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苗族斗牛具有鲜明的生命美学特征.要创建苗族斗牛审美文化品牌需要有合理的思路与策略.主要表现为:(一)在苗族文化资源的整合中创新品牌;(二)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的开发方向;(三)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四)以文化品牌建设推动人文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省占据着少数民族多、少数民族节日丰饶的资源优势。在贵州境内有苗族、侗族、彝族、布依族、水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多种少数民族,在这些民族中的民族节日也相应的类别繁多,苗族有苗年、芦笙节、姊妹节、还有十三年才举办一次的牯藏节;侗族有侗年、吃新节、斗牛节;彝族有火把节;水族有端节、卯节;布依族有三月三、六月六等等。民族节日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除夕之夜,大家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围着火炉吃饺子,下棋、听艺人说书,直到天亮。第二天,青年人便骑上骏马到几十里甚至几百里远的亲戚家作客,吃“全羊宴”。 苗族: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在宽敞的草坪上进行传统的斗牛,踩鼓,吹芦笙,爬花竿等活动。青年则通过舞蹈、  相似文献   

4.
我叫李虎,家住郑州。1999年,我以技术移民身份来到西班牙。斗牛,气冲斗牛斗牛是西班牙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当地旅游业的重要项目。西班牙的国土面积仅50万平方公里。人口仅4000万,而每年的国内外旅游收入竟高达200亿美元以上,斗牛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斗牛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他们先是以野牛为猎获对象,之后拿它做游戏,进而将它投入战争。18世纪以前,斗牛基本是显示勇士杀牛的剽悍勇猛,  相似文献   

5.
适之 《科技文萃》2001,(2):132-136
侗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与汉族一样过春节。侗族人民过年期间,具有特色的群众活动是“打同年”。这项活动,同汉族过年“团拜”相类似。庞大的乐队和歌舞队到达一个村子时,该村的妇女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队伍中的人也要用歌声给予回答。好比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那样,一唱一和,别具风味。 节日期间,侗族人民斗牛活动也饶有风趣。侗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斗牛这一传统娱乐活动。民间流传的《斗牛古词》中说道:“孔明天相号召娱乐,苗、侗祖宗凑银买牛,吹笙斗牛,乐而忘返。” 侗族斗牛活动,一般都在春、冬两季中的亥日进行。传说亥日是个公正日。斗牛前夜,人们把牛圈围起来,外人不准进入圈内。“斗牛迷”们则聚集在古楼里进行“卜螺”,即将两个田螺和一副银耳环放入木盆里,先确定田螺分别代表两方的牛王,随即唱起“卜螺歌”,等田螺蠕动起来,互相追逐,用以预测牛王的胜负。 斗牛场设在两山中间的开阔地,周围插着许多竹制彩旗,竹竿上挂满五色鸡毛,竹旗之间用绳子连着,严禁外人进入。待各寨牛王都到场后,即举行邀约斗牛仪式。双方相约同意后,就各自牵着牛王,打着火把,从斗牛场两端入场。这时,三声铁炮巨响,吹笙击鼓助威。牵牛者将火把往前一抛,二牛四蹄腾空,相对冲去。 牛王在角斗中,有一碰就决胜负的,也有斗得难解难分的。每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双方主人就用大棕绳套住对方牛的一只角进行拉救。斗胜了的牛王,被牵着亮相,绕场三周。人们纷纷给牛王披红挂彩,鸣放鞭炮,以示祝贺。主人更是爱抚不已,一桶桶水酒,毫不吝惜地直往牛身上泼去。芦笙手们鼓着腮帮,吹得左摇右摆,欢喜若狂。  相似文献   

6.
牛打架是贵州尤其是黔东南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的重要非物质文化活动.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现象,牛打架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审美情趣,奠基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与西方式斗牛有根本区别.重新为“牛打架”正名,从生命审美角度探究其特有的民族文化情趣,对于保护和传承黔东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斗牛是西班牙的国粹,从每年3月底或4月初的复活节,一直到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都是斗牛的季节。斗牛表演只在每星期的星期日或重大节日时进行。每个斗牛场每年在5个月的斗牛季节里约有30场斗牛表演,每场斗牛表演必须连杀6头公牛。表演从下午6时开始,持续两小时。据统计,西班牙斗牛每年要杀死约5万头牛。其实西班牙人很少看斗牛,观众大都是外国游客。  相似文献   

8.
人牛搏斗     
西班牙的斗牛有悠久的历史。每逢节日,特别是宗教节日,人们就以斗牛来庆祝。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斗牛竞技,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斗牛是斗牛士在力量和智慧上与牛展开的一场生死搏斗。斗牛场是一个圆形的露天沙地,直径为80米。表演斗牛时,先要举行几场仪式。在雄壮的乐曲声中,二十多名斗牛士穿着华丽的服装,由两名骑士先导,列队进入斗牛场与观众见面,然后由主席台上的总指挥和牧师宣布斗牛表演开始。每场表演分6节进行,每节时间内斗一头牛,由小牛到大牛,每节约进行半小时。主席台在每节表演开始之前,要向观众介绍牛的名字、年龄和体重。每场…  相似文献   

9.
张振中 《成长》2005,(3):50-52
西班牙斗牛享誉世界,那雄壮的斗牛曲,总能给人一种力拔群山的力量。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先是以野牛为猎获对象,而后拿它做游戏,进而将它投入战争。18世纪以前,斗牛基本是显示勇士杀牛的剽悍勇猛,1743年马德里兴建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斗牛场,斗牛活动逐渐演变成一项民族娱乐性的体育活动。斗牛是西班牙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当地旅游业的重要项目。如今西班牙全国共有400多个斗牛场,规模最大的要数首都马德里的范塔士斗牛场,古罗马式的建筑壮观堂皇,可容纳三四万人。每年3月19日开始到10月12日,是西班牙斗牛季,这段时期内的特别节日,如3月的火祭节、6月圣体节等更是少不了斗牛赛。  相似文献   

10.
外国元旦奇俗拾趣玉莲斗牛元旦:葡萄牙人以斗牛来迎接元旦。每年元旦的前后十天,是斗牛的高潮,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斗牛场,以看斗牛的勇武风姿为乐。埋物元旦:墨西哥有些地区元旦到来时,要在屋后挖一个很深的洞,把旧的东百埋进洞里,以示除旧迎新。大笑元旦:伊朗,元...  相似文献   

11.
西班牙环境部长克里斯蒂娜·那波那建议西班牙采取葡萄牙不在斗牛场当场杀死公牛的斗牛传统,此言引起了斗牛迷们的激情。那波那女士告诉记者,她希望社会党政府迫使西班牙斗牛士仿效葡萄牙人的斗牛方式,即在斗牛活动结束后再将斗牛无痛宰杀。  相似文献   

12.
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自20世纪80年代由相对比较封闭的状态对外开放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游客,很多人为西江的魅力所折服,同时以"他者"的视域从各种角度试图解开西江苗族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3.
镇雄县丁目术自然村是滇东北苗族聚居区一个典型村落。文章通过对丁目术苗族村落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的调查发现,丁目术苗族语言保持良好,全民自觉兼用汉语,苗汉双语共存,功能互补,双语生活是丁目术苗族和谐语言生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以贵州凯里苗族擦鞋群体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描述他们在昆明这个大都市中的边缘化的生存状况,从而对其边缘人地位进行剖析,指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仅有制度性的因素,也有他们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连山斗牛舞起源于神农炎帝时期的犁耕时代,距今已是近五千年。主要流行在会同县连山乡大坪村,它与原始农业和牛耕种植水稻有关,是人们祈求农作物丰收的图腾舞蹈。探析连山斗牛舞源流及其艺术特点,为其传承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苗族古歌时,既要关注原文中原生态文化因素,又要恰当处理与原文意义动态对等的问题,切忌过分强调译文与原文的形式内容方面的绝对统一对等.具体的翻译方法就是:译文通过解释,或者补充说明的方式,将苗族古歌中的原生态文化内容表达出来,这样不仅正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精髓,还保留了其原生态文化的韵味,从而达到原生态文化动态对等翻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苗族学者龙绍讷主持编纂之黔东南苗族土司族谱《龙氏迪光录》中,有遗文一卷,其中有竹枝辞11首,表现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为反映风土民俗;一为揭露官场腐败之现实;一为反映人民疾苦之状况。通过这11首竹枝辞,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清代苗侗社会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状况,提出了贵州发展参与式乡村旅游的意义,并通过比较天龙屯堡、郎德苗寨、镇山村等乡村旅游模式,探讨贵州参与式乡村旅游存在的不足,以及促进参与式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可分为直接和间接经济价值,需要借鉴不动产评估的方法测算.各种评估方法中,收益还原法以遗产直接和间接收益作为评估依据,通过遗产经营现状确定其经济价值,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使用收益还原法评价不可移动的村落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对开展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民族语文翻译是一种为增强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的跨文化解读,而从民族语文的翻译中可以窥视到一种文化与周边民族的文化适应过程,对跨境苗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亦不例外。因此,对族际间人文社会环境的文化适应过程的认识,为如何更加准确地进行民族语文翻译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