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层管理者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核心力量.影响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因素涉及企业层面、高层管理者层面、中层管理者层面和岗位操作者层面.从这4个层面入手,增强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四个影响层面分析了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了缓解和消除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干预、职业干预和个人干预三种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师是职业倦怠高发的群体之一。本文概述了个体因素、情绪劳动、职业压力、人际关系和组织特征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介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及身心健康关系方面的研究;梳理了中小学教师的被援助需要、职业倦怠改善意识以及个体和组织层面的双向应对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秘书工作压力源的探究,从社会环境、组织环境、职业特点和个体因素四个层面探寻秘书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职业倦怠是工学结合实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职业倦怠的形成过程及特征的探究,从社会、酒店、学校和个人因素四个层面分析酒店实习生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借以引起高校和酒店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从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表现和危害等视角,对新升格高专教师这个特殊群体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与社会认知、学校组织管理和教师个体层面,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15):164-165
教学秘书应当摆正自我,从职业自身的特点、个体因素及组织和制度的因素三个方面剖析教学秘书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通过原因分析,相关管理者加以重视,同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原始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存在于部分高校辅导员中的职业倦怠现象,对辅导员自身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均产生着不良影响.文章在介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基础上,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基于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讨论了新升格高专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倦怠表现、影响因素和危害.在此基础上,从政策与社会认知、学校组织管理和教师个体层面,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熊彩云 《考试周刊》2013,(80):10-12
在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普遍存在,它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个人、幼儿以至整个幼教事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导致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社会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文章认为应该从社会、组织、个人三个层面帮助幼儿教师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作倦怠现状分析及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职业是最容易发生工作倦怠的职业之一。社会及高职教育大环境、高职院校的组织管理以及个人素质等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产生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通过提高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识,加强高职院校管理机制以及教师个人素质的改善可以减轻青年教师的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目前,教师职业倦怠正如一只蛀虫慢慢蚕食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使教师的内在潜能难以发挥,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管理目标的核心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为了积极应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学校管理者要从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和搭建专业发展平台等多方面入手,努力探索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有军  叶娅 《成人教育》2013,33(1):111-112
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压力也随之增大,我国教师这一职业出现倦怠感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教师本身的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评价体系落后等是导致我国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要使教师摆脱职业倦怠就必须帮助教师进行压力管理、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因此,只有对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加以理性审视,才能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减少倦怠感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33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将学习倦怠总分按照升序排列,取前27%作为低分组,即低倦怠组,取后27%作为高分组,即高倦怠组;从高分组和低分组中各取10人进行访谈,将访谈结果进行总结对比,找出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行为不当最为严重;在性别上,女生在成就感低上高于男生;在年级上,大二学生的总倦怠高于大四学生,大二、大三学生的情绪低落高于大四学生;在学科上,理科学生的总倦怠、情绪低落、成就感低都高于文科学生;引起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体四管其下,共同努力,其中个体起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由于其职业特征,使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已成为易患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女辅导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影响到和谐校园的构建,甚至高校的稳定,文章分析了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从冲破重男轻女的思想束缚、加强女辅导员队伍培训、关心女辅导员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等方面对高校和女辅导员自身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组织契约违背问卷、离职意愿问卷和教师工作倦怠问卷,对350名中学教师实施测评,对获取的288份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契约违背和离职意愿对工作倦怠的主效应显著;教龄、学历、学校、组织契约违背和离职意愿与工作倦怠相关显著,对工作倦怠的总体解释度达到22%;教龄、学历、学校、组织契约违背和离职意愿可以作为工作倦怠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图书管理工作中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失去工作兴趣,找不到自身的价值,出现职业倦怠。改变职业倦怠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升工作人员素质。文章简要分析了职业倦怠,对图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进行分析,探讨了图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了解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和性别特征,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采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353名中学生进行测查,发现中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学习低效能感和生理耗竭因子得分偏高;师生疏离因子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师生疏离程度高于女生;初一到高三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水平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高二在6个年级中倦怠水平最高;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显著,初一、初二与高中各年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年级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中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学习倦怠水平随年级的增高呈直线上升趋势;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显著,年级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鉴于教师职业与劳动的特殊性,教师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这一问题困扰着教师本身的发展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边疆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内在和外在原因,更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因此,从生存视角对边疆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职业倦怠问题探析就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