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农村留守妇女这个特殊群体也开始出现。留守妇女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自身也面临着劳动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家庭教育困难、精神生活匮乏等生存困境。将农村留守妇女纳入成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视野,将更好地发挥女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同时也是女性自身寻求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困境及原因,提出了成人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困境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妇女"农业技术培训的必要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妇女是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群体,她们同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一起被称为"386199"部队.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因此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技术培训既是现实的需要又是她们自身发展的诉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外出劳动力以男性为主体,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在我们研究留守儿童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群体即农村留守妇女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本文主要围绕着农村留守妇女的产生、现状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的思考等展开,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留守妇女群体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增多,她们因丈夫外出而肩负了诸多事务,扮演了多种角色,面临着种种困境。以甘肃省219名留守妇女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在分析目前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运用社会互构论这一分析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新的理论视角,揭示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构建的多元主体间交互构建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男子开始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是一种数量巨大的人力资源.但是,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因素的制约,目前这类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却不容乐观.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以提高留守妇女的教育资本存量;采取各种措施增强留守妇女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组织建设,使留守妇女走合作自强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2006年在江苏、湖北和甘肃三地进行的实地调查,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劳动状况、老人赡养、子女抚育、婚姻现状、闲暇生活进行分析和地区间的比较,指出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在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更多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参与农村社会生产生活和公共事务的相关权益及制度建设问题,为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宗太 《学周刊C版》2019,(22):163-163
近年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关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还面临着很多困境,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才能有效引导留守儿童的思想和行为,帮助他们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篇文章主要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且提供了引导留守儿童的有效措施,希望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妇女农业技术培训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建构有效的农业技术培训模式和途径是农村留守妇女接受培训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培训原则、培训模式、培训途径,希望对农村留守妇女农业技术培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当今中国农业女性成为生产的主力,由于传统文化、习俗影响,农村留守妇女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而教育又近似将这一群体边缘化,提升农村留守妇女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妇女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人权的被践踏和其人身权及财产权等方面受到侵害的现象极为明显。保护农村留守妇女的权利,在客观上表现为需要国家处理好立法、司法、执法方面的有关问题,主观上则表现为要加强农村留守妇女自身的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