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开展研究性学习 ,我们以脊蛙反射为课题进行了研究 ,青蛙剪掉头后 ,制成脊蛙 ,脊蛙存在反射弧 ,可进行反射。这种反射活动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 ,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本文进行了定量的实验研究。1 实验材料及用具青蛙、电子钟、解剖剪、铁架台、“S”形小钩、毛笔、烧杯、毛巾、纱布、喷水器、自来水、0 .5 %硫酸。2 实验方法青蛙分别称重 ,用纱布包裹住它的身体 ,用解剖剪插入青蛙口腔的上、下颔之间 ,沿鼓膜后缘用力剪去它的头部 ,保留它的下颔和脊髓 ,同时记录起始时间 ,将青蛙腹部朝上 ,若不能翻身 ,则脊蛙制备成功 ,用“S”形小钩钩…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二册,全书共安排了14个学生实验、7个演示实验。在14个学生实验中,有4个实验涉及用青蛙或可用青蛙作材料代替实验,这四个实验是:“用显微镜观察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鉴定骨的成分”、“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流动的现象”、“脊蛙反射实验”;在7个演示实验中有一个实验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材初中《生物》第二册中脊蛙反射实验,采用了脊蛙和破坏脑、脊髓的蛙进行对比实验,证实了脊髓具有反射功能。这样的实验方法存在的弱点是,学生不能全面地对比在各种情况下能否出现搔扒反射,以及能否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我在教学中对此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脊蛙反射实验“十注意”九年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第二册“脊蛙反射实验”是“脊髓和脊神经”一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重要的生理实验,难度较大,尤其是脊蛙反射实验的方法与实验结果、结论的分析更是难点,常常会发生实验效果不佳的情况。笔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和强调学...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第十册第二课“光的反射和折射”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常规教学一般都是选择太阳为光源进行实验,但碰到阴雨天气往往无法进行。我在教学中,当碰到此类情况时,用投影仪来做实验,效果更佳。a.实验仪器和材料。①投影仪一台。②大小与投影仪上的反光镜完全相等的红、黄、蓝、绿、白、黑等颜色的电光纸各一张和与其大小完全相等的硬纸板六块(将电光纸粘在硬纸板上)。③烧杯一个,与其侧面积相等的白纸一张(将白纸的一半涂成黑色,并粘在烧杯外壁)。b.实验方法和步骤。①不同颜色物体的反光实验(光的反射)。插上电源,打开投影仪反光镜,…  相似文献   

6.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只有反射弧保持完整,反射才能实现。反射的现象学生易于看到,但学生对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及传导途径,感到非常抽象。本人在带领学生教育实习时,设计了用脊蛙反射分析反射弧的结构,收到了良好效果。1 材料准备可提前采集、养殖、贮备青蛙和蟾蜍等实验材料。秋季捕捉的蛙可放入塑料袋,放冰箱中促其冬眠。实验前一周取出置15℃以上室温解眠。实验前则需置30℃温水中游动20~30min,提高蛙的活力。2 制备脊蛙先用纱布包住蛙的躯干和四肢。用解剖剪的一面插进蛙的上下颌之间,齐…  相似文献   

7.
蟾蜍和青蛙是生理学实验常用对象,但近年来来源短缺,且青蛙为保护动物。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介绍了用鲫鱼代替青蛙所做的2种实验。  相似文献   

8.
脊蛙反射实验是初二(生物)课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它对于帮助学生学习脊说的功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反射孤的知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脊挂反射实验的同时.用实验方法对反射孤进行分析,十分生动、具体。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深刻,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比用讲授法分析收效更好。方法如下:1课前准备课前除准备好脊蛙反射实验所必需的器材外,还要将分析反射孤用蛙的一条后肢(为叙述方便,本文暂定为左后肢)的坐骨神经分离备用。分离方法:用纱布包住蛙的躯干,凭出后肢,使蛙背面向上,将左…  相似文献   

9.
光的反射实验器的改进天津市和平区实验教研室(300020)张绍琴“光的反射实验器”是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五章中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首选的一种普通仪器。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但在演示过程中它的综合效果不够理想。除了克服仪器工艺制造方面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上高中《生物》中的“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这节课时,我们发现知识点较密集,课容量较大,并且“脊髓的反射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条件反射的建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部分内容在旧教材中是用3课时完成的,而新教材是集中在1课时完成的。如何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做了一点尝试。下面就针对这节课中的“实验”的设置谈谈我们的体会。一、“股跳反射”实验——导入新课一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关键是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这节课我们设计了一个让每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做的简易实验来导入…  相似文献   

11.
黄建华 《小学生》2013,(1):13-14
在一资料中,看到科学家做过的两个有关青蛙的实验,非常耐人寻味。实验一,科学家将一只青蛙扔进滚烫的沸水中,只见那只青蛙一跃而出,离开了沸水,脱离了危险。实验二,科学家将这只青蛙放进常温的清水中,慢慢用文火将水加热,只见青蛙在水中享受着水的温暖,没有逃离的意思,直至被水烫死。由上述两个实验,我想到了东北师大教育科学院邓涛教授曾说过的一段话,他说,今年高考全国考生  相似文献   

12.
自然科学的结论是通过无数次实验得出来的。怎样通过实验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在.《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范例,教师应充分利用,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现以“脊髓的功能”为例介绍之: 首先,我让学生用3分钟时间,从教材中快速找出脊髓有哪两个方面的功能。然后,我向学生提问,教材是怎样证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的。一学生回答:硫酸纸片刺激脊蛙,脊蛙出现了搔扒反射,由此证明了脊蛙具有反射功能。另一学生马上起来回答:书上还从反面证明了脊蛙的反射功能,即脊髓遭到破坏的青蛙不出现搔扒反射,这样从正反两个方…  相似文献   

13.
听说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把一只冻了9年的青蛙拿出来解冻,结果那只青蛙活过来了。对于这个问题,我半信半疑,决定星期六给小金鱼做一次“生死实验”。星期六,我早早地起了床,准备做实验。我拿来一只碗,装满水,从金鱼缸里好不容易捉了一条小金鱼放到碗里。小金鱼在碗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好像在寻找同伴一样。  相似文献   

14.
苏文建 《阳光搜索》2014,(3):124-125
教学“光的反射”内容时,有没有一种实验,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欢笑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物>第二册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脊蛙反射"实验,证明了脊髓具有反射功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我在教学中对该实验进行了补充,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生物》两栖类一章的教学中提到 ,青蛙的皮肤有辅助呼吸作用。由于教材没有设置相应的实验 ,学生对这一生理现象存有疑义。针对这一问题 ,我首先让学生讨论并提出实验设计方案 ,在实验室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实验 ,得出正确结论。现把理想的设计方案介绍如下 :1 目的要求1.1 探究青蛙的皮肤有呼吸作用1.2 练习设计对照实验2 假设及分析青蛙的皮肤能进行呼吸作用 ,那么青蛙的呼吸作用应包括肺呼吸和皮肤呼吸 ,在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应比只用肺呼吸时多。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 ,就会导致容器内的气…  相似文献   

17.
材料:19世纪末的最后几个年头,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实验。实验人员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之际,奋力跃出锅外,安然逃生!可半小时后,他们把这死里逃生的青蛙丢进放满冷水的大锅里,并在锅底偷偷用炭火加热,把青蛙置于温暖舒适的“安乐窝”中,青  相似文献   

18.
科技史上有一些实验,它的名垂青史不在于实验本身,而是实验给人的哲理深思或智慧启迪。 青蛙实验 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实验。实验研究人员经过精心的策划与安排,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说时迟那时快,这  相似文献   

19.
1刺激溶液的改进初二脊蛙反射实验原来用0.5%~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现改用20%~30%的醋酸刺激,实验效果也很好(附表)。附表醋酸溶液的实验效果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硫酸的配制危险性较大,而醋酸对人体无毒害,教师配制时安全可靠,学生操作时亦更放心。2小纸片的改进原实验中用的小纸片可改用小滤纸片。原因是滤纸的吸水性强,可吸取较多的刺激溶液,使实验效果更佳。脊蛙反射实验的刺激溶液@季美兰$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214154  相似文献   

20.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一节的实验探究“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具有器材简单,操作容易等特点,适合于学生操作,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很有意义的。但若作为演示实验,即学生探究性实验的再现,仅用单一的平面玻璃板,学生思想上仍存顾虑,测量和计算造成的误差也较大;同时,其直观性和可见度都比较小。本人在做此实验的演示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了下列适当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