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四川省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会长、四川师大政教系哲学教研室副主任骆天银副教授编著的《当代西方哲学思潮评介》已于去年八月由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出版。全书30余万字,除《导论》外,主要评介了宗教哲学思潮的新托马斯主义,人本主义思潮的实用主义、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思潮的结构主义、分析哲学、科学哲学,以及试图融合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的解释哲学。我国著名的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专家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刘放桐教授还专为此书写了《序言》。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可分一般特征和具体特征,一般特征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主义思潮,一类是人本主义思潮。两种思潮不是隔绝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西方传统哲学对现代西方哲学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代西方哲学从主流上看,吸收了西方传统哲学的精华,逐步走向成熟,使自身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是教育实现由近代向现代转变的时期。在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的作用下,教育改革剧烈而频繁。在实现教育改革表象的背后,存在着人们对教育发展客观规律作试图合乎历史的哲学思维。在寻求现代教育的变革方向和理想模式的过程中,哲学起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现代西方哲学派别众多,理论纷呈。然而,其分化和合流,演变和发展是沿着两条主要线索进行的:一是统摄实证主义哲学、经验批判主义、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等的“科学主义思潮”;一是统摄唯意志派哲学、生命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哲学等的“人本主义思潮”。两大哲学思潮都是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的时代所作的哲学应答。  相似文献   

4.
现代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和解构是符合哲学自身发展规律的,是哲学的自我批判和自我发展。以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运动,都推动了哲学的前进。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实现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现代转换,并开创了现代哲学的新航程。  相似文献   

5.
现代西方哲学基本上可分为两股主要哲学思潮: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这两种思潮对当代青年实现自我及新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西方哲学,有助于我们从理论的深层次认识当代西方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文化态势;有助于我们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流派特征 现代西方哲学大体上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在西方出现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潮和哲学流派。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末——16世纪末)以来,西方资产阶级高举“理性”和“人性”的大旗,构筑了许多庞大的思辩哲学体系。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哲学的分化和转折突出地表现为对传统理性主义和对思辩哲学的反对,由此形成了现代西方哲学中两股不同的思潮,即所谓实证主义的、唯科学主义的思潮和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的思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被称为是现代哲学的一场“哥白尼式”革命。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主要体现于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哲学思潮的发展中,它们以各自不同的轨迹开始并完成了这一转向。两大思潮的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转向语言学,以意义理论为核心,强调了语言的本体论地位。这种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虽然有不科学的方面,但它为哲学研究开拓了新的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教育走向科学人文主义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作为两种对立的立场、视角和方法长期支配着人们的思维,以至在许多领域中都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两大阵营,如教育领域中的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本主义教育。科学主义哲学与人本主义哲学及其教育观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我们必须结合今天的时代特点及其需要,认真审视这些思潮,超越其局限性。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强调二者融合与统一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潮,教育也开始走向了科学人文主义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职业教育在历史的发展中,先后经历墨家思想、科学主义、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行为主义、多元哲学、人本主义哲学等哲学派别的影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彰显着不同侧重的服务职能。在融合中西方哲学的基础上,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结构功能主义的取向,并与国家的政治哲学相关联。面向未来,中国职业教育哲学应更加关注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并注意继承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厚重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主要有 :(一 )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 ;(二 )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 ;(三 )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这些思潮与同时涌入我国的经济思潮、政治思潮、文艺思潮等共同作用 ,使大学生开阔了视野 ,了解了世界 ,形成了许多新观念 ,对现代化有利 ;同时 ,也使他们在人生目标、态度、社会责任感、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偏差  相似文献   

11.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我国从此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弊端以及社会发展对课程提出的新的需要而进行的,本文试图探讨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一、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是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相对立的现代西方教育哲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第二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深受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到20世纪70年代,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学生厌学、青少年…  相似文献   

12.
唯意志主义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开山祖,其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和尼采。存在主义作为现代西方哲学舞台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流派之一,其哲学观必然受唯意志主义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强调的是尼采哲学对存在主义的重要影响,本文则试图从叔本华哲学出发,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其思想对存在主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人本主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人本主义胡敏中一提起人本主义,人们就自然想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19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和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哲学辞典也往往以这些特定历史时期的人本主义理论为内容来给人本主义下定义。认为"人本主义一般是指抽去人的具体历...  相似文献   

14.
传统形而上学要求用先验范畴或先验概念来解释世界,最终导致了理性和现实的割裂。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在反对先验概念的同时,试图用唯一的科学或某种意志等来解释世界,同样陷入了形而上学的窠臼之中。马克思通过改造世界的实践哲学革命真正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从此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主要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弊端以及社会发展对课程提出的新的需要而进行的。本文探讨的是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一、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是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相对立的现代西方教育哲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第二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深受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到20世纪70年代,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学生厌学、青少年犯…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因其关注"人"的价值,特别是对人的意志、自由、欲望等非理性精神的关注,具有贴近人们现实生活的浓厚的时代气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中对人的哲学理解有着深刻的批判精神,这使得它超越了近代西方哲学视界,但又陷入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与危机。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人的价值理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在指出其可取之处,也要坦诚其理论的缺陷和危机。  相似文献   

17.
论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当代教育实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本主义以其与科学主义相对的形态出现,其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影响了社会的诸方面。人本主义教育就是以人本主义为方法论基础和价值标准的教育思潮。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主要流派有精神科学教育学、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批判理论的教育理论及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所主张的教育理论等,它们对当代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从教育思想到教育目的、从教育过程到教育目标、从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自成体系,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相抗衡,影响着教育的各个领域。教育实验作为一种与教育思潮相伴相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一部研究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新作——《现代西方哲学方法论》简评哲学界通常认为,古代西方哲学侧重研究本体论问题,近代西方哲学侧重研究认识论问题,现代西方哲学则侧重研究所谓方法论问题。但是,现代西方哲学诸流派究竟侧重研究了哪些方法论问题?这些方法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建构,离不开现代西方哲学提出的问题与挑战。在开启这一视域时,我们也需要对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边界进行一定的界划,而不是简单地将它们混为一谈。只有在这样的问题域中,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对话关系,厘清马克思哲学走向当代的逻辑中介。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西方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科学主义思潮主要从结构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宇宙的和谐等方面论述了“和谐”;人本主义思潮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批判人的异化现象和高扬生命的和谐等方面涉及“和谐”问题”;宗教哲学和思辨唯心主义则主要从上帝创造的有序结构、和谐宇宙等方面论述“和谐”。这些论述既有需要剔除的糟粕,也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合理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