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记者:书法是集审美与阅读于一体的特征鲜明的中国艺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深入的时代中,如何认识书法于当代社会的价值?鲁振汉:中国书法的确是中国独有的集审美与释意为一体的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体,与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具有广泛的联系,因而被誉为最高境界的抽象艺术。改  相似文献   

2.
上完了中国书法课,我爱上了这门独特的艺术。我学到的不仅只是使用毛笔的技巧,更是东方哲学和化,它使我更加理解东西方艺术的异与同。中国书法的运笔和结构、个体与全部、枯与湿、大与小、快与慢、阴与阳……其中充满了哲学的奥妙和人类的智慧,表现出人的生命的运动。这是西方美术中没有的。 中国书法为我开启了一道门,学习它将使我受益终身。[编按]  相似文献   

3.
植根深厚文化 臻于艺术大美 启功先生是我大学期间的书法老师。受启功大师指导,对书法亦有研究。我与沈鹏、刘炳森、谢德萍等著名书法家都有交往,并且他们都给我写过字。中国书法协会理事、原河北省书协秘书长范硕还是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对联是中国的国宝、国粹,白语对联又是少数民族对联中的佼佼者.白族因无文字,白语联只有口头传诵,一般书写白语联是用汉字来代替,即汉字白读,取汉字之音,不取汉字之意.还有因各地区白语发音、语调、语气都有不同之处,所以,书写的白语对联也就各有差异.个别白语联有"失律之感",没有汉语对联那样正规,汉语意韵昧不足,但白语韵味非常浓,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有独到超人之处,有信手拈来、易于背诵、通俗易懂的特点,在白族地区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5.
名胜,即著名的风景地、名胜古迹等.楹联,也叫"楹贴"、"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对联,是浓缩的诗和诗中的绝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是中国文学的特色,它要求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和很高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1992年春天,在羊城广州举办的“中华百绝博览会”上,来自福建省漳州市的中国书法奇人吴协生当众作了“双管齐下”的书写表演.他左右手各执一管毛笔,同时书写一幅对联的上下联:右手运笔写“横眉冷对千夫指”;左手握管书“俯首甘为孺子牛”;双笔挥洒如行云流水,双手协调似弹奏钢琴,在观众惊叹中两联同时收笔.人们称赞他有一双魔术师般的手.刚过“不惑之年”的吴协生这一手书法奇绝来自于20余年的苦练.常言道,“一心不可二用”.单手写字不新奇,双  相似文献   

7.
正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发源于中华,辐射东亚,千百年来几经变革,已然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由之也产生了不同的称谓。相对于中国的"书法",日本称之为"书道",韩国称之为"书艺"。称谓的不同虽然表示认知的相异,但是在"书法作为艺术现象的同时也体现着深切的人文关怀"这一点上,还是达成了共识的。也正是基于此,20世纪初日本曾就书法为艺术现象还是学养修炼展开过论争,而  相似文献   

8.
<正>书法是中国众多艺术门类中最能直接、全面表现中国文化本质和精髓,最能够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在书法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闪耀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哲学思想、审美志趣和人文情怀。而作为书法源头的甲骨文书法最早呈现了艺术之美。甲骨文系指我国商周时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主要有殷墟甲骨文和周原甲骨文两大类。这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9.
与文字书写相关联的书法艺术 ,在中国绵亘数百代 ,历经数千年 ,具有悠久的历史荣光。在漫长的历史时期 ,书法不仅充当了传情达意的交流工具 ,而且也是文人士大夫们雅玩遣情表现自我修养的手段或是寻求精神寄托心灵安慰的理想港湾。它植根于中国汉字文化的土壤中 ,深受传统文化浸蕴 ,在文化层面被赋予深刻内涵 ,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这个意义上 ,有人说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一部中国书法史 ,不仅是一部单纯的书法艺术史 ,更是一部内容宏大精深的书法文化史。然而 ,近代以来 ,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 ,却在现代文明和西方艺术思潮…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书法与绘画这对姊妹花,植根于华夏大地之沃土,双双得以茁壮成长,进而成为世界艺术百花园内的两朵奇葩。关于"书画同体"的说法,古已有之。若上溯至盛唐,张彦远早在其传世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引述过:"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并明确地指出:"书画异名而同体也。"后至元代,赵孟頫因在《枯木竹石图》上的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艺术形式,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方式。“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在北京大学设立书法研究会,率先倡导开设书法专科,其书法创作兼容并蓄,对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具有积极作用,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酒与楹联     
酒与楹联徐少华中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对联王国。有人估计,对联至迟自五代诞生(另一说对联始于晋代)后,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至少产生过80-90万副,酒联作为中国酒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与对联同时产生,同步发展,同样繁盛。中国酒文化为对联创作提...  相似文献   

13.
杨镜 《大理文化》2010,(12):80-88
名胜,即著名的风景地、名胜古迹等。楹联,也叫"楹贴"、"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对联,是浓缩的诗和诗中的绝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是中国文学的特色,它要求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和很高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中国文人精神"如同传统的欧洲宗教精神,是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国传统花鸟画是传统中国文人"主体精神"的艺术表现,与世界上其他画种相比,发生最早、成熟最晚、突破最难.本文应用美术原理和方法,通过艺术的分析与取舍,探讨其元素及艺术特点,综合剖析其艺术本质,折射艺术思维的"中国文人精神".  相似文献   

15.
友人带来一些朱伯雄先生书法的图片,我打开一看不胜惊奇。其书法清一色的周秦大篆,一阵古风顿时扑面而来。我之所以惊奇,是因朱先生乃西方美术史的著名学者,就其接受西方文化艺术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背景而言,一般不会太花精力进行书法创作,尤其古文字书法。因为,这是两个跨度很大的艺术范畴。古文字书法,即使对专门书法创作者而言,也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最早租住我楼下铺面的是一家四川木匠。他们用前面的铺子做摆放家具的陈列室,后面的房间又是作坊又是人住的地方,很难想象在这小小的地方他们是如何施展拳脚的,然而,门面上的对联赫然醒目,上联是:"铁锤叮当响",下联是:"金银车子装"。起初木匠家的生意很好,电锯声和榔头声经常响至半夜,闹得左邻右  相似文献   

17.
道若大路然, 凡进退往来须防失足; 我本多情者, 愿父老兄弟相见以心. 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杨铿在贵州绥阳县时,在县衙门上撰书的对联.文如其人.杨铿在短短不到两年的任内,体恤民情,勤政廉洁,以德治县,贵州土匪多如牛毛是出了名的,但他不是妄捕滥杀,而以安抚施教感化为主,很快把一块多事之邦治理得秩序井然,社会治安稳定.在他匆匆离任后,黎民百姓为他盖了个"德政亭",以感其恩泽.据目击者言:"文革"前他路经此地,此亭俨然矗立.  相似文献   

18.
《寻根》2021,(2):F0003-F0003
李景文主编大象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16开布面精装定价:255800.00元(全四编)《民国艺术史料丛编》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共分"艺术理论""书法""绘画""雕刻、摄影、工艺美术"四编,分类汇编影印,成书计436册。本丛书遴选1911年至1949年间以图书形式出版发行的艺术理论、绘画、书法、雕塑、摄影、工艺美术等类中文文献,也包含非正式出版的手稿、抄本、油印资料、海报、宣传册、节目单、书画作品等,它多方位地呈现了民国时期的艺术成就,也见证了历史转型时期艺术思潮的互动与流变,因而具有极高的史料学、艺术学及版本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是书法的故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高层次书法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相比之下书法的基础教育和社会教育显得薄弱。而与我国一海之隔、同为书法大国的日本在书法教育方面起步较早,且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直至当代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书法教育体系,实现了多层次发展,即普及教育、职业教育和艺术教育三个层面齐头并进。普及教育是范围最广的书法教育,它使书法成为日本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职业教育包括师范教育和专业技术教  相似文献   

20.
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戏剧学导演学博士王晓鹰。记者:你是中国首位导演艺术专业的博士,请向本刊读者谈谈你数十年来艺术探索的感受。王晓鹰:对于戏剧艺术,如果说我多少有点儿天分的话,这与我出身于戏剧家庭有关。我在戏剧学院读书时,恰值中国戏剧面临危机,使当时的我有种强烈的抱负和责任感。毕业时,我们那届学生踌躇满志。如果说我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戏剧学院的教育至关重要;而读徐晓钟老师的博士研究生,无疑是一种艺术清寒的享受。我发现,自己的艺术视野逐渐开阔,便有了论文《戏剧演出中的假定性》。始自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