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第三步“棋”走好了,对写好调查报告是十分重要的。其中涉及如何深入调查的问题,属于采访方面的工作,本文就不多谈了。现在着重谈谈调查报告的写作,应该广泛占有什么样的材料。第一,占有的材料应当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这就要求,对调查的对象要了解正反两方面,掌握全过程,分清主流与支流,然后再加以综合研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占有材料时,切忌以偏概全,不可随便找个“拔尖”的个别事例,去说明普遍性的问题。列宁谈到全面占有材料时,说过这样的话:“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站不住脚的方法了。罗列一股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  相似文献   

2.
调查报告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地反映调查研究成果的新闻体裁。它要求对所要报道的新闻事物或某一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详尽而全面地掌握相关的新闻事实,占有丰富的材料。调查报告所要揭示的带规律性的东西,都是通过这些材料来显现的。而要获得这些材料,就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3.
记者通过深入的新闻采访,掌握了真实、具体、丰富的新闻事实材料之后,便要进行新闻写作。新闻报道写作体裁主要是两大类:消息和通讯(包括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当记者必须首先把消息写好。  相似文献   

4.
其次,要写出新意。记者进行专题调查或调查重大报道题材,往往要了解客观事物的发展全过程,时间比较长,跨度比较大,内容比较复杂,可以说大部分材料是陈旧的。因此,怎样把调查报告写得有新意,就显得重要了,就要下一番功夫了。调查报告要写得有新意,就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材料,要反映新的经验、新的动向、新的问题。“文章切忌随人后”。“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新闻姓“新”。作为新闻体裁之一的调查报告,也要突出“新”字。如果不是反映新情况、提出新问题、介绍新经验,这样的调查报告就没有新闻价值了。但是,调  相似文献   

5.
人常说,新闻写作“无米难为炊”。这强调的是必须深入采访,占有大量第一手材料,用事实说话,才能把报道写好。从另一方面看,有“米”则应巧为“炊”。这是说在掌握了素材之后,还应当讲究写作章法和技巧,力求把稿子写好。在编辑工作中,笔者发现有的年轻记者(或通讯员)好不容易抓到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材料。却不知怎样选用具体的、有说服力的事实来表达;有的手头虽然掌握了好线索,却不注意往深处挖,开掘不出新  相似文献   

6.
调查报告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是报刊上广泛运用的一种体裁。调查报告和其它新闻报道体裁一样,也要具备新闻的五要素,要有新闻价值,用事实说话,要有思想性、指导性、可读性,要写得准确、鲜明、生动。但是,调查报告也有它的特点,主要是:调查报告是记者把调查的情况和得出的结论向读者“报告”。记者用大量事实系统地集中地阐述和剖析某一重大问题,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阐明事物的意义,或深刻说明事件的前因后果,或介绍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方法;或提出有  相似文献   

7.
调查报道是新闻写作中的一种常用的报道体裁。写好调查报告,除了文字技巧,重要的是思维和采集方式的更新。写好调查报告,须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全局的角度审视市场经济发展的态势,从处理好新闻事实和理性探讨的关系上积极探索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的良策。 1993年上半年,我通过反复学习党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文件,同时针对农  相似文献   

8.
四月三日下午,原开封日报记者,现新华社高级记者周原同志,给开封市广大新闻工作者作了人物通讯的采访与写作的报告,并就如何做一名好记者提出了看法。周原同志说,记者要深入采访,到群众中去搞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素材,从中寻找最能说明问题的东西。有的记者到采访对象那里一转悠,交谈几句,就走了,文章就写成了。这样“蜻蜓点水”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人物的皮毛,没血肉,没灵魂,不丰满,不感人。记者必须熟悉你要采访的人物,必须占有大量材料,必须站得高一些,统观全局,才能写得生动。记者必须深入实际,亲自实践,在  相似文献   

9.
到今天,在我看过的稿子中,生硬的概念加例子的稿件仍然存在,讲一个论点,引一个例子的现象十分普遍。当然,例子所写的材料应该承认是事实,但是,事实一旦被当作例子,便直接违反了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原则。我反对在新闻中写例子,其理由是:新闻本身就是事实,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事实,来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根本不需要再附加任何例子来证明什么。如果例子本身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事实,那么就应该直截了当地把它写出来,甚至写在最前面,不应把它当作例子  相似文献   

10.
这个调查报告很好。本刊特予全文发表。这个调查报告,是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才写出来的。它根据大量的真实的材料,说明了从发稿到出书全过程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出版周期长的原因,提出了如何加快出书的六条办法。它对我们当前为贯彻执行华主席的指示:“加强出版事业,尽快改变目前书刊品种少,出版周期长,印刷技术落后的状况”,会有很大的帮助。全文稍微长了一些,但条理清晰,文字流畅,很容易读。希望我们的出版社、印刷厂、发行所、书店以及整个出版部门,都来看看这个调查报告,都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提点看法,想点办法,做到群策群力,改进各个环节的工作,尽快地把出版工作的落后状况改变过来。这个调查报告,是国家出版局王益同志,在人民出版社工作期间,亲自参与调查研究,亲自动手,在有关同志协助下写成的。领导同志深入实际作调查研究,是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11.
怎样写好“对话报道”? 根据目前的实践,我觉得有几点必须注意. 第一,调查研究,了解真情. 要写好对话报道,首先要确定对话的内容.这就需要调查研究,了解真情,下功夫研究社会问题,了解群众心态,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以及在当前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准需要释疑解惑的问题,即“热点”、“疑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确定对话报道的内容和主题.对话的概括报道和实录报道,是对已经发生的客观对话事实作报道,要在事实发生后才能进行。至于记者  相似文献   

12.
调查报告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运用、接触较多的一种文体。它既能给领导机关掌握情况、研究问题、制订政策、改进工作等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又能给广大人民群众以启示和了解实际,因此,它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然而,综观这几年的报章杂志,公开发表的调查报告不多,价值和质量较高的调查报告则更少。调查报告应该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有鲜明的观点和科学的态度,要有一定的原则性和预见性。要从大量事实和材料中得出观点、见解,决不能用观点去找材料,带着框框去调查、  相似文献   

13.
新闻写作中,在主题思想和结构大体确定之后,就是选材了。比起其它文体来,新闻的选材尤为重要,因为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必须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就要用具体的材料写新闻。离开了具体的材料,只能说空话,那就不成其为新闻了。因此,有经验的记者(通讯员),总是极为重视新闻的选材的,总是通过采访占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具体说来,主要应占有如下几方面内容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都是生动活泼的。由量变到质变,有起有伏,波浪式地向前发展着。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求动,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写矛盾,写变化,反映出事物变动的新态势、新面貌,要写出动感来,要动静结合。动,要求对重要矛盾、关键情节和细节,展开详写,写深写透;静,要求对面上的材料,背景材料,简要概括,以烘云托月。该动的,要让它动起来;该静的,决不可大写特写,喧宾夺主。对作者来说,既要掌握概括浓缩静写的技巧,又要掌握动写的艺术,重要的是掌握动写艺术。另一层意思是,新闻事实 (信息 )是动的,生动活泼的…  相似文献   

15.
调查报告是报纸、广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是“就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的报道”。 调查报告从内容上分,有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推广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揭露社会问题的调查报告、介绍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等;从形式上分,有调查报告、专题调查、调查、调查附记等多种。 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大体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成为一个高产作者”,写出更多高质量的稿件,这是每一个作者和通讯员企求的。然而,并不是不停地去思考去写作便可成为一个高产作者,因为不被认可的稿件就无所谓产。咋样才能达到“高产”呢?关键的就是需要我们很好地掌握“采写高效”的基本方法。 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写什么的问题。这是采写工作的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 1、什么都能写。作为一个没有成名的作者要具有采写多种文体的本领。记者、通讯员本该就是一个杂家。我们不仅应该学会写消息、言论、通讯、调查报告,还要学会写小说,论文以至散文等。这样,不仅可使采访所掌握的材料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稿件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材料篇     
材料——写作的基础学习写作,特别是学习写评论性、理论性的文章,应该首先从何处着手,着重从哪里下功夫?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经验,学习写作,特别是学习写评论性、理论性的文章,应该首先从积累材料着手,着重在掌握大量的材料方面下功夫.大量地占有材料,这是经典作家的写作经验中最基本、最重要、最需要掌握的一着.  相似文献   

18.
我从1984年底由市直机关调至农村工作这几年来,结合工作实际,写了一些以反映农村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为主要题材的典型经验、专题调查、工作研究等调查报告70多篇,其中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51篇。调查报告是对一个单位、一个事件或一个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一种报道体裁。好的调查报告,对实际工作能起指导和推动作用,特别是切中时弊的调查报告,能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供制定或修改方针、政策的重要决策依据。采写调查报告要求有较强的思想性和针对性。思想性和针对性从何而来,我的体会是要下“笨”功夫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作一个通讯员不仅要手勤,更需要腿勤。通讯员动笔写报道之前,首先要有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这些材料绝大部分靠“迈腿”才能获得。“迈腿”在先,动笔在后,是新闻写作的规律。美国名记者杰克·海敦说:“报纸的记者应具备两大技能,即掌握事实和完美的把事实表达出来”。“迈腿”与动笔是掌握事实表达事实的两种手段。在新闻采写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人不善于处理这两者的关系,甚至把两者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20.
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每一位新闻记者都应该是调查研究的专家。可以说,深入调查研究是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更是写好深度报道的法宝。我在多年的采写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在调查研究中挖出深度问题深度报道的深度,不是通过层层说理、立论、驳论来实现,而是需要大量的事实来说理,通过一个个有说服力的事实来实现深度。这就要求新闻记者的采访作风要深入,要深入调查研究,在深入调查研究中挖出深度问题。我在采写《春潮澎湃———许昌高效农业开发述评》(1997年3月25日《许昌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