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峰德 《现代语文》2008,(8):132-132
千人一腔、万人一面是学生习作的痼疾。在语文教学中,虽然老师们都是花费许多心力旨在改变这一现状,但往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应该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学生阅读面窄,积累薄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学生不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写不出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因此,作文创新,除了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就是教会学生感悟生活:学会感悟生活,是学生提高作文质量的根本所在。这也应是教师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因为,语文学习,其实就是对生活的学习,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而好文章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相似文献   

2.
何谓"小先生",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说的:"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他又说:"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孩子!"他的话,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学生也可以做老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在现今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关注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意味着:一、关注每一位学生;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由此可知,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的课程。它超越了教室、学校的局限而将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劳技课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使我坚定了这样两点认识:一是劳技课教给学生的是“生活”,因为在劳技课堂中,学生拥有最直观的体验。在这样的“生活”中,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能教给学生各种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生活常识、创作技巧,而且能引领学生超越自我,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和谐相处,学会沟通理解,学会接纳相助……  相似文献   

6.
羌志锋 《考试周刊》2011,(47):53-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习作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关键在于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注入写作的活水。我作了以下方面的尝试。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生命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是生活的再现、  相似文献   

7.
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回归生活"就成了如今品德课的热门话题。关于生活,大致可理解为:源于生活、为了生活、通过生活和学习生活。那么,体现"生活"理念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还学生以儿童"。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主张“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2011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根本性质进行明确: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综合性课程。新课程标准突出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切实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对学生的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变化: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它给学生带来的这些变化是任啊一门学科课程无法替代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必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听学生抱怨作文时无物可写,无情可抒。其实,只要学生用心感悟,生活中处处是语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做一个感悟生活的有心人呢?一、凡所见所闻。必要用心去悟我曾问过学生,当你走在新修好的大马路上时会有何感想?学生张口就说:宽,敞亮。我说:很好,但凡正常人,都会有这种想法。有的学生说: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就代表孙吴富了、家乡富了。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假如是命题作文,假如题材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即使开了头,硬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相反,如果是话题作文,选择的余地大,学生可以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阅历的内容去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流露出了真情实感,内容也会变得更充实。因此,一定要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接轨。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学生生活在多彩的世界中,随处可见的汉字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正如崔峦理事长强调指出:识字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是课内,二是课外。课外识字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与思考每次批完一叠作文,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学生作文内容大同小异,写得不具体也不生动,甚至有的是胡编乱造……出现这种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一个因素是:以往的作文教学不注意引导学生满腔热情地去注意、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去热爱、去体验周围的事物,只是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词语运用技巧,脱离了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一、诱导式提问1.从学生生活体验入手诱导提问。例如,有位教师问:生活中为什么需要合作?多数学生回答是为了把事情做成功。这是在没有教师暗示下的原有思路延伸的结果。接着教师诱导一位平时热爱生活的学生,让他联想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合作,结果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自己的学习中需要合作;在企业发展中需要合作;在个人成长发展中也需要合作。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就是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见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对于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它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把教材看作是引发、指引学生学习活动的工具.教材内容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引出现实生活的“话题”或“范例”,充分体现了其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性,旨在营造学生感悟、  相似文献   

17.
从作文本身来说.它是一种很强的个人化活动。因为作文的过程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活和情感的记录。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了什么,就会写什么:没有生活和情感体验,就写不出作文。即便是写出了作文.也不会表达真情实感。学生作文的模式化、生编硬造现象.其实都是因为没有体验所致。  相似文献   

18.
李书华 《中国德育》2013,(22):19-23
中国德育:您当年在华东师范大学所作的博士论文《学生学习生活研究》,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引进教育研究的视野,提出关注学生学习生活质量问题,引起学术界较大反响。请问您当时确立了“学生学习生活研究”这一主题,是出于哪些考虑?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也就是说,思想品德课程应该是一门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命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堂成了以智育为主的知识课堂,学生的德性养成、生命发展被严重忽视,课堂失去了应有...  相似文献   

20.
一、学会观察生活。积累材料 诗人何其芳曾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许多著名作家大多亲身经历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学生写文章感到最困难的就是材料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春天来了,让学生们到大自然中放风筝、捉蝌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