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英国《泰晤士报》总编辑西蒙·福格曾在寻找职业方面创造过神话,被传为美谈。那是刚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他走进《泰晤士报》总经理办公室,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也不需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员呢?”“不,都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  相似文献   

2.
正直的品性     
英国《泰晤士报》的总编西蒙·福格每年的五、六月份都要接到一些大学的请帖。要他去做择业、就业方面的演讲,因为他曾在寻找职业方面创造过神话。那是他刚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为了寻找工作,他走进《泰晤士报》总经理办公室,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也不!”“那么排字工、校对员呢?”“不,都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都没有。”“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了。”福格从包里掏出一块精致的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结果,福格被留了下来,干报社的宣传工作。二十五年后,他升至总编的位置。这一美谈见报后,福格就成…  相似文献   

3.
在海边     
阅读与学习友情提示:匹诺槽与他父亲都在寻找着对方,可他们却相隔千里……当他绝望的时候,他想拔掉自己的头发,但是他的头发是木头做的,即使想拔也拔不出来。一只鸽子在四周盘旋,看到小木偶倒在地上,它停下来说:“告诉我,我的孩子,你在下面做什么?”“你没有看到我在哭吗?”匹诺槽抬起头对那个声音说道。“告诉我,”鸽子接着说,“你认识你的同伴中一个叫匹诺槽的木偶吗?”“匹诺槽?你说的是匹诺槽吗?”木偶忽然站起来叫道,“我就是匹诺槽呀!”鸽子听到这句话,就飞到地上来,它像雄火鸡一样大。“你认识盖比克吗?”鸽子问。“我怎么不认识他?他就是我可怜的爸爸,他向你问起我了吗?你能带我到他那里去吗?他还活着吗?告诉我,他还活着吗?”“我三天前在海边和他分手。”“他正在做什么?”“为了要渡过大海,他正在造一艘小船。那可怜的人找你四个月了,因为无法找到你,就开始造船。他现在正要到另一个国度去找你。”“这里到海岸有多远?”匹诺槽问。“一千英里。”“一千英里!哦,鸽子!哦,要是我有一双翅膀就好了!”“如果你想去,我可以带你去。”“怎样带我去?”“骑在我的背上,你很重吗?”……(节选自《木偶奇遇记》)本栏责任编辑梁为When he despa...  相似文献   

4.
朱宗震在《理论交流》第八期撰文说,按照传统的说法,解放前的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然而这个汪洋大海在哪里呢?在城市吗?没有.旧中国城市经济不发达,在城市当然不可能涌现出汪洋大海般的小资产阶级.在农村吗,也没有.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农民,“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5.
《晋书》说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他爸爸跟前,正巧碰上长安的使臣到来,他爸爸问他: “你说,太阳和长安哪个离你近?”“长安近。没有听说过人从太阳那边来,不就证明了吗!”他爸爸很高兴,想把这孩子当众夸耀一番。第二天,大晏群臣,又向他问: “你说,太阳和长安哪个离你近?”“太阳离我近”。这孩子忽然改变了他的答案,这把他  相似文献   

6.
《泰山2》     
大家听过人猿“泰山”的故事吗? 虽然从小就在猩猩群里长大,但他可是森林里的大英雄哦!他长大后的故事我们是听过不少,可大家有没有听过他小时候的故事呢?如果你感兴趣,那就赶快看一下《TarzanⅡ》这部电影吧!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愚公移山》这篇古文时,有学生说:“愚公确实很愚蠢,不然的话,他为什么不搬家呢?搬家不是比移山容易得多吗?”学生能够不落俗套大胆创新,这种求异思维,似乎是应该鼓励的。可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这样一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不就成了愚公真愚,智叟实智了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任何困难,勇于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不也变成了愚昧固执,不知变通了吗?试问这还是一部鼓舞人心的伟大作品吗?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首先是学生没有认识到文学作品虚构和借题发挥的特点。《愚公移山》本是一个虚构出来的故事,作者借以来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任…  相似文献   

8.
一英国《泰晤士报》总编辑西蒙·福格曾在寻找职业方面创造过神话,被传为美谈。那是刚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他走进《泰晤士报》总经理办公室,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也不需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员呢”“不,都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了,”说着福格从包里掏出一块精致的牌子。上面写  相似文献   

9.
小笑话     
《放假》“小璐,你为什么在哭啊?”“因为我哥哥放假,而我没有……”“那为什么你没有呢?”“因为我还没有上学。”《老师表扬我了》强强因为淘气经常被老师批评。有一天,他兴高采烈地回家,对妈妈说:“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是吗?老师怎么表扬的?”“老师夸我检讨写得好。”妈妈:“一个盒子有几个边?”儿子:“两个边,里边和外边。”小一次明明生病,妈妈带他到医院看病回来后,他一直带着哭腔说:“我要变成乌龟。”问他为什么要变成乌龟,他回答说:“乌龟有大硬壳,针扎不进去。”《为什么没带我去》小笑话父亲回忆他的童年时代:“那时候…  相似文献   

10.
棒小伙     
一位先生和一位太太同坐在一辆公共汽车上谈着话。先生:“太太,你有孩子吗?”太太:“有的,先生,我有一个男孩。”先生:“他是一个好孩子吗?”太太:“一个非常好的男孩。”先生:“太太,你的儿子抽烟吗?”太太:“不,先生,他不抽烟。”先生:“他去酒吧吗?”太太:“不,先生,没有我他从来不出去。”先生:“他回家晚吗?”太太:“不,先生,每天他吃了晚饭就睡。”先生:“太太,你的儿子真是个非常好的年轻人,他多大了?”太太:“先生,他六个月。”VeryNiceYoungManAgentlemanandaladyweretalkinginanomnibus:Gentleman:“Haveyougotanychildren,Madam?”Madam:“Yes,Sir.Ihaveoneboy.”Gentleman:“Isheagoodboy?”Madam:“Averygoodboy.”Gentleman:“Doesyoursonsmoke,Madam?”Madam:“No,Sir,hedoesnt.”Gentleman:“Doeshegotothebar?”Madam:“No,Sir,hedoesnotgooutwithoutm...  相似文献   

11.
这是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庐山的云雾》中的一个片断。于永正老师轻轻走到一位在课堂上一直没有举过手也没有发过言的学生身边,用商量的口吻说:“请你来读这一段好吗?”那女孩子不做声,只是摇摇头。“是害怕?还是没有把握?”于老师微微伏下身子耐心地问。女孩子还是不做声。“你敢站起来读吗?”于老师抚摸着小女孩的头,改用鼓励的口吻说。女孩子还是摇头。“那你就坐着读,好吗?”于老师的口气中非但没有一丝厌烦,反而变得更加亲切了,目光中充满了慈爱与信任,就像面对着他挚爱的孙女。可那女孩子竟然还是摇头。我们在座的听课老师不禁为于…  相似文献   

12.
愚公真愚     
在《列子》中有一则《愚公移山》的故事,塑造了愚公这位“年且九十”却要“毕力平险”的倔老头形象,为的是表现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决心。于是后人对愚公百般敬仰,为他的精神折服不已,纷纷感慨“愚公一点都不愚”。难道愚公真的不愚吗?我却说愚公很愚。愚公要移山的想法固然没有错,他也是想为子孙后代考虑,使他的儿孙出入不致翻山越岭,可不知他有没有想过挖山要花费他子孙数代人无限的精力,一年才能够往返一次,难道他希望他的儿孙们把毕生的精力都花费在挖山上吗?忙忙碌碌一辈子,没什么作为,没多少回报,却整天…  相似文献   

13.
屈原在《天问》这首诗的开头,就大大地写了一个“曰”字:“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这开头的“曰”字,是什么意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对这个“曰”字没有注释。按照训诂惯例,凡是第一次出现的字,都应该注释。那末王逸为什么不注释这个“曰”字呢? 一种可能是:王逸看到的《天问》原本开头就没有这个“曰”字,所以他不注释。就是说,现在《天问》开头的这个  相似文献   

14.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六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他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他说:“那  相似文献   

15.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给大家说说。你对自己梦想的实现有信心吗?今天我们要学的《金子》一课的主人公是谁?他的梦想是什么呢?(寻找到金子,拥有财富)那么,他的梦想实现了吗?请同学们读读书,找出课文中的语句,用笔画出来。二、聚焦彼得的“真金”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彼得不无骄傲地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理“解不无骄傲”。(非常骄傲、自豪)谁能读出彼得的这种自豪?对于“金子”,你怎么理解?彼得为什么强调他找到的“是真金”?它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吗?让我们来看看彼得最初的梦想是什么,他为此…  相似文献   

16.
读《孔雀东南飞》,同学们在赞扬兰芝坚贞不屈,聪慧温柔的同时,也称焦仲卿为集孝顺、忠诚及反叛精神为一体的古代男子的典范。但他真配得上这些褒奖吗?《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大家都认为是焦母、刘兄这些封建大家长和无理的社会制度,联手造成了这一悲剧。但焦仲卿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对于焦母的棒打鸳鸯”他不敢反抗,只一味地委屈兰芝。作为媳妇,兰芝不便说什么,但他作为儿子,同时作为丈夫,也不去向焦母争取,这说得过去吗?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子汉该有的表现吗?也许大家会说这是因为他孝顺。但他这种惟命是从的做法只是狭义上的,这只能助长…  相似文献   

17.
“明天我们语文考试,我得看看笔记,上次单元测验,有一道题是‘学了《守株待兔》一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就因为没有按照笔记上的答案回答,丢了五分。”“你的答案你觉得有道理吗?”“当然,我觉得守株待免的人太死板,不灵活。难道不对吗?”  相似文献   

18.
幽默     
《教师博览》2004,(5):28-28
▲时刻表茛顾客烦躁地问道:“如果火车老这样晚点,那么《列车时刻表》还有什么用处?”站长冷冷地答道:“如果没有这份《列车时刻表》,那么你如何知道火车是否晚点呢?”▲她同意吗茛妻子:“咱们邻居每天上班的时候都要吻他妻子。你怎么不这样做呢?”丈夫:“你认为她会同意吗?”▲辅导茛老师:“两数相加之和,你为什么总是算多?家里没有人给你辅导算术吗?”学生:“有,我爸爸经常辅导我。”老师:“你爸爸是干什么工作的?”学生:“他是餐馆招待!”▲第120页茛老师:“拿破仑是在哪里去世的?”学生:“在历史课本的第120页。”▲傻跑茛假日的一天,父…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有一句名谚:“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这话很是恰当。 有一个孩子不愿去上学,灯下,妈妈搂过宝宝,读《小非非到月球去旅游》给他听。 “一天晚上,小非非坐在庭院,看见皓月当空,他就想:月亮上有黑黑的影子,那是树吗?树下真的有小白兔吗?真有嫦娥阿姨在跳舞吗?……看  相似文献   

20.
捧读刘玉凤老师《井底之蛙回井里好》《(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5.11)一文,当看到师生最后都认可了“井底之蛙回井里好”时,我心中不觉升起一丝困惑:这课文应该是这么理解的吗?回井底果真就好了?为什么好呢?按照刘玉凤老师的学生所说,是因为河水有毒,有人刺死老青蛙,而井里没有污染,没有危险。那么,井水就不可能被污染吗?井里就不可能发生危险吗?即便真不可能有污染和危险,那么我们就要让青蛙苟且偷生,老死井中吗?也就是说我们为了让青蛙活命,即使让它把井底坐穿也不出来闯一闯吗?也不让它见识见识外面广阔而精彩的世界?也不让它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