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周乐制不仅是展示周代文明的窗口,更是中国礼乐精神得以形成的最初保障。在乐官层面,已经具备了严密的职阶体系,乐官与乐工各司其职,为道德普及、技能培训、娱乐活动提供整体支持。在乐舞层面,秉持雅正宗旨的前提下,人性因素的影响、民族成分的残留以及对风诗的吸收,为民间文艺的繁荣留下了空间。在乐器层面,雅乐乐器及其组合方式的多样化,不仅标志着礼乐制度的规范化,而且使“器以藏礼”成为可能。乐官、乐舞、乐器虽非乐制之全部,但却构成了展现西周理性鬼神信仰和雅正观念的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7,(9)
一、中国古代教育中对个别化教学的重视中国古代盲童教育起源于商周,当时的盲童教育质量优异,成效显著,人才辈出。培养了许多盲人礼乐官,监察官,音乐家和史学家等。据考究商周时代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其漫长的形成演变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是历代封建君主用来巩固皇权统治的重要工具,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研究古代监察制度,对我国现行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试从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演进入手,通过对其特征及局限性的分析,以期对现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其漫长的形成演变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是历代封建君主用来巩固皇权统治的重要工具,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研究古代监察制度,对我国现行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试从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演进入手,通过对其特征及局限性的分析,以期对现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黎国韬 《青海师专学报》2010,30(3):49-52,58
专职乐官正式出现于商代的后期,在此之前是巫官而兼乐官的形态。乐官出于巫官,有诸多考古学材料和民俗学材料可资佐证。此外,从礼乐仪式源于原始巫术仪式的角度观照,也可以证明乐官出于巫官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文官制度即对文职官员的管理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部分。它包括对文官的考选、品俸、考课、监察、致仕等内容,中国立国悠久、文官制度的历史亦漫长,演变到清代,便愈益完备、详密和成熟。研究古代文官制度不仅为探讨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提供基础,也为当前的政治改革、建立新型的公务员制度及人事管理制度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唐六典>、<通典>等典籍对协律乐官记载的基础上,再综考其他文献,可以从起源、官称、官品、职属、职能等多个方面对西汉以至隋唐间协律乐官发展的情形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方面研究对过往的戏剧史、乐舞史研究亦将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8.
宦官伪造的《文宗遗诏》规定裁撤仙韶院,这反映了宦官势力对仙韶院的排斥,说明仙韶院不仅是个提供娱乐的乐舞机构,它还在文宗时期的政治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一方面,文宗利用仙韶院观乐、赏赐乐曲等机会笼络大臣,抵制宦官势力膨胀。另一方面,受文宗宠信的乐官干预政治,牵涉到立储,尤其是武宗的继位问题。仙韶乐官因此受到拥立武宗的权宦的仇视,《文宗遗诏》的规定正是宦官势力夺储揽权,铲除异己的举措。它也是政治斗争胜利者对败亡者的安置措施。  相似文献   

9.
周朝的乐舞机构“大司乐”除具有行政、表演等职能外,还具有乐舞教育功能。在《周礼》中有明确的对音乐进行管理的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既精通音乐专业技能,又肩负礼乐管理职责的乐官,由于统治阶级维护礼乐制度的政治和文化等社会需要,西周乐官群体形成了一支组成人员高度稳定、专业技巧水准很高的从业队伍。由此可见,“五经、六艺皆儒家所传所教”的传统说法,其笼统粗疏已无可讳言。  相似文献   

10.
巫在先周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作为当时知识、宗教、政权等各种权力的集合体,表现在音乐方面应可视为后世乐官的前身。从音乐学的角度对先周时期的“巫”从乐官这一身份进行含义、范畴及其向“师”的转化过程的论述和考证,对于先周时期巫文化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层面。  相似文献   

11.
讨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首先要认清古代文论体系的特殊性。对古代文论体系特殊性的认识,是我们走近古代文论的一个基本前提,而正确地理解传统,则是现代文论在百年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经验。通过解释中的转换与"他者"视角的介入,可以建立起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论精神联系的桥梁。这样,古代文论就会以其独有的智慧资源和思想优势支持当代文论的本土化建设,而当代文论也将因古代文论的支持而显得厚重而不轻飘。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现代汉语中遗留的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古代汉语特有的语音现象、文字现象、语法现象,以及汉语古词义现象,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了解这些现象对于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以及加深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理解,都是极有帮助的,而这些现象,归根结底体现在成语的古词义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学习策略心理思想十分丰富,从心理学的角度归纳、整理、总结古代学习策略对发扬我国古代学习策略心理思想,丰富现代学习策略研究,促进现代学习者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文中结合现代学习策略的理论,从一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古代学习策略思想,比较了现代学习策略与古代学习策略的异同,指出了古代学习策略中的独特策略,总结了古代学习策略心理思想对现代学习者和心理学研究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地质发展史揭示了殷墟和安阳古城时期,古地理环境的差异。根据自然地理环境,选择生产、生活居住地,显示了古人的聪明才智。殷墟考古资料结合工程地质资料,用等高线连接遗址古地面,可绘出殷墟时期的古地形图,恢复其古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场所,可为研究殷墟时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古文字是考察远古文化的化石,它涵盖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古文字分析可以证明远古先民对水和洪水有着深刻的认识,先民生活中,鱼和蜃是常见的;交通方面,桥梁和舟船是十分重要的。从而证明远古先民是倚水而居的。  相似文献   

16.
尽管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的高科技时代,但古诗的艺术魅力依然不减,古诗因有情感和人性的相通才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古诗是抚慰心灵,治疗现代明病症的人类精神家园的一片绿洲,掌握欣赏古诗的技巧,会使人在新世纪享受更自由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的角度对古文字材料进行研究对古文字学、汉语史和古代文献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古文字材料的语言研究是古文字学的重要内容:阐释古文字材料中的语言问题是古文字学的研究目的之一;古文字材料中的语言问题是古文字学的研究内容;古文字材料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则是考释古文字的重要根据之一。汉语史研究也不能不利用古文字材料和古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古文字材料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汉语古文字材料的语言研究是追溯汉语历史的最重要的途径;古文字本身也是汉语史研究的根据。古文字材料的语言研究是释读古文字文献的基础,这种研究的深入也可以明确古文字材料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古村落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与根基。古村落中孕育的传统哲学思想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观,在古村落的选址,空间布局,景观甚至是诗篇绘画中我们都可窥见一二。这些对于中国环境教育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资源。通过利用古村落文化的思想资源,开发古村落文化的教材资源并加强古村落内外课程人力资源建设,可以让我们充分挖掘古村落文化中环境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文献的大量发现和刊布为古代小说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采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可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溯源古代小说文体的发生,考订志怪小说的流变,厘清具有叙事性、形象性、虚构性等特征的故事俗赋与小说文体的联系。利用出土文献开展古代小说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和深化古代小说研究,而且也可以为今天的小说、戏剧创作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烧陶工艺的发明和古文字的产生几乎是不约而同的。透过几个与陶器有关的汉字的基本构件形体的研究,可以窥测到古汉字形体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古代陶器文化信息。由此可见,我们的远古祖先在"陶器是文明的指数"上,为中华文明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在其丰富的创造中,陶器称得上是最值得称道的发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