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例1]电路如图(1)所示当P向左滑动过程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何变化?分析:定值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R’是串联的,电压表(?)测R两端电压U’,电流表(?)测串联电路中电流.由于P向左滑动使R’变小.R与R’串联,所以总电阻也变小.根据欧姆定律I=U/R,U是不变的(电源电压),总电阻变小,所以电流变大,即(?)变大.由于R始终不变,所以根据U=IR知U变大。即(?)变大。  相似文献   

2.
淤盖电表示数变化)丰蒙申滑动变阻籍的移动济裴的闭合和断舞津电路教障引起1.定值电阻与变阻器串联引起的电表读数变化例1(2006年·无锡市)如图1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在滑动变阻器滑片尸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精篡恤鑫酌鲍A.电压表示数不变B.电压表示数变大C.电压表示数变小D.电压表示数先变大后变小分析:由图1可以看出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电压.推导过程如下:尸右移一R个一翰卞/州I=韵一喇(U=从十呱).电压表示数增大(呱=IR。)。叭士汀表卞),故选项B正确. 2.定值电阻与变阻器并联引…  相似文献   

3.
一、电流随电阻变化的“串反并同”规律如图 1所示电路 ,当变阻器 RW的滑动触头P向左滑动时 ,各电阻上的电流怎样变化 ?图 1        图 2分析 当变阻器 RW 的滑动触头 P向左滑动时 ,RW的阻值减小 ,整个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 ,根据 I=E/( R r)可知 ,电路中的总电流增大 ;进而根据 U端 =E- Ir可知 ,电路端电压减小 ;根据 U3=U端 可知 ,R3两端的电压 U3减小 ;根据 I3=U3/R可知 ,I3减小 ;根据 I2 =I- I3可知 ,I2 增大 ;根据 U2 =I2 R2 可知 ,U2 增大 ;根据 U1=U端 - U2 可知 ,U1减小 ;根据 I1=U1/R1可知 ,I1减小 ;根据 IW=I2 - I1可知 ,IW增大 .分析过程如图 2所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当 RW减小时 ,通过跟 RW串联的电阻 R2 以及电源中的电流增大 ,跟 RW 并联的电阻 R1、R3中通过的电流减小 .同理 ,当 RW 增大时 ,通过跟 RW 串联的电阻 R2 以及电源中的电流减小 ,跟 RW并联的电阻 R1、R3中通过的电流增大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规律 :变化电阻、电源...  相似文献   

4.
一、规律探索问题1在图1所示的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图中所示位置A滑到位置B的过程中,定值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变化量与阻值有什么关系?分析:设滑片P在位置A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A,则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A1=IAR1、UA2=IAR2.向右移动滑片P到位置B,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小,使得整个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也变小;因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设为IB),此时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变为UB1=IBR1、UB2=IBR2,其变化量分别为△U1=UB1-UA1=IBR1-IAR1=(IB-IA)R1,…  相似文献   

5.
正在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将定值电阻R1由5Ω更换为10Ω并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将,下一步的操作应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向移动.解析(1)要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必须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当电路中的电阻R1由5Ω换成10Ω时,闭合开关,电路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减小),由U2=IR2可知,滑动变阻器R2两端电压减小,由于电源电压U  相似文献   

6.
.填空题 1.图1为“研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请回答下面问题: (l)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不变,同时向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选填“左”或“右”),使电压表的示数增大,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一‘卜一一叮电压表读数变大 (功电流表读数变大,电压表读数变小 (2002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 6.如图4所示,电源电_,乏少一.图1 (2)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时,也要移动滑片,其目的是 (2002年黑龙江省中考题) 2.有一定值电阻R0连接在某一电路中,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从ZV增大到4v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变化了o.ZA,则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_几.…  相似文献   

7.
串反并同法是指在电源内阻不等于零的电路中,当某一电路元件的电阻单调增大(或减小)时,与其串联的元件上的电流、电压将减小(或增大),即反向变化;而与其并联的元件上的电流、电压将增大(或减小),即同向变化.分析动态直流电路时,在某一电阻单调变化的情况下,常规解法是根据全电路及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电路结构的特点,分析各部分电路中的电流I、电压U的变化情况,过程比较繁琐且容易出错.若使用串反并同法,问题就可轻而易举地解决.例1在图1所示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点向b端移动时A.电压表V的读数增大,电流表A的读数减小B.电压表V和电…  相似文献   

8.
例1 在如图1所示电路里,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并且R>R1.变阻器滑片P从a向b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将( ).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分析:①当P从a向b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变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逐渐增大,但通过它的电流却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的变化无法直接由P=UI确定.  相似文献   

9.
初学者进入电阻串联和并联计算时,容易乱代公式,思路不清,解题有些困难。为了让同学们顺利掌握,下面介绍一种利用表格分析求解。两只电阻R1、R2串联或并联,如图1和图2所示,把电流I、电压U、电阻R很容易在图形中表示出来,其中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都用I表示电流,而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用U表示电压。把图1、图2中物理量对应放入表格中,相同物理量放在上面,串联为表1,并联为表2。电流I电压U1U2U电阻R1R2R表1电压U电流I1I2I电阻R1R2R表2表格中横向用加减法,纵向用欧姆定律求解。(说明,并联电路中电阻1R=R11+R12)两…  相似文献   

10.
1.含电源的等势点间可能有电流,也可能无电流. 图1(a)为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已知A、B间电势差为零,则可以断定A、B间有电流,否则U_(AB)=(?)≠0.图1(b)所示,U_A=U_B,I=0. 2.不含电源的等势点间可能无电流,也可能有电流.如图2中R两端电势差为零,由I=U/R,便知I=0. 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1991年高考题)三个电阻的阻值相等,电流表A_1、A_2、A_3的内电阻均可忽略,它们的读数分别为I_1、I_2、I_3,则I_1:I_2:I_3=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近几年的中考都考查混联电路问题 ,对于一般学生应该说该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 ,现介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例 1 .(1 998年 33题 )如图 1所示的电路中 ,电源电压恒定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左向右滑动的过程 :(A)电流表示数变小 ,电压表示数变小 .(B)电流表示数变大 ,电压表示数变大 .(C)R1消耗的功率变小 .(D)R2 消耗的功率变大 .图 1           图 2解析 :做电路题的首要任务是认识电路 ,如果电路中有电压表和电流表依据电流表相当于导线 (因为电流表的电阻很小 )及电压表相当于断路 (因为电压表的电阻很大 )的规则简化电…  相似文献   

12.
在中考物理试卷中,常有滑动变阻器与电表结合的一类试题.下面举几种常见的题型进行分析,以揭示其解题规律.一、判断电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例1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变,电阻R=5赘,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是10赘.求:(1)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2)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分析与解:(1)当滑片P在a端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最小为0(可认为是一根导线接入电路),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为R小=R=5赘,总电流最大为I大=UR小=1.2A;电压表示数最大为U大=I大R=6V.(2)当滑片P在b端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最大为10赘,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为…  相似文献   

13.
王高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20):33-34
电学中有的动态分析问题经物理规律、物理公式演算出来的最后表达式,难以直接得出结论。若我们根据题目内容作出相关的函数图象,创设条件进行分析,便可从图像上轻松地得出结论。例1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R1和R2为定值电阻,在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片p从下端a逐渐滑到上端b的过程中,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A.一定是逐减少B.有可能是逐渐减小C.有可能是先变小而后变大D.一定是先变小而后增大解析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P1=I2R1,因R1为定值,所以P1随I的变化而变化。要确定I的变化情况需要画出等效电路,见图2。根据闭合电路I欧=姆定律ER r Rbp因为…  相似文献   

14.
知识梳理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1.欧姆定律:I=RU.2.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电流:I=I1=I2=I3=……电压:U=U1+U2+U3+……电阻:R=R1+R2+R3+……功率:P=P1+P2+P3+……功率分配:与电阻的阻值成反比.并联电路:电流:I=I1+I2+I3+……电压:U=U1=U2=U3=……电阻:R1=R11+R12+R13+……功率:P=P1+P2+P3+……功率分配:与电阻的阻值成正比.3.电功与热功:电功:P=UIt;热功:Q=I2Rt.一般情况下,电功与热功不相等,P!Q.4.怎样判定纯电阻电路:以发热为主要目的,则是纯电阻电器,否则不是.5.电路的简化与等效:巡流法、…  相似文献   

15.
电路中的电流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可以归结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分析出电路中电流随电阻的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关系,就可以直接得出结论.一、二次函数法例1.在图1中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4.8V,内阻r=2Ω,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10Ω,R0=5Ω,电流表的电阻忽略不计,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的读数将如何变化?解析:设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到a端的电阻为R1,到b端的电阻为R2,则有R1+R2=R.由电路图可得:R2与R0先并联然后再与R1串联,所以外电路的总电阻为:R总=R1+…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电流表和电压表是物理电学实验的基本仪表,其示数变化试题常出现于试卷中。在此,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将判断方法与同学们交流。具体解题思路是:“判断电路,确认对象。电阻变化,分析电流。根据电流,分清电压。可变电阻,以静为准。”下面结合例题,逐一解释。例1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滑片P向右滑时,两表示数怎样变化?分析(1)判断电路,确认对象。此电路为R1与R2的串联电路。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R2电压。(2)电阻变化,分析电流。当P向右滑,总电阻变大,从而电流变小。(3)根据电流,分清电压。由于电流变小,R1电阻不变,R1的…  相似文献   

17.
在电路中,一般情况下电源的电压是不变的,导体的电阻也是不变的.同学们在解答相关电路问题时如能抓住这一隐含条件,就比较容易得解.1.抓住“电源电压不变”例1如图1所示,已知R1、R2、R3组成的并联电路,干路上的电流是R1中电流的5倍,R2中的电流是R1中的32,R3的阻值为24Ω.求R1、R2的阻值.分析: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都等于电源电压U这一隐含条件,找出有关等量关系,从而可求得R1、R2的值.解:因R1、R2、R3并联,故三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U,即U1=U2=U3=U.又已知I=5I1,I2=23I1,故I3=I-I1-I2=25I1.图1再由欧姆…  相似文献   

18.
电压分配和电流分配问题是电学中的基本问题,灵活运用电压分配和电流分配的原理解决电学问题,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1.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如图1所示,电阻R1、R2串联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两端,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有U=U1+U2,也可以说电源的电压分配给了各个电阻.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是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结合欧姆定律U1=IR1、U2=IR2可得UU12=RR12.这说明串联电路中,电阻两端分得的电压与电阻的大小成正比,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也越大;进一步还可以得到U1=R1R+1R2U,U2=R1R+2R2U.对于n…  相似文献   

19.
题目 图 1中圆环由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制成 ,A、B、C、D是圆环上的四个等分点 .当滑片P由A经B滑到C的过程中 ,试证明滑片P经B点时 ,电流表的示数最小 .图 1分析 :首先分清电路初始状态的连接形式是RAD 与RABCD 的并联 .在滑片P由A经B滑到C的过程中 ,无论滑片滑到什么位置 ,电路始终是由两段电阻并联构成 ,并且其中一段电阻变大 ,另一段电阻变小 .数学处理一 :配方 .解法 1 :设圆环的总电阻为R ,当滑片滑到任一位置P时 ,电路由RDP和RPCD构成并联 .令RDP=R1,RPCD=R2 ,有R并 =R1R2R1+R2=R1R2R .因为R1R2 =(R1+R2 ) 2 -…  相似文献   

20.
例1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6Ω,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2A。求:(1)电源电压;(2)电阻R消耗的功率;(3)在原电路中电阻R两端并联一个电阻R1,为使电阻R1消耗的功率为6W,求电阻R1的阻值;(4)在原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R2,为使电阻R2消耗的功率也为6W,求电阻R2的阻值。答案(1)电源电压U=IR=2A×6Ω=12V。(2)电阻R消耗的功率P=IU=2A×12V=24W。(3)电阻R1与R并联,电阻R1消耗的功率P1=U2/R1,6=122/R1。解得:R1=24Ω。(4)电阻R2与R串联,电路中的电流I2=U/(R R2)=12/(6 R2)。电阻R2消耗的功率P2=I22R2,6=I22R2。解得:R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