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期刊衰微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有报道称,全国近千种文学期刊中,月发行量过万份的不超过10种。[1]即使《当代》《人民文学》这样的名牌大刊,据刊社近日提供的数据,月发行量也分别只有10万、5万份左右。而3万~5万份是以发行  相似文献   

2.
曾经门庭若市、炙手可热的文学期刊,如今大都门可罗雀、举步维艰。据悉,全国各类期刊中,文学期刊占3%左右,约为200多种。在这200多种文学期刊中,能够维持正常运行的仅有一半,发行量过万份的少之又少,其余文学期刊的发行量较之发行量几十万上百万份  相似文献   

3.
王小环  张金玲 《编辑之友》2010,(7):55-56,59
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曾经一度辉煌,发行量在几十万份甚至上百万份并不罕见.面对市场经济的迅速推进,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文学期刊陷入读者资源日益减少、声誉日弱、经济拮据的重重困境之中.目前,全国文学期刊有近千家,生存状况较好的不足100家,期发行量超过10万份的不到10家.具有相当高品牌含金量的文学期刊,如<当代><十月>等,可以比较稳定地在市场中生存;另一些特色期刊,如天津的<小说月报>等,它们凭借特色已经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具有搏击市场的能力.数量最多的省市级文学期刊,它们虽然还拿着国家补贴,但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4.
文摘期刊在中国期刊市场中所占的份额相当可观.月发行量高达700万份的《读者》不仅是文摘期刊发行之王,也是中国期刊发行之王.加之月发行量超过200万份的《青年文摘》,以及另外六七本发行几十万份的文摘期刊,中国的文摘期刊在发行市场所占份额远远高于时尚和财经类期刊.正是由于大家都非常看好文摘期刊低成本高收益的前景,从20年前的几种到今天的200多种,中国的文摘期刊空前繁荣.尽管这种繁荣已经持续十多年了,但市场上仍不断涌现出文摘期刊,像《当代文萃》、《格言》、《意林》、《新意林》、《我们》、《百柳文汇》等等,甚至仍有许多文摘期刊还在筹备之中.  相似文献   

5.
路海江 《传媒》2003,(9):54-55
《党史博览》杂志创刊于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不久的1992年2月,其前身是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河南党史研究》,在党史期刊普遍存在发行量小、知名度低、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党史博览》却能一枝独秀。1998年期发行量首次超过10万,达12万余份;1999年、2000年突破13万份;目前,它是全国优秀党史期刊、河南省二十佳期刊。也是同类刊物中发行量最大、转载率最高的期刊。 我们在办刊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6.
从国内期刊现状看,一些有相当社会影响力的期刊发行量并不很大。《了望》周刊一多半公费订阅,发行量一直在30多万浮动;权威图书评论杂志《读书》(月刊)发行量在4万份上下;新闻性、社会性月刊《新世纪》、《开发区导刊》发行量分别在4万、10万上下。“有社会影响力的刊物,发行量不一定大。”这种现象不仅在大陆,在港台及海外也带有很大普遍性。香港著名学者余也鲁先生在20多年前就分析过这种现象,他的结论是,“和个人‘安全边际’距离越近的期刊,发行数可能越大。”但是,“销数的多寡和盈余情况,不是  相似文献   

7.
当前文学期刊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为期刊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从总体上看,我国期刊业在近几年来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期刊的种数大幅度提高,期刊的总发行量和总利润也相应增加。然而在此大背景下,文学期刊的衰败却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图书商报》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七大类期刊中,只有文学艺术类和画刊类期刊的增长为负数,其它五类都呈增长趋势。而且其中有四类的增长速度超过10个百分点。包括《昆仑》《漓江》《小说》《湖南文学》等在内的大量文学期刊或停刊,或被兼并,或完全改刊,现存的文学期刊也…  相似文献   

8.
刘友芝  周豫  高璐 《编辑之友》2010,(12):36-38
一 当下文学期刊的生存困境与文化产业振兴的战略发展机遇 20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曾经一度辉煌,当时普通文学期刊发行量有四五十万份.知名刊物的读者更足数以百万计.用"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来描述文学期刊在鼎盛时期的境况并不过分.进入90年代,文学期刊开始逐步从时代舞台的聚光灯下淡化出来,从中心踅向边缘.  相似文献   

9.
上海目前的众多期刊中有55种期刊是分别由17 家出版社主办的。这55种期刊(下简称“社办期刊”)除6种科技类的之外,其余均为社科期刊。其中少儿类的占11种,其余涉及的面较宽,有文化、休闲、音乐、娱乐、文学、书画等。发行量在百万份以上的有《故事会》;50万份以上的有《上海服饰》;10万份以上的有《故事大王》、《少女》、《青年一代》、《娃娃画报》、《看图说话》、《小朋友》、《小学数学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大众医学》、《世界时装之苑》,其余均在10万份以下。上海的社办期刊从本地区来看,无论是办刊…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情况 《农村百事通》杂志是一份农村科普期刊,主要是面向具有初中文化水平以上的农民读者,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82年,由于长期以来一直遵循着为农业发展当顾问、为农民致富当参谋的办刊宗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创刊时为双月刊,期发行量仅6万份,到1984年改为月刊,发行量增加到16万份,到1992年发行量达到32万份,成为全国农村科普刊物邮发量的"老大".  相似文献   

11.
丁进 《当代传播》2002,(2):12-12
期刊作为新闻出版业中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发展迅速,品种数量已达8000多种。1999年,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评选的首届“国家期刊奖”产生,其中社科类国家期刊奖49种,社科类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3种。解剖若干名牌期刊,可以为期刊业的质量提升提供借鉴。一、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中国青年》增经雄踞中国期刊界之首,期发行量高峰时期达400万份。但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青年》的发行量一路下滑,1990年跌破100万份大关,1994年跌进50万份以下的低谷,1995年末第一次面临亏损,已到了关门倒闭的…  相似文献   

12.
<正>“小小说在郑州”是业界对《小小说选刊》杂志及郑州百花园杂志社(以下简称“百花园”)的肯定与赞许。《小小说选刊》近年期发行量近60万份,居全国文学期刊之冠,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等称号,成为小小说、微型小说界的领导品牌。在我国文学期刊特别是纯文学期刊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小小说选刊》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其品牌化的经营之道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特色———文学期刊的生命———谈大型文学期刊《当代》的风格□常振家在商品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下,近年来严肃文学期刊始终难以摆脱不景气的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每期以40万字的文学作品奉献给读者的大型文学期刊《当代》杂志,发行量连续多年居于国内同类期刊的前...  相似文献   

14.
党史期刊是以中共党史和中共党史人物为主要反映对象的期刊,它在深入研究和宣传中共党史,普及中共党史知识,加强党史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公开出版的党史期刊有24家,除开不到1/3的学术期刊外,大多发行量极少,有数千份的,有一两万份的;知名度低,经营困难,发展缺乏后劲。在党史期刊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由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党史博览》月刊,却能够一枝独秀:连续8年发行量居全国同类期刊第一,期发行量达13万份,转载率达60%以上,邮政发行量每年呈15%以上递增,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党史期刊”,“河南省二十佳期刊”称号,…  相似文献   

15.
《传媒》2007,(9):52-54
张景岩 (青年文摘杂志社社长):大众类期刊发行量相对较大,广告额也应该比较大,但由于其受众面不集中,消费取向不集中,其广告量相对于发行量而言,反而不能算高.比如,2006年《读者》月发行量达到900多万份,广告额大约4500万元.《青年文摘》的月发行量约230多万份,广告额约1260万元.进入2007年后,大众类期刊的广告经营额明显下降,《读者》、《青年文摘》的广告版面都大幅减少,下降幅度在20%~30%之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大约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赵志坚 《青年记者》2007,(20):39-40
文学期刊的困境扫描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曾经一度辉煌,发行量在几十万份甚至上百万份的刊物并不罕见。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文学期刊自20世纪90年代至现在进入了彷徨期,它们被新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纪实、生活、时尚和实用期刊重重包围。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学期刊陷入质量下降、读者群减少、声誉日弱、经济拮据的重重困境之中。面对困境,文学期刊作出了三种应对模式。  相似文献   

17.
日本虽只是一个一亿二千万人口的岛国,但却堪称是一个报业大国。全日本报纸122种,总发行量5360万份,户均1.1份,其中《读卖新闻》发行量为1020万份,《朝日新闻》为850万份,《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也均在300万到400万份之间,即使在电视媒介极其发达及经济不景气的近几年,日本报纸发行量仍以百分之二的幅度递增。区区一个岛国,报业竟如此兴旺,其奥秘何在?前不久,笔者  相似文献   

18.
赵志坚  张所建 《青年记者》2010,(16):104-105
20世纪80年代,体育期刊一度辉煌,如《中华武术》、《围棋》、《搏击》等的发行量在几十万份甚至上百万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期刊进入了彷徨期,它们被新闻类、纪实类、生活类、时尚类和各种实用期刊重重包围。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体育期刊陷入读者群减少、声誉日弱的重重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许多期刊以骄人的发行业绩,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并且在中国传媒发展进程中留下了重要的印记。这当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创办、曾经创下月发行量1003万册的文摘类期刊《读者》,以及月发行量超过450万份的情感故事类期制《知音》。  相似文献   

20.
顾子慧 《出版参考》2016,(11):30-32
近年来,台湾地区传统的大众期刊发展进入停滞状态,大众期刊市场近乎饱和.全台人口逾2340万(2014年),据台湾地区《统计年鉴》数据资料,2014年全台共有1181家期刊出版单位,共拥有25大类、超过6600种期刊,平均每4000人拥有一本期刊,每百户中有7户订阅了期刊,人均种数和册数均居世界前列.2014年7月至12月,据《台湾发行公信会稽核报告》统计,《商业周刊》平面及数字原型版杂志平均发行量为130023份,是台湾地区发行量第一的财经类刊物,也在全台所有期刊发行量中排名前列.与发行量达到十几万的杂志相比,台湾地区小众杂志平均发行量基本在10000-15000份,且集中分布在大台北地区,通过数据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其在发行量上的“小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