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地夜行》(五年制第七册第3课)的课后题揭示了教学重点。教学时,可以课后题为线索,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懂。第一题,共五道小题,是按行文线素设汁的,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第一小题共二问:“小鬼”是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在草地上走的?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又饿又累?从问题答案的范围来看,显然第一  相似文献   

2.
语文第七册     
四、八个读写训练项目的重点及其相互联系: (一)第一、二组课文主要是对刚升入高年级的学生提出读和写的基本要求。第一组课文,提出了读懂一篇课文的四点基本要求。即理解字词;读懂每一句话;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草地夜行》要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第七册《草地夜行》,是一篇记叙文。全文可分五个大段,重点是第四段;写的主要人物是老红军。怎样教这篇课文呢?教材编者要求以这篇课文作为范例,指导学生理解如何读懂一  相似文献   

4.
《草地夜行》记叙了一位老红军在长征路上,为了帮助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歌颂了老红军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为使学生读懂课文,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练习,引导自学;要突出重点,讲解疑难;还要抓住情节,进行思想教育。一、设计练习,引导自学,初知内容。1、初读课文,把不懂的生字新词划出  相似文献   

5.
《草地夜行》是一篇思想充沛、结构严紧、情景交融、感情深厚的记叙文。作者用描写、插叙、议论的手法,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战士为帮助一位掉队的小战士赶上队伍而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教学本文。我建议从课题入手,紧扣“行”字进行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扣“行”的出现,理清文章脉络教学一开始,借助幻灯,映出红军过草地的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环境。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在学生  相似文献   

6.
五年制小语七册第3课《草地夜行》是一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课文。文章情节生动,形象感人,可读性强,学生爱读。同时,它是本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重点课文。为使学生既受到文章思想感情的陶冶,又完成基本技能的训练任  相似文献   

7.
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要带领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崔峦同志将这一“来”一“回”称为阅读教学的两个环节。既要重视第一环节教学,又要重视第二环节教学,大家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在目前的第二环节教学中,还存在着认识上的模糊性和实践上的随意性。本文拟就怎样处理第二环节与第一环节的关…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教材《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是一篇读写例话。读写例话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懂得怎样读或怎样写。本篇读写例话侧重在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读书的必要方法。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去读,自己去思索,理清文章的思路呢?我认为可以这样进行:复习本组教材中的重点课文《草地夜行》,将重点课文中重点训练项目的有关内容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使学生将理解的知识,再通过运用转化为能力。下面是对教学本课的设想。时间:一教时  相似文献   

9.
第六课扩写、缩写、改写复习要求复习中,应回顾以前进行过的类似练习,系统地考虑怎样才能通过简洁的记叙、具体的描述和人称、文体的确定,把事情叙述清楚,让别人明白你要达到的写作目的。联系课文《西门豹》,《草地夜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以及相关的“基础训练”,各册的诗歌课文。复习指导 1.缩写,基本方法是“留主干,去枝叶”,即抓住文章的主要线索和重点内容,删节次要人物和情节。指导缩写,关键是要抓住重点人物和主要  相似文献   

10.
《草地夜行》(六年制第九册第九课)是一篇革命回忆录.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小战士赶上队伍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学习这篇课文,可紧扣题眼“行”字,理解课文内容.一、紧扣“行”,理线索在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大意后,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文中含有“行”字意的句子.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画出了:①我“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②他“和我并肩朝前走”;③“听了他的话,我快走  相似文献   

11.
某天,区级骨干卢老师找我备课,她要上一节公开课,主讲经典课文《草地夜行》。这篇课文收录在小学课本中已有52年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离学生相当久远,面对今天的学生,我们到底要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哪儿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卢教师。她沉吟片刻,说道:"这是一篇感人的故事,教学的重点应落在了解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险历程,体会红军战  相似文献   

12.
《草地夜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小战士赶上队伍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动人故事。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紧扣题眼“行”字,来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3.
《草地夜行》练习内容完成下面一段话: “要记住革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在老红军牺牲的时刻,这是老红军最  相似文献   

14.
《前后照应》是五年制第八册第八组课文的“读写例话”。“读写例话”属于三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读懂。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这篇课文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初读课文,理解“前后照应”在初读课文时,先重点指导学生读首末两个自然段。这两段内容属于概念性的东西。读前,教师拟出思考题:①什么是前后照应?②写文章为什么要前后照应?学生读时,可以圈点勾画。在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议论,重点理解  相似文献   

15.
鉴赏:阅读教学的高境界邬溯源《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那么,怎样指导呢?读懂课文的总要求是:一要理解内容写什么,二要弄清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关键是要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16.
《游园不值》一课的教学设计武汉市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袁晓珍六年制第十册第一组共有三篇课文,《游园不值》是《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  相似文献   

17.
《草地夜行》是六年制小语九册第三单元的课内阅读课文。根据本单元的读写重点“怎样选择材料”及本文课型特点,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应当对学生进行默读指导,从而体会课文是如何选材的。  相似文献   

18.
《前后照应》是六年制第十册第七组课文的“读写例话”,属于三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读懂。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这篇课文时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初读课文,理解“前后照应”在初读课文时,先重点指导学生读首末两个自然段。这两段内容属于概念性的东西。读前,教师先拟出思考题:(1)什么是前后照应?(2)写文章为什么要前后照应?学生读时,可以圈点勾画。在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一、激趣导读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口味”的课外读物。如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英雄故事等。而指导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则可以结合语文课教学进行。如在教学《草地夜行》一文时,可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以弄清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和在怎样的情况下长征等问题。这样指导学生有目的进行课外阅  相似文献   

20.
一、激趣导读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口味”的课外读物。如,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英雄故事等;而指导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则可以结合语文课教学进行,如,在教学《草地夜行》一文时,可布置学生深前阅读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以弄清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在怎样的情况下长征等问题。这样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可大大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