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从历史交往看祆教的早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祆教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宗教 ,是波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主要宗教信仰。由于历史久远 ,材料匮乏 ,对于它的早期历史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根据现有的材料 ,从文化交往和语言学的视角 ,探讨祆教的产生 ;从波斯帝国内部和外部的长时期、多层面、不同形式的交往 ,探究祆教在阿黑门尼德王朝时期的发展 ;把祆教的演变作为一个典型的历史个案 ,探讨祆教在其自身发展中发生过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交往 ,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探讨宗教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2.
在南宋历史中,"归正人"自始至终饰演着重要的角色。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就与"归正人"身份密不可分,在他所结交的好友中也有许多和他相同际遇的"归正人",还有与他一同"归正"的同族兄弟,他们之间的交往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也对辛弃疾一生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辛弃疾南归时期为分界线,在南归前后两段时期里,找寻辛弃疾与其他"归正人"之间的交往事迹,通过诗词往来对其作研究,探究他们之间交往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交往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历史的起点,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从哲学意义上阐明"交往"的含义、根据、历史形式及社会功能,结合当前人类社会生活重大实践,为从交往角度客观理解全球化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维度.  相似文献   

4.
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许雪姬的《他乡的经验:日治时期台湾人的海外活动口述访谈》,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历史的评价.其深层意涵在于透过反省历史的本质,揭示了日治时期特别是抗战阶段,台湾人如何通过逃离殖民地而建构抵抗的政治叙事文本.日治时期台湾人的他乡经验与整个民族的抗战史息息相关.考察许雪姬《他乡的经验》文本,既能让今人不忘历史并对现实产生诸多反思,又能让读者辨识口述访谈带来的另一种历史的景深.  相似文献   

5.
中学时代是学生塑造性格的主要时期,他们的思想性格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成熟,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他们的心理发展往往会很狭隘,远不如既与同性又与异性的多项交往,更能丰富他们的性格.多向的正常交往,可以使差异性较大的个性互相渗透,个性互补,使他们的个性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就更为坚强.男女生正常交往要有一颗真诚的心,真诚地对待异性同学的每一个行为,在我们的班集体中,正确对待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有利于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厘定马克思的交往范畴,透察交往与生产、交往与世界历史以及交往与人自身发展的关系,揭示人类社会特有的交往现象的一般本质和规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叶蕃民族的历史演变以及叶蕃民族的英雄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松赞干布传奇的经历。以翔实的史料展示了初唐时期藏汉两民族和亲,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的交往史。以此提出增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8.
贝娄从创作<只争朝夕>到<真情>两部小说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之久,这既是贝娄深入思考社会问题的时期,也是他"创作观"发生转变的时期;而随着<真情>这一小说的出版,他的创作视野开始由对外在世界的冷静观察转入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并对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识到人的问题只有通过调整人自身的关系才能得到解决.即脱离"羞耻感"的途径就在于回复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交往关系中去.  相似文献   

9.
论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交往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伴随着阿拉伯人的军事征服传入伊朗 ,逐渐为波斯人所接受。这一历史进程是阿拉伯民族和波斯民族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长时期、多方面交往的结果 ,具有明显的交往性特征。军事交往为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创造了前提条件 ;政治交往是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保证 ;经济交往是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重要原因 ;文化交往是伊斯兰教在伊朗传播的深层根源 ;什叶派成为伊朗国教是长时期交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爱情发生在男女之间,男人是主角,女人也是主角.由于男女社会角色与分工的不同,郎才女貌似乎是比较理想的男女搭配模式.正因为如此,文学作品中对爱情的描写与歌颂,一般都伴随有对女性的容貌、女性的美丽的描写与赞美.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发展、道德观念的不同.导致人们在审美观念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文学作品中女性美丽形象的标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论文比较分析了我国历史上春秋时期、魏晋时期、隋唐时期、明清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学、文艺作品中女性的美丽形象,希望对现今审美人格的塑造和审美观点的启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立足文本展开相关阅读交往的教学过程.师生双方关系的正确处理与否事关阅读教学的成败.阅读教学中师生双方主体闻性的建构确立于交往差异,在互为主体的交往过程中深化发展,最后在交往共识中取得完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师生交往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在指出高校师生交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阐述了师生交往困境的原因,提出了化解高校师生交往困境的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开交通"时期长期频繁的交往中,中俄居民以自己谋生的需要安家居住,形成一种以经济交往影响移民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农民并非一成不变.先是人与自然的矛盾,进而是人与土地的矛盾推动农民由宗法井田农民演进至五口百亩之家的大自耕农,最后演变为占有少量土地的小自耕农.在演变的过程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以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社会处于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社会的剧烈动荡引发了人们对国家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代表着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人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纷纷提出不同主张,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文化思潮.由于处于社会转型之时,在这块社会土壤中产生的文化思潮也就呈现出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6.
据<鲁迅日记>记载,鲁迅和曹聚仁开始交往是1933年5月7日.曹聚仁聆听鲁迅演讲,是在鲁迅刚到上海定居不久的1927年12月21日.曹聚仁第一次面见鲁迅的时间应是在1930年.曹聚仁和鲁迅的书信来往则还可以追溯到1931年.鲁迅和曹聚仁的交往,主要是在曹聚仁任群众图书公司编辑,主编<涛声>和编辑<太白>、<芒种>期间.他们的交往也是围绕这些杂志的工作而开展的,鲁迅对这三种杂志都是持支持态度的.鲁迅与曹聚仁不论从思想意识,或是志趣爱好,都有一定的距离和异同,然而他们彼此的交往能不断发展,就是鲁迅坚持取大节而略小节的交友之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佛教东来,在中国化的进程中必须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空间.魏晋隋唐时期释子对儒道思想体系十分了解,把握较准,这表现在此时的僧侣多博涉内外典,富有才学,善于机辩,喜与名士交往,不少人能诗会文,擅画工书,具备深厚的汉文化修养.这使得佛教在走向中国化的进程中,保持了它独到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学校体育制度史研究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提出对中国学校体育制度史进行全面的研究,以弥补在学校体育史研究中对制度史研究的空白.对学校体育制度的概念和学校体育制度史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合理性建议:在研究中应正视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现象;在研究中应客观冷静的总结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制度中国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学校体育制度.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整体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日民间交往既有良好的机遇,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积极的中日关系氛围的塑造对于推动中日民间交往是积极的,有利于两国、两个民族的最终和解。  相似文献   

20.
试论幼儿同情心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期是同情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家庭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及幼儿同伴交往等因素对幼儿同情心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培养幼儿同情心的可行策略有:创设充满爱的环境、提供榜样示范、进行移情训练、体验痛苦挫折和学习表达技巧等,把同情心的培养列入幼儿情感教育的体系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