读书极为广博.1592年,他完成一部数学杰作《算法统宗》,共十七卷,595个数学题.这部书流传甚广,甚至传到日本、朝鲜、越南及南亚和欧洲许多国家.程大位的著作如此受欢迎,主要是因为程大位善于把枯燥的数学问题编成有趣的小故事,并常常用琅琅上口的诗歌形式表达出来.一道极普通的除法题,他却借用了“苏武牧羊”的典故,写成:“当年苏武去北边,不知去了几周年,分明记得天边月,二百三十五番圆.”同学们从后面两句可以晓得苏武一共牧了二百三十五个月的羊.按每年十二个月来算,合为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