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来源结构-执行主体”的分析框架,以美国为样本,运用并联结构决策单元的DEA效率评价方法测算、比较不同R&D经费执行主体的产出效率,并检验了其与经费来源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执行主体的产出效率差异显著:高等学校较高,企业次之,研究机构较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R&D效率与其经费来源结构高度相关,而R&D经费总量和高等学校的R&D效率不受经费来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美国R&D经费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欣  林晓言 《科技与管理》2004,6(5):121-123,129
运用统计资料对中美两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规模和强度、在执行部门的分布情况、来源和支出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到差异所在,探讨开展我国研发活动的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RD经费支出国,经费总量居美国之后,超过欧盟28国的经费总和。但我国依然存在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经费结构不够合理、经费来源单一等问题。本文主要从规模、强度、分类及流向几个方面介绍我国RD经费的基本情况,并与美国、欧洲、日韩等科技发达经济体进行对比,分析我国不同类型、不同流向RD经费存在的问题,致力于提出优化我国RD经费结构的方法和建议,以提高我国未来基础研究RD经费的规模和比例。  相似文献   

4.
中美国家创新体系"来源-执行"组织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研究与发展经费指标对中国和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就中美两国的创新组织要素和来源执行结构问题提出了几点讨论,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结构优化目标设计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美国及OECD大学研发经费的地位与规模、来源结构、支出结构三类指标和中国与美国前100名大学研发经费的比较,阐述中美两国大学研发经费的相关制度,特别是经费来源及获取方式、研发组织管理的不同,分析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面临的问题,进而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在分析贵州省RD经费投入现状的基础上,运用DEA模型对2014年9个市(州)RD经费使用效率进行评价,发现达到DEA有效的仅有2个地区,说明大部分市(州)RD投入产出效率均不高,且本应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的贵州,大部分市(州)反而存在不同程度的RD投入冗余现象,反映出RD投入转化效率较低。因此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视角探寻增加RD投入总量和提高RD经费使用效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分析贵州省RD经费的来源结构中企业资金和政府资金的情况,并与云南、广西、新疆、甘肃等西部省份进行了对比,然后运用Cobb-Douglas的效用函数模型测算出贵州省RD经费投入中企业资金与政府资金最优比重,认为贵州省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投入和创新主体,当前企业资金占RD经费投入主导地位的"早熟型"研发投入来源结构与政府研发投入偏少、增长缓慢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高校R&D经费资源配置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高校RD经费投入、来源结构和支出结构的分析研究贵州省高校科技投入状况及水平。研究发现:贵州省高校RD经费投入偏低,强度不足;政府是高校RD经费的主要来源,但投入规模还不够;试验发展经费比例过低,科技成果转化不多。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答中美智能效率差距如何的疑问,采用中美两国的智能上市公司数据,先后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测量两国智能效率和来源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两国的智能效率均得到改善;我国智能效率均值高于美国,两国的智能效率轮番升跌;我国智能效率主要来源于其规模效率,而美国智能效率则主要来源于其纯技术效率;两国企业的盈利质量、资本结构和经营能力对其智能效率的影响相近;税收负担、盈利能力和融资能力的作用却迥异。  相似文献   

10.
研发经费视角下中美两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中美两国高校研发经费的变化、来源、构成和分布进行比较,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两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特点,提出加大高校研发经费投入,合理配置研发经费资源,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和知识创新,支持西部高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2000年以来浙江RD经费投入情况,全面把握浙江RD经费投入发展趋势,认为存在RD经费投入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投入增速放缓、经费来源和支出均以企业为主、过分重视技术研究与开发、人均RD经费水平较低等问题,进而提出坚持优先保障RD经费投入、健全科技创新体制、进一步优化资金结构、进一步提高人均RD经费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将经济发展水平引入变系数模型,讨论了经济发展影响下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大主体创新要素的投入产出效应,然后根据当前中国30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现阶段各主体要素的投入产出效应,最后进行地区差异比较。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RD经费产出效应先增加后减少,科研机构RD经费产出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企业RD经费产出效应总体呈下降趋势;高校和科研机构RD人员产出效应总体趋势表现为下降,而企业RD人员产出效应呈上升趋势;现阶段中国各地区三大主体不同类型要素的投入产出效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OECD统计数据为基础,总结了美英德法日韩等典型创新型国家在RD经费投入规模、投入强度、来源结构与分配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特征,通过分析中国现阶段RD经费投入模式并与典型创新型国家比较,认为目前中国RD投入存在着强度低、结构不合理,尤其是政府RD资金占比偏低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大RD投资、改善投资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RD经费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苹 《科研管理》2015,36(11):64-70
为获取各创新要素投入对技术创新效率的贡献,本文区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分别估算我国各地区不同活动类型技术创新要素投入的单效率,结果显示:基础研究的各创新要素投入单效率高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要素投入单效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RD经费效率高于RD科技人员效率,试验发展的RD科技人员单效率高于经费单效率,科技论文和专利作为要素投入的单效率很低,新产品开发经费效率较低,各创新要素投入单效率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我国创新要素单效率区域差异较大,各省份具有不同创新要素效率优势,各地区在加大创新要素投入的同时,更应提高RD经费和科技人力产出效率,扭转科技论文"数量论"和专利"供给导向"。  相似文献   

15.
运用RD驱动增长理论分析方法,借助R计量分析软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运用2004年~2013年北京市10年的历史数据,考察了RD结构和RD规模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经研究发现,RD的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RD结构方面,基础研究和试验发展更加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并由此提出我国应该通过增加RD的经费投入量,提高RD的使用效率;加大RD人员全时量的投入,鼓励培养科研创新类人才;优化RD的投资结构,加大基础研究的支出等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的科技经费尤其是RD经费投入和支出近年来快速增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RD投入力度不足,RD经费内部支出结构失衡、高校RD经费支出规模较小等问题,并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广东省还可以进一步加大RD经费的投入及改善RD经费支出结构,把广东省真正打造成科技强省。  相似文献   

17.
孙玉涛  刘凤朝 《科学学研究》2012,30(8):1173-1180
在R&D经费-专利产出关系和R&D经费来源-执行结构研究基础上,构建R&D经费组织结构与专利产出关系分析的理论框架,以美国为例对R&D经费组织单边结构和交叉结构进行定量分析,测算R&D经费组织结构与专利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美国R&D经费来源和执行组织结构多元化程度处于适中水平,R&D经费组织单边结构演变呈现"倒U型"曲线、交叉结构演变呈现增减互现态势;R&D经费来源结构通过研发强度对专利产出产生影响,R&D经费来源-执行结构多元化与专利产出之间呈现"倒U型"或者"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1998-2011年中国30个省市及1987-2011年美国50个州的地区面板数据,采用GMM模型对比分析了两国不同执行部门的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各执行部门RD效果比较中,工业企业最强,余下依次为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而美国高等学校RD投入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弹性系数最大,其次为企业,最末为联邦政府的科研机构。相对于美国来讲,中国对高等学校RD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因此,中国应坚持以企业为主导,同时保证资金和政策向高校合理倾斜,实现产学研结合的研发模式,才能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科技经费配置结构与使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河南省科技经费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三类执行部门中的配置结构和各类执行部门的科技经费支出结构;按照科技活动产出情况,对各类执行部门的科技经费使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了河南省在科技经费配置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河南省优化科技经费配置结构,提出科技经费使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应用DEA中的CCR和BCC模型,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三个指标来代表科技投入,科技论文数、发明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三个指标来代表科技产出,通过对福建省科技资金按执行部门配置效率的纵向比较,对1998—2010年福建省各执行部门的RD资金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福建省科技资金配置的投入产出整体情况良好;再通过福建省科技资金按执行部门配置的效率与国内31省的横向比较,对2010年国内31省各执行部门的RD资金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福建省科技资金配置的效率与其他30省相比存在着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不足的问题。福建省应通过调整科技资金结构,扶持新产品发展,鼓励企业创新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来改善福建省科技资金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