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阐明一氧化氮(NO)对肠炎症的防护效应,主要内容为:1)急性肠炎症时内源性NO的变化,2)炎症过程中NO所起的作用,3)NO合成酶(NOS)抑制或破坏对急性肠炎症的影响,4)NO抗肠炎症的细胞机制。这些内容将为设计胃肠道抗炎药物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NO)是具有生物活性和信号转导作用的易扩散分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主要介绍了植物体内NO的来源、NO在植物体中的生理效应及NO参与植物信号转导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体内的NO是在NO合成酶催化下由精氨酸分解产生的。作为一种气体分子在神经系统中具有细胞间信使的作用。它主要通过谷氨酸递质的NMDA受体激活而生成,引起靶细胞cGMP升高,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它介导了兴奋性传导,对小脑、海马等神经元上突触可塑性和长时程增强作用产生重要影响。但NO过量产生或释放时可导致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4.
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关联干扰词对图片命名或起干扰作用,或起促进作用。不同理论对语义干扰效应的实质和产生阶段提出不同观点。词汇选择竞争假设认为,语义干扰效应是干扰词和目标词的词汇节点相互竞争的结果,发生在词汇通达阶段;概念选择模型认为,语义干扰效应由干扰词与目标词的语义表征的相互竞争引发,发生在前词汇的语义水平;反应选择假设认为,语义干扰效应是由非目标的反应先于目标反应占据输出缓冲器造成,发生在后词汇水平。三种理论都得到一些实验研究支持。在已有理论研究基础上,未来研究应该注重扩展研究领域和研究角度,全面深入地分析图-词干扰范式下语义效应的发生机制,建立更具有普适性和预测力的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5.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由于人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他人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它对心理教育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如果能够巧妙运用,就能够优化心理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讲,心理效应是指一些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人或物的行为、作用,引起其他人或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它和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总是不知不觉地在我们身上或者身边发生,我们难以改变它,但通过它来透视教育、教学,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7.
硝酸氧化性机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硝酸跟金属、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历程是怎样进行的?该文就这一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反应的始因都是由于HNO3的不稳定性产生NO2而引起的,NO2作为还原剂的电子传递体和氧原子给予体而起催化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植物抗病反应的信号传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由抗病基因介导的防卫过程存在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反应,这些反应从病原菌浸染点开始的超敏反应(HR),并延伸到远处组织的系统抗性或获得性抗性(SAR),受制于一种信号传导网络的调控。这个信号系统有抗病蛋白和病原菌非病毒性蛋白,在一种配体-受体的互作模式下激发,并由信号分子H2O2,NO和系统信号分子SA,JA和乙烯,通过关键调控基因传递和放大,最终诱导一系列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和代谢的变化而产生抗性。植物防卫信号的产生类似于动物免疫系统因子的介导,并可由非寄主病原菌或诱导子诱发。这些信号途径所产生的广谱抗性为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硝酸是三大强酸之一,它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有很强的氧化性。劳动人事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技工学校通用教材《化学》第四章第四节讲到硝酸的氧化性时,有一演示实验,其做法是“在两支放有铜片的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观察现象。”“从实验中可看到,浓、稀硝酸都能与铜反应,前者反应激烈,有红棕色的NO2气体产生;后者反应较慢,有无色气体NO产生,在试管口呈红棕色,这是NO遇到空气中的氧被氧化成NO2的缘故”该演示实验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效果比较明显,成功率高,但是产生的有刺激气味的有毒气NO2直接污染教室环…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心理疲劳呢?心理学界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指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紧张,情绪低落和行动吃力;有的指情绪浮躁、厌烦、忧虑、倦怠,感到学习无味;有的指倦于学习,对事物产生退缩感,对本来不相干的刺激特别敏感(如饥饿、姿势不舒服的反应等),感到时间难于打发。总之,学生心理疲劳就是指心情不佳,注意力涣散,倦于学习,反应迟缓,情绪低落,是由于生理或心理系统发生一定变化而引发学习能力下降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1.
心理效应,是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差异性。心理效应多属于偏见,具有消极作用,但只要恰当地利用之,也可以发挥出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讲,心理效应是指一些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它和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总是不知不觉地在我们身上或者身边发生了,我们难以改变它,但通过它来透视我们的语文教学,从中可以得到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3.
大家知道,硝酸铜受热分解有如下反应:2Cu(NO4)=2Cuo+4N02↑+O2↑鉴于NO2受热分解,也能使余烬本条复燃(2NO2=2NO+O2)因此,直接用余烬木条检验硝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气体混合物中O2的方法,已为多数实验者所否定.如何检验硝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O2;最近《化学教学》、《化学教育》相继有文章讨论.笔者留心地多次做了这个实验,我想再作下面几点补证是必要的.一.用NaOH溶液洗除NO2集O2的方法是不对的如果把Cu(NO)2热分解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混合气体与水将发生多种快慢不同的平行反应:3N0。+H。0=ZHNO。+…  相似文献   

14.
求知欲是学生对学习材料力求认识、力求接近的心理倾向。它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内部因素,可以鼓舞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把学习当作外来的沉重负担。求知欲分直接求知欲和间接求知欲两种。直接求知欲是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它由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或知识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的。如有的学生对唱歌或绘画特别爱好,这就是直接求知欲。间接未知欲是指对学习活动或内容虽不感兴趣,但对学习活动将来的结果而产生的兴趣。如有的学生虽不喜欢作文,但他却认识到写好文章的重要性,从而努力习作,这就是间接求知欲,它是与学…  相似文献   

15.
米玛央珍 《考试周刊》2014,(53):186-186
心理学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或事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或事所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效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硫化氢(H2S)已经被公认为一种生理介质,具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功能.胱硫醚β-合成酶(Cytathiohineβ-synthase, CBS)、胱硫醚γ-裂解酶(Cytathiohineγ-lyase, CSE)及3-硫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3MST)可利用半胱氨酸或者同型半胱氨酸生成H2S.本文就H2S的产生及其释放机制、血管舒张作用、抗氧化应激及其抗炎症反应等方面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它具有积极意义,也具有消极作用,正确认识并利用心理效应,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1.首因效应。又称先入为主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8.
杨梅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1):144-146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由于人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他人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它对心理教育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如果能够巧妙运用,就能够优化心理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心理效应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重视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并努力发挥其积极的方面。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首因效应、南风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潜能生的作用上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定性分析化学里讨论到阴离子的性质时,对于硝酸根离子是否具有氧化性这点,各种教材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它具有氧化性,把它划为氧化性阴离子。理由是在不同情况下,它可被还原成NO_2或NO,甚至N_2和NH_3;有的认为它没有氧化性,原因是在稀硫酸溶液中,它不能将碘离子氧化成碘。为什么会产生以上两种不同观点的呢?主要是没有注意到硝酸根离子的氧化性跟溶液的酸度有着密切关系的缘故。因为随着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逐步增大,硝酸根离子的稳定性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小。量变引起质变,使硝酸根离子由无氧化性变成有较强的氧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