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吹气断铁丝     
我所教的班里,有几个同学酷爱课外实验,我便指导他们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其中一个叫“吹气断铁丝”。 1、材料 一只橡胶热水袋和一只橡皮塞子,一截玻璃管或其他细管,一根橡皮管,一段约 10cm的细钢筋,一个小方凳,一块厚木板(书本大小),一段细铁丝。 2、步骤 ①在橡皮塞中插入一截玻璃管,玻璃管上再接一根橡皮管,然后把橡皮塞紧紧塞入热水袋的口中。 ②把细钢筋的一端砸扁并磨成小铲状,另一端钉入木板的中部。  相似文献   

2.
1制作材料 两个盛装枸杞酒的玻璃杯(并带塑料盖)、50mL.塑料注射器两支、矿泉水瓶1个、绕成螺旋状的铜丝两根、乳胶管、玻璃管、3个止水夹、橡皮泥(或石蜡).  相似文献   

3.
材料用具 试管、橡皮塞、玻璃管若干,橡皮管若干,1mol的盐酸30mL,1mol的氢氧化钠20mL,石蕊试剂,止水夹,吸尔球或废弃的血压计球。 原理 石蕊在不同pH值范围的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现用化学教材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在大试管中进行,反应后几乎看不到一氧化氮的生成(因为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实验现象极不明显,为解决实验中存在的这一问题,经过反复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实验效果很好,且装置非常简单,现介绍给大家。1 实验装置 U型管一端截去一段,并在短管处装上一个带玻璃管的胶管,如图1。2 实验步骤 a.按图1把仪器装配好,打开止水夹,从U型管的长端口注入1:3的稀硝酸,直到液面达到短管口处,同时悬着的铜丝浸没酸中。此时U型管两侧液面一样高。 b…  相似文献   

5.
用直玻璃管做电泳实验四川自贡师专(643000)李慎新现在的教材中,胶体电泳实验几乎都用传统的U型管。现将一种用直玻璃管做电泳实验的方法具体介绍如下:一、装置的制作取长约8厘米、内径约1.5厘米的一段普通玻璃管。用两段铜丝一端卷成蚊香状,做成两个电极...  相似文献   

6.
甲烷的取代反应,是中学生所接触的第一个典型有机反应类型.此演示实验的成功对学生理解取代反应的实质和掌握有机反应的特点尤为重要.而按现行教材的演示作法,实验效果却不甚明显.为此笔者作了一些改进,具体操作如下:(一)用先后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在一支2×20cm的干净试管中收集好Cl2和CH4的混合气体(体积比约为4:1)(二)按图安装好仪器.  1.试管(VCl2:VCH4=4:1)2.橡皮塞(带孔)3.玻璃导管 4.橡皮管5.止水夹 6.铁架台7.小烧杯(内盛紫色石蕊试液(三)在教室内,松开止水夹…  相似文献   

7.
金箔验电器的制作验电器是静电实验中的基本仪器。目前有的学校没有验电器,有的学校虽有但不灵。所以如何自制一只灵敏验电器对做好静电实验很是重要。用“金箔”制作的验电器相当灵敏。这里介绍的是这种验电器的制作方法。金箔验电器的主要部份是贴有金箔的导棒、绝缘塞和附有底座的外壳。导棒可用一段粗铜丝做,把粗铜丝的下部捶成扁平,锉光,再贴上金箔。粘贴金箔须十分谨慎。金箔  相似文献   

8.
安全方便演示钠和水反应的方法江苏省沛县师范学校(221600)宋志贵实验装置:取一较大的干燥管,一端连接一止水夹,一端装一带有漏斗和尖嘴玻璃管的双孔橡皮塞.如图所示.实验方法:关闭上水夹1,在干燥管中注入近1/3容积的酚酞溶液,然后加入煤油至满,塞上...  相似文献   

9.
一、掌握要求会正确连接常用仪器与零件,会正确安装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与二氧化碳的正确操作。二、知识要点(一)仪器装置的连接1·仪器和零件的连接。1)橡皮管连接玻璃管。左手拿橡皮管,右手拿玻璃管(先用水润湿),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里即可。2)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左手拿橡皮管,右手拿玻璃管靠近插入塞子的一端(先用水润湿),稍稍用力转动,插入塞孔直至在塞孔另一端露出2~5毫米。3)容器口塞橡皮塞。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4)铁架台上…  相似文献   

10.
方法一11实验器材:J1202学生电源一台,安培表一只,电键一只,带橡皮塞的广口瓶一个,20cm的细玻璃管一根,从中间抽头的6Ω的电阻丝一根,10cm的粗铜丝三根,红色水半杯,导线若干。12实验原理电流的热效应和热膨胀。由水柱的高低判断热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11.
人教社义务教育教材《化学》中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由于锌粒和稀硫酸的用量较少,学生操作不熟练,检验H2纯度的操作停留时间较长,造成氢气量不足,影响点燃和还原CuO性质的实验,中途又要重新加药品,验纯、点燃和还原CuO,实验效果不佳,成功率较低,影响学生学化学的兴趣。为此,笔者进行如下改进的尝试,与同行共同探讨。1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装置见图1。2实验操作a.把试管、单孔橡皮塞、胶皮管、导气管、Y形管、止水夹按图1连接好,关闭止水夹m2,打开止水夹m1进行气密性检查;b.在试管A中加入锌粒与稀硫酸后,仍然关闭…  相似文献   

12.
1.实验目的证明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而非三氧化硫。2.实验仪器及试剂氧气瓶,10g硫,燃烧匙,50mL蒸馏水,500mL过滤瓶,铁架台,烧瓶夹,水银气压计,橡皮管,橡皮塞,煤气灯。3.实验步骤(1)如图,用橡皮管将气压计和过滤瓶连接起来。取一只橡皮塞,在其上打一个刚好可以穿过燃烧匙柄的小孔。将燃烧匙柄插入橡皮塞中,调整燃烧匙的位置,使其处于过滤瓶中央。(2)将橡皮管的一端连接在氧气瓶的阀门上,另一端放在过滤瓶底部。慢慢打开氧气瓶的阀门,让氧气缓缓流入过滤瓶中。大约3分钟后,移开橡皮管,用…  相似文献   

13.
1 器材透明锥形玻璃瓶(或广口瓶、塑料瓶)一个,彩色小气球两个,橡皮塞一个,细玻璃管三根.2 制作方法先在选好的橡皮塞上打好三个通孔(孔径略小于细玻璃管),然后将三根玻璃管穿入,并在其中两根玻璃管的一端系紧气球.不系气球玻璃管两端开口,系气球的两根玻璃管,一根b管,其一端开口,另一根a管,其一端用橡皮膜(或塑料纸)封闭,如图1所示.3 实验与观察在锥形玻璃瓶中装满水,把装好玻璃管的塞子紧塞在瓶口(彩色小球浸在水中),当锥形瓶开口端向上  相似文献   

14.
在阴雨潮湿的天气,用验电器做实验很难成功.现在我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了一个真空的验电器,不受天气的影响,做实验很容易成功,而且可以做多个实验.  相似文献   

15.
苯跟溴的取代反应实验新法福建省石狮市石光中学(362700)蔡尧坤一、实验用品:500毫升圆底烧瓶、60毫升分液漏斗、500毫升烧杯、U形管、干燥管、T形导管、导管、橡皮管、橡皮塞(涂上石蜡)、玻璃棒、止水夹(3个)、铁架台(附铁夹2个)。苯、澳、铁...  相似文献   

16.
贵刊1997年第1期刊登了刘承佐同志写的“光合作用产生氧实验的改进”一文。经改进后的实验有许多优点,但不足之处是:①收集氧气仍然采用集气管,染气量较少;②注水时要通过插入长橡皮管中的漏斗向瓶内注水,操作时较麻烦,且安装好后,长橡皮管需用铁架台固定,装置不够简便。因此,我对实验装量进行了再改进。1将短玻璃导管,短橡皮管及止水夹依次装配好,再将短玻璃导管插入单孔橡皮塞中(短玻璃管出口与橡皮塞齐平),各接口处徐上几上林,以防漏气。2从可乐瓶颈部向下量取10厘米,然后将瓶底员去。3把水草装人透明去底的可乐瓶中,将…  相似文献   

17.
现介绍一种简单易做的用箔片验电器(即金箔验电器)来探测放射线的实验.在商店买一个汽灯纱罩,用火烧后将它研成粉末(或用烧坏的汽灯纱罩研成粉末),再用胶水将粉末粘成一个直径几毫米的小球插在一根小棍上做成一个放射源.因为汽灯纱罩是用浸过硝酸钍的宁麻做的,烧后的灰烬含有放射性的二氧化钍.当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箔片验电器后,验电器的箔片国带有正电而张开,再把自制的放射源靠近验电器,会看见验电器张开的箔片很快落下.这是什么原因呢?最初箔片的下落是由于验电器和放射源组  相似文献   

18.
一、生动有趣的“喷泉”取空的500CC盐水瓶(其它酒瓶、酱油瓶当然也可以),在密封较好的瓶塞中穿过一根细玻璃管(图1),外端接一小段橡皮管,用打针筒套在橡皮管中,抽去瓶中一部分空气,捏紧橡皮管,抽出打针筒后,把橡皮管浸入盛在玻璃杯里的红色水中,放开手,就可看到瓶中的“喷泉”。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作用。二、简单易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在市上买两只塑料做的吸附式挂衣钩,把它们的圆盘相对用力压,挤去圆盘间的空气,再用力拉,就不容易拉开,如在钩子下面挂上重物,可达  相似文献   

19.
1实验装置如附图所示,圆底烧瓶配以双孔橡皮塞,在长导管旁加一支带胶头的短玻璃管,玻璃管的下端弯成勺状。将长导管上端连接~个三通管,分别用胶管连接两个直角导管,在胶管处交上止水夹1,2,并将装有吸收用的硝酸银溶液和水的锥形瓶夹持在较高位置。2实验步骤1.向圆底烧  相似文献   

20.
1 实验目的  使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有效地防止有毒物质H2S和SO2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装置图2 实验用品  铁架台、万能夹、单孔橡皮塞、药匙、玻璃管、自制弯滴管、Na2S(固)、Na2SO3(固)、NaOH溶液、浓H2SO4。3 实验装置(如装置图)4 实验操作41 按图连接实验装置,向玻璃管A端放入少量Na2S晶体,B端放入Na2SO3晶体。42 分别将两端滴管中的硫酸挤压入琉璃管内,A端反应生成H2S气体,B端反应生成SO2气体,过一会,两种气体相反应,使玻璃管内壁上附着淡黄色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