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1993年被评为20世纪华人艺术精品。《二泉映月》是阿炳生活的真实写照,记录着他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乐曲旋律婉转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远,技巧独特,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得世界人民的喜爱。多年来,《二泉映月》不仅在民乐领域中被人们乐于演奏,而且还被改编成多种演奏形式。使人们对《二泉映月》的内涵把握也有着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二泉映月》是一首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二胡独奏曲,是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不朽之作。其如歌如泣的旋律,哀怨而又悲慨的情调,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听者无不为之流泪,为之动容。其无穷的艺术魅力,使《二泉映月》出现了一曲千面的现象,被众多作曲家改编为二胡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交响乐、钢琴曲等各种演奏组合形式。钢琴曲《二泉映月》以其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倍受演奏者们的青睐,并深得广大听众的喜爱和接受。 钢琴曲《二泉映月》是作曲家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独奏曲,是储先生于20世纪70年  相似文献   

3.
笔者听过很多次公开课,很多老师直接地或间接地把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传世名作《二泉映月》作为音乐欣赏教材。并将《二泉映月》与水、月联系在一起,有的说作品表现的是夜阑人静,泉清夜冷的意境;还有人说,作品描写的是无锡“天下第二泉”。因为阿炳生前经常在惠山的亭子旁拉琴。其实,《二泉映月》是阿炳在苦难的一生中,用血和泪、用心拉出来的“自度曲”。《二泉映月》这首世界名曲,原本就是一首“无标题音乐”,很  相似文献   

4.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历尽艰辛的一生,描述了《二泉映月》这首二胡名曲的创作过程,用富含感染力的文句再现了这一名曲的丰富内涵,表现了民间艺人热爱音乐、热爱家乡、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不向命运低头、勇于抗争的顽强精神。《二泉映月》这酋不朽的二胡名曲创作的过程是课文的重点,它是阿炳苦难一生的生活积淀和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二泉映月》是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传世之作,不仅在神州大地家喻户晓,而且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享誉世界乐坛。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阿炳的身世、乐曲的时代背景、乐曲的结构和阿炳演奏上的艺术特征,这样才能得到应有的教益。  相似文献   

6.
一、欣赏导入(播放阿炳演奏《二泉映月》)1、最近,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了一篇课文《二泉映月》。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从文学的角度了解了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那么,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相似文献   

7.
《二泉映月》原是阿炳(华彦钧)所创作的二胡独奏曲,由储望华先生于上世纪70年代将其改编为钢琴曲。该曲在原作基础上既吸取了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精华,又有所发展创新。本文从此曲的源流及创作背景出发,通过对它的改编和演奏风格的分析,旨在探索今天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徐碧 《中文自修》2008,(6):29-30
二胡曲《二泉映月》,由华彦钧先生(阿炳)创作完成。 阿炳生活的年代,正值近代中国社会大动荡时期,而他的一生历经曲折,饱尝人间辛酸。正因为此,他的作品中或弦弦掩抑、低眉续续,或怒发冲冠、壮怀激烈,曲风独特,色彩鲜明。  相似文献   

9.
魏茜 《考试周刊》2007,(1):107-108
华彦钧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民间音乐家,他一生坎坷,道教音乐及其社会经历和民间音乐对其的艺术成就有很大的影响。二胡曲《二泉映月》是阿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二胡曲中最成功,最完美的杰作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始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情感。阿炳通过他的这曲《二泉映月》向我们展示了二胡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本文将根据《二泉映月》对阿炳、二胡进行讲述,结合《二泉映月》来用心聆听并揣摩阿炳与其二胡的独特而精湛技术。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处风景,“二泉映月”景色美;作为一支乐曲,《二泉映月》旋律美;作为一篇文章,《二泉映月》语言美。而这一切美,都是因为其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因此,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近阿炳苦难的一生,走进阿炳不屈的内心世界,这应该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一、旋律未启已传声作为一处风景,“二泉映月”景色美;作为一支乐曲,《二泉映月》旋律美;作为一篇文章,《二泉映月》语言美。而这一切美,都是因为其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因此,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近阿炳苦难的一生,走进阿炳不屈的内心世界,这应该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所在。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13.
《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即阿炳)的作品。这首乐曲已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多年来,历经各家揣摩研究,提炼润色,在音乐舞台、广播电视或艺术交流  相似文献   

14.
前些天,五年级的语老师跟我借阿炳的《二泉映月》(磁带),说是有一篇课和这首乐曲有关. 我特地复印了这篇课,大意是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中秋之夜,阿炳在二泉边赏月时,师傅告诉他,长大后能从泉水中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当阿炳历经人生磨难后,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声中似乎听到了很多声音.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听到的声音,终于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相似文献   

15.
1950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家杨荫浏与曹安和携带着一台进口的钢丝录音机来到无锡,找到了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瞎子阿炳”,要为他的演奏录音。当两位专家说明来意后,阿炳回答说:“我已经有两年不演奏乐器,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一件也不能用了。”据传,两年前曾有老鼠咬断了阿炳的琴弦,作为盲人,生活在黑暗中的阿炳认为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即放弃了演奏。杨荫浏先生听说后,立刻为阿炳购买了二胡和琵琶,与曹安和一起好言相劝,阿炳终于同意了演奏。他说:“我荒疏得太久了,让我在家里练上三天再演奏吧。”三天后,两位专家录下…  相似文献   

16.
红马童书 《小火炬》2021,(10):12-17
在20世纪初的无锡城里,每天都有这样一个身影……这位戴着墨镜的阿炳先生就是中国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1893-1950),不过大家更喜欢叫他瞎子阿炳。他戴墨镜可不是为了耍帅,而是因为他看不见,是个盲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阿炳的成长历程和生活的社会两个方面来分析《二泉映月》这首作品的创作。从中得出《二泉映月》那跌宕起伏的旋律不仅是阿炳人性一种折射和体现,同时又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折射和体现。  相似文献   

18.
《二泉映月》的艺术成就是用语言难以涵盖的。阿炳这个貌似平常而又有着卓越技艺的民间艺人和他伟大的艺术结晶《二泉映月》更是华夏的骄傲,并将永远屹立于世界音乐的盛殿。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的文化史中,有不少非常特殊的杰出的作家和艺术家,如古希腊的荷马、英国弥尔顿、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中国的阿炳等。他们都是盲人,但是他们为人类留下了如《伊利亚特》、《失乐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泉映月》等非凡的作品。这些盲诗人和盲音乐家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之路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二泉映月》丰富的内涵;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