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就《陇右方言》的语言学价值进行了探析,分析了《陇右方言》在体例上的特点,并认为《陇右方言》在训释方面有以下特色:(一)重视对方言本字的考订;(二)注意对方言词语语源的考察;(三)有些训释还揭示了方言词语的民俗文化内涵;(四)广泛征引各类文献资料对方言词语释义推源。  相似文献   

2.
《元曲选》中不少词语在方言中有所存留,用方言材料释词,对确切把握《元曲选》中词义有很犬帮助。选取《元曲选》中几个普通话不用或少用的词语.利用方言材料作尽可能确切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史记》中采用了大量方言,特别是关中方言词语。在前辈时哲的基础上摭拾“禳”、“刳”、“傭”等6个《史记》中所见的关中方言词语,从民俗等角度进行考释,并从共时平面分析关中方言对宁夏南部山区方言的影响,对《史记》词汇的研究和汉语方言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小文 《重庆师专学报》2013,(4):127-129,153
四川省荣县有悠久的历史,又有较为封闭的环境,较好地保存了方言原貌。文章选取了当地方言中的部分古词语进行解释,所选词语均为《四川方言词典》《重庆方言词典》未收或虽收而未尽完备者,以帮助我们分析语言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20,(2):31-34
章炳麟先生的《新方言》全书分为《释词》《释言》《释亲属》《释形体》《释宫》《释器》《释天》《释地》《释植物》《释动物》《音表》十一篇,收集了800多条各地方俗词语,以古语证今语,以古语通今语,以各地方言比较互证,语料丰富,书证确凿。其中有15处为"惠潮嘉应之客籍谓(谓之、曰)"的释语,章氏对惠潮嘉应相关的客家方言词语进行分析,有标示读音或说明音变的,有词语溯源,亦有词义解释等。此外,附《岭外三州语》一篇,章炳麟先生对惠州、嘉应和潮州(含丰顺)三地的60多条客家话词语的来源进行考释。对《新方言》中的"惠潮嘉应之客籍谓(曰)"15条释语进行分析和探究,梳理嘉应客家话与其他方言间的关系,挖掘部分客家话词语的来源,为考释客方言本字、准确释义提供了依据。还对《岭外三州语》所释部分嘉应客家方言词语进行探析,追溯其命名的理据,找到其与古语词的联系,辨析嘉应客家话词语与惠潮(含丰顺)客家话词语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正> 陆澹安先生《小说词语汇释》(以下简称《汇释》)的部分释义,先后有白维国、张鹤泉、黄佩文等先生辩误。近年来,因编写方言志,搜得一些特殊方言词语,为释其义,多参照《汇释》,甚为方便。同时亦发现《汇释》有些释义与方言多有不合,仔细推敲,觉得《汇释》某些词语释义仍有值得商榷之处。今不揣浅陋,试举数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7.
铁凝长篇小说《笨花》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明显带有冀中方言特点,特别是方言词语的频频运用,使小说的乡土气息更浓郁,历史氛围更凝重,人物形象更鲜明,为《笨花》增添了"笨"色,也显现了作者语言风格的变化。方言词语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对象,文学创作中运用方言词语须得体适度,《笨花》为小说写作恰当得体地运用方言词语提供了一个颇有研究借鉴价值的文本。  相似文献   

8.
就李恭先生《陇右方言发微》一书的特色进行深入探析。分析了《陇右方言发微》在体例上的特点,并认为《陇右方言》在训释方面有以下特色:(一)训释方言词汇时非常注意对方言本字的探究;(二)训释方言词汇时注重对词汇语源的探究;(三)有些训释中还揭示了方言词语的民俗文化内涵;(四)广泛征引各类文献资料对方言词语释义推源。  相似文献   

9.
李梅平 《文教资料》2011,(36):110-112
本文主要是分析《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南京方言志》和《南京方言词典》在记录和描写南京方言词汇方面的差异,对三本著述所收录的词语进行比较,并对其异同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蜀语》中引用《方言》的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明末清初四川方言的词语主要来源于楚方言,与明末清初四川人口的来源相吻合.此外,还受到秦晋方言和其他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语文词典。按理,对历史文献上出现的古今词语都应该收录。但由于这部词典出于多人之手,词语漏收现象十分严重。对此前人多有讨论。本文主要根据两部大型方言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来说明《汉语大词典》对保留在各地方言中的古语词漏收和义项漏收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现代方言的角度考释了《醒世姻缘传》里的几个方言俗语词,为准确解释这些词语提供了一些活的方言例证,补充和纠正了对这些词语解释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记录方言的原则和确定方言本字的条件,对《黔阳县志·方言卷》所录湘西方言词语(hāi)的本字提出异议。作者通过字形、字义和古音演变几方面的分析,确定这一方言词语的本字应为“娭”。  相似文献   

14.
《尔雅》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词典,分门别类地记录并阐释了上古汉语的基本词语。现代各地方言特别是北方方言在词汇上,都与《雨雅》中的词有前后继承关系。文章从中找出一部分现代聊城方言中仍使用的词语加以解释.对聊城方言的研究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醒世姻缘传》上承《金瓶梅》,下启《红楼梦》,是明清之际较有特色的一部世情小说,作者可能是山东人。其实,该书除有大量山东方言词语外,也有不少湘方言词语。确定这一点,对《醒世姻缘传》的研究与汉语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蜀语》中引用《方言》的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明丰清初四川方言的词语主要来源于楚方言,与明末清初四川人口的来源相吻合。此外,还受到秦晋方言和其他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其语言资源极其丰富,作品中既有当时的标准语,又大量吸收了当时极富表现力的口语和方言词,这些词语如今在山西文水方言中大量存在。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一些山西文水方言词语加以考释,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和作品。  相似文献   

18.
前修时彦对《金瓶梅》的词语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词语,或因方言罕见,或因文字假借,或因民俗深隐,或因故实不彰,有些一时还不能索解。笔者生活在《金瓶梅》故事发生的地区,熟悉该地区的方言、民俗和故实,因此,笔者稽考方言,参证民俗,检核故实,对《金》书中的14个词语进行了解释,算是做了一些拾补遗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中的许多词语与现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方言相同,个别词语的读音也与内蒙古西部方音相同,一些特殊习俗至今还保留在内蒙古西部民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明末以来有大量移民迁徒至内蒙古西部地区,因而,这一地区保存有明末山东方言。《金瓶梅》中的方言基本是山东方言,其作者是山东人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汉语方言词汇》所列20个方言点的1230条词语材料为依据,将普通话中的1230条词同20个方言点所对应的词语进行同异比较,从基本词汇看普通话对汉语诸方言的影响,同时说明普通话与汉语诸方言的远近亲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