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少儿古筝教学的三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余年。从最初的宫廷音乐到后期的民间乐器,古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别具一格的优雅韵味在民族器乐中地位斐然。筝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古朴、端庄、典雅的特质为现代人所青睐。近年来,随着筝文化的普及传播,少儿学习古筝的热情也愈发高涨,这就要求从事古筝教育的教师们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少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筝,是中华民族乐器中的一颗瑰宝,古筝音乐艺术是我国优秀而悠久的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弘扬民族音乐的今天,古筝音乐艺术理应得到发扬光大.欲达此目的,任重而道远,让我们音乐工作者,社会有识之士,共同努力,弘扬古筝音乐,加强古筝音乐教育,使古筝音乐艺术更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歌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凝聚着先民的民族智慧和精神,彰显了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和弘扬国学范畴的古诗词歌曲的传承和发展,引导大学生感知和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文化视野,提升其文化内涵、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古诗词歌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凝聚着先民的民族智慧和精神,彰显了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和弘扬国学范畴的古诗词歌曲的传承和发展,引导大学生感知和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文化视野,提升其文化内涵、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古筝是中华民族传统弹拨乐器中非常具有艺术特色的器种,其以优美动人的音色、丰富的情感表现力,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认可和喜爱。尤其是古筝演奏中丰富的情感魅力给予了听者无限的遐想和体验,因而对于古筝演奏来说情感体现成为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将结合演奏实践,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古筝演奏中进行情感的体现,旨在使古筝的演奏充满精彩的艺术生命力,充分的展现出这件乐器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牛梦  尹璐 《科教导刊》2023,(23):137-139
高等音乐院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水平艺术人才,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艺术观和创作观的重要使命。古筝专业教育是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拟对思政元素在古筝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古筝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古筝最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乐器,受到了众多民间艺术爱好者的追捧和喜爱。随着现代音乐的不断创新发展,古筝表演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尝试将现代音乐艺术与古筝表演中的古典美相结合,从而促使古筝艺术古典美焕发出了时代的新气象,最大程度冲击着观众群体的感官体验,推动着古筝表演艺术和谐稳定的持续发展,本文将进一步对古筝表演中的古典与现代美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伟 《滁州学院学报》2006,8(2):88-90,94
在中国传统筝曲的艺术宝库中,陕西筝曲犹如一棵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息和魅力。在其艺术形式中,音乐形态极其丰富,积极探索其蕴涵着的美学意义对当代古筝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绚丽多彩,而音乐就是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所以,音乐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为学生讲解我们的民族歌曲、介绍我们的古老乐器、传播我们的多元民族音乐文化,以此引导学生对音乐建立初步的认知,培养学生优良的音乐素养,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0.
古筝作为中华民族乐器的瑰宝,正面临着传承人才稀少,后继无人的局面,给中国民族乐器带来了巨大损失,使得中国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消逝。因此,本文就古筝在非艺术类高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高校发展古筝的可行性策略,以期使古筝艺术得以更好传承,以更好的姿态走向世界文化艺术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古筝是我国传统音乐艺术宝库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器乐,其优美动听的音质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力赢得了着人们的青睐.弘扬古筝艺术,不仅是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提高人民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学习古筝便成了人们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情操的众多途径之一.于是,在各个城市当中,学习古筝的人越来越多,这为古筝教...  相似文献   

12.
古筝是我国具有民族特征的传统古老乐器之一,它发音清亮,音质婉转,音色纯净空灵,有着非比寻常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魅力,在我国的文化艺术领域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古筝艺术逐渐与各种地方艺术相互融合与发展,进而形成具有不同风格的流派。因此,研究各地不同的古筝流派及其风格特征,对于传承和发扬各地筝派的精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山东古筝乐,是我国古筝艺术重要的流派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它有着独特的地方民间特色和广泛的影响力。深入探讨山东古筝乐在高校和中小学的教育传承的有效策略,是研究如何更好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4.
古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古筝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逐步复兴,人们也逐步加深对古筝音乐的喜爱。因此,古筝音乐的发展与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古筝音乐的重要性和发展与普及现状进行阐述、分析,研究出一些相关策略,旨在促进我国古筝音乐的发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15.
古筝作为传承最为悠久的古典乐器之一,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古筝因其指法繁复多变、演奏技巧多元化、音质美妙动听在我国异彩纷呈的音乐殿堂里面一直绽放着耀眼的光彩。十大名曲中的《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都是由古筝演奏出来的,这些曲目古朴典雅,风格各异,音调优美,是我国古筝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伴随时代的发展,古筝艺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发展与创新,是当代古筝艺术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先简要分析我国古筝艺术传统特色,然后结合当前时代背景,探索当代古筝艺术如何寻求发展与创新,希望能够为促进我国古筝艺术的发展略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俞杭英 《家长》2024,(8):134-136
<正>传统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以及艺术魅力。目前,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幼儿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其渗透到幼儿教学活动,既能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能培养幼儿艺术素养,促进幼儿综合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鉴于此,本文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分析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对幼儿教学的促进作用,并结合实际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全面渗透。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传承与弘扬中华古诗词文化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开展古诗词吟唱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感知诗词艺术的思想情感,传承中华传统诗词文化。  相似文献   

18.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我国民族音乐体系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开设初中古筝社团,使学生了解并学习古筝,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古筝和音乐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更可以通过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民族乐器的发展与现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而学习古筝的关键在于勤学苦练,这需要强大的兴趣进行支撑,这对于很多刚音乐入门的初中学生来说,并没有对音乐或者古筝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便需要教师进行学生的兴趣培养,本文也将就此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一、高校古筝教学的社会意义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优秀音乐师资的任务,古筝课程作为音乐教育的选修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观念,提高审美修养,丰富音乐知识,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二、高校古筝教学现状及弊端高校古筝教学主要沿袭专业音乐学院"一对一"专才教育模  相似文献   

20.
当今影视剧作品中常常融入许多中国乐器元素,在这些众多乐器里,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典范,因其清新悦耳的音色、古色古香的形制、行云流水的表现力以及特有的音画美感等,经常受到各大导演们的青睐,使其被普遍的运用到影视剧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影视剧插曲、背景配乐和主题曲中,古筝音乐所具有的民族特性更好的渲染了影视画面,成为最能体现中国民族元素的音乐形式,同时在影视剧配乐中运用古筝元素,能够更好的向人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中国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