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采用宁夏1978-2012年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状态空间模型,对宁夏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关系及其变迁过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以1996年为界限的两段式均衡关系。实证结论启示,要解决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不仅需要制定短期政策,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的现实使我国城镇和农村在消费能力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文章结合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进行有效测度,结果显示:(1)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基本上处于下滑状态,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整体偏低,但较为平稳;(2)农村居民收入变化与边际消费倾向呈弱的倒U型关系,城镇居民收入变化与边际消费倾向在1985年后逐步向倒U型关系趋近,说明收入差距过大虽然会制约消费,但并非越小越好。  相似文献   

3.
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实证分析1978-2011年陕西省城镇居民实际消费与实际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陕西省城镇居民实际消费和实际收入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收入增加带动了消费增长;由误差修正模型可知,陕西省城镇居民实际消费和实际收入之间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快。因此,政府应建立增加居民收入的长期机制,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居民对未来支出增加的预期,以扩大陕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安徽省1995-2012年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数据,通过ELES模型(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安徽省城乡居民基本需求支出、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质量明显高于农村,城镇居民更倾向于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而农村居民在满足温饱的条件下,更侧重于居住条件的改善。为进一步完善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可以从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增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转变居民的消费观念入手,减少城镇与农村的二元消费结构现状。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为例,利用协整理论和1995—2011年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数据,构建了误差修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存在协整关系,居民的消费行为受到可支配收入的明显影响,同时,前一期的误差对当期的消费出也有着显著作用。此外.由于福建省的低水平社会福利导致了居民的预储蓄行为,这就需要加大调整力度将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非均衡状态拉回到长期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分析西安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总体情况,依据绝对收入假说建立消费函数模型,进行了数据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因果关系检验、经济预测和误差修正模型的构建。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西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可支配收入是导致消费性支出变动的重要原因,实际收入每增加1%会使得实际消费增加0.885276%,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通过-0.629745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根据回归结果预测,2014年到2017年之间的可支配收人依次为:36574元、40070元、43566元、47061元;消费性支出依次为:25960元、28145元、30308元、32451元。  相似文献   

7.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河南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了恩格尔系数、各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河南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1987-2004年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87-2004年期间,广东省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居民消费结构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变化和社会经济状况改善的一个重要指标。运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两方面对呼和浩特市1994-2007年的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994-2000年及2001-2007年这两个时间段的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消费支出中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项目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相对应的,交通通讯和衣着等方面的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88-2011年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格兰杰原因,城镇居民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每增加1%,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将提高0.338 44%.因此,可通过提升可支配收入水平,增强居民出游动机,进一步完善假期制度及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措施带动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借助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2013年)中河北省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等相关数据。构建了河北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函数,从信息消费支出、信息消费系数、信息消费结构、边际信息消费倾向和信息消费弹性等方面对河北省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河北省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明显落后于城镇居民。建议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信息购买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升级。缩小城乡信息差距;拓展农村信息市场,促进信息消费;提高居民的信息素质,促使其进行合理合法的信息消费。  相似文献   

12.
通过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估计,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和弹性三个角度对河南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城镇居民已经开始追求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层次,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虽然农村居民也开始追求发展型消费资料,但在相对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条件下,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进度缓慢,河南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差异不断加大。降低河南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关键是在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基础上优化其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3.
依据2010年《河南统计年鉴》的截面数据资料,从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的角度分析了河南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河南农村居民各类消费弹性较低,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尤其是对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追求仍然是有心无力;要促进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村居民医疗、教育、养老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倾向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浙江省最终消费率与居民消费率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对浙江省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及边际消费倾向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明显高于城镇居民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对于浙江省城乡居民是成立的。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居民收入及消费倾向两个角度提出了提高浙江省居民消费率的政策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精确地预测城镇居民的社会消费水平,以北京市城镇居民的年度人均消费水平作为研究对象,以误差修正函数为工具,考察近十多年各种影响消费水平发展的因素及其统计数据,建立了该市社会消费水平的预测模型,并对其社会消费水平进行预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误差修正模型证明了年度消费水平对当年可支配收入水平具有绝对的依赖,即收入与消费有长期稳定关系,也证明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受收入变化率的刺激,同时会严格按照长期稳定关系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80—2014年统计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在长期中城乡居民收入波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大于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的平均教育支出倾向和边际教育支出倾向呈倒"U"形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平均教育支出倾向正逐步趋同,边际教育支出倾向下降更快;与东部和中部相比,西部平均教育支出倾向波动最大;与其他阶层相比,最低收入阶层平均教育支出倾向最高,但近几年下降幅度也最大。进一步研究表明,教育支出消费与投资的双重属性不平衡及影响消费和投资的要素运动,是农村居民教育支出倾向变化的主要原因,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更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面对就业率下降等外部冲击时,其支出倾向下降的幅度更大,因而必须给予特别的补偿性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