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我国当前正在经历社会结构的重组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基于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从各阶层文化资本占有的不同对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专业选择、教育期望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看出,家庭文化资本的占有多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建立相对公平的平台、促进社会阶层的更好流动是需要重视的问题。教育不仅是实现社会分层的“筛选器”,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中下层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通过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好地完善社会结构和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为社会的各个层次和各种职业输送不同规格和类型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功能之一。高等教育要实现这一功能,则必须要建立在社会各阶层享有公平的高等教育教育机会上。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阶层流动是社会公平、民主、自由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阶层流动和高等教育公平二者一致的价值诉求有其内在统一性。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阶层流动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行路径包括:树立平等观念,遵循"扶弱"原则,为低层代际向上流动提供机会;增加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为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提供保障;强化和完善高等教育选择功能,促进社会阶层的竞争性流动;发挥高等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关注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阶层的公平流动等。  相似文献   

3.
家庭经济和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建立相关计量模型,分析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职业阶层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占有量位居前列的优势社会阶层,其子女接受的教育层次主要为高等教育;而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占有量均处劣势的社会阶层的子女接受的主要是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另外,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明显大于家庭经济资本,而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中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略大于家庭经济资本。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加剧了社会资源与教育机会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分配不均。跨境高等教育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又是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工具。本文以到港澳特别行政区追求高等教育的大陆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与境外高等教育机会之间的相关性。根据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四所高校的调查发现,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大陆学生,选择了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中两种教育经费机制,即奖学金与自费,对学生的社会分层与流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奖学金的学生来自各个社会阶层,而自费学生主要来自富裕家庭。奖学金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流动,而自费则加剧社会分层。港澳高等教育机会,让一部分学生获得社会流动,对另一部分学生则形成分层。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现阶段社会阶层背景因素对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的内在影响逻辑及其影响作用。本研究主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究经济资本、文化资本、政治权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四大类社会阶层背景因素对高等教育阶层辈出率的影响作用及其大小,同时探讨性别、城乡、区域特征等因素对各阶层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高等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抽样调查数据,对高等教育机会扩展背景下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公平状况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优势社会阶层子女更有可能获得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优势社会阶层子女更有可能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取得优势,而且在不同层次和不同质量的教育机构中,这种影响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社会优势阶层子女更有可能在高等教育结果中取得优势,在本科院校中这种影响较小,而在高职高专院校这种影响较大.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公平之间呈现相互作用的闭合关系,从而导致社会阶层垂直流动性减弱,社会阶层关系被不断的复制和传递,导致社会不公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已经具备现代社会分层结构雏形,但不理想。当前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弱势群体向中上层流动。教育是社会阶层上向流动的主要动力,但是弱势群体及其子女在教育中又处于弱势地位,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致使他们无法通过教育程度的提升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要促进中国社会阶层的上向流动,必须对弱势群体及其子女进行教育弱势补偿。在现代社会,职业高度分化,而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及经验大多是后天获得的,因而人们社会地位的取得越来越依靠自身条件的获得,而教育是最主要途径。因此,教育程度就成了社会测定个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标志,影响着个人选择职业,社会选择个人,并参与人们的社会阶级、阶层地位的归属过程。  相似文献   

8.
家庭资本是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三个维度考查了家庭资本对个体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获得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获得没有显著影响。我国当前社会条件是造成当前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原因,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家庭资本较少的弱势群体进行教育机会补偿,是当前条件下我国教育机会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于珍 《教育教学论坛》2012,(18):203-204
向上的社会流动能使社会成员从低的社会阶层上升到高的社会阶层,这意味着经济资源、权力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社会稀有资源的获得与拥有。教育或文化资本的取得是农民实现社会流动的主要依赖路径。学校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吸引农村学生投入教育的最为主要的诱因。未来农村教育的发展应该具有底层的眼光,应该重视农民受教育者的真实需求,通过教育给农村受教育者创造更多向上流动的条件,实现他们向上流动的理想,这是农村教育政策影响农村学生和农村教育最为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是一种非线性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教育对社会阶层结构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这不仅发生在教育的纵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而且也发生在教育的横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另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也同样影响着教育的公平和受教育者的入学机会、学业成就等。而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这种双向互动关系则充分体现在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与教育这一关系范畴中。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主题。加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和谐环境和制度建设,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是走向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推动社区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此为契机实现城乡社会和谐共进、公民素质共同提升,无疑能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同时和谐社会构建对社区教育均衡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两者之间体现的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并在这种作用中实现了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流失严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分析了问题产生原因,阐明了以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促和谐社会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需要道德维系。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道德资本具有特殊重要意义:道德资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道德资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道德资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道德资本建设。为此,要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培养道德资本的基础;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握道德资本的方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增强道德资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邓猛  苏慧 《教育学报》2012,8(1):83-89
西方融合教育理论的生成与发展是建立在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之上的,是西方特有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特殊教育发展规律的自然体现.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是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的产物,并体现了从文化的移植与到嫁接的转变.我国的随班就读模式是西方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嫁接,是西方融合教育的形式与我国特殊教育实际的结合.儒家文化是融合教育在中国本土再生成的文化土壤,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融合教育的本土化提供了社会基础,新课程改革为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教育背景,这些都促进了嫁接来的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再生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关注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从我国教育的现状来看,教育发展不均衡已是相当凸显的问题,因此必须从资金、制度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综合性的策略来改变这一局面。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全面兴盛的强国。它是一个人的现代化、社会经济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的文化发展、和谐的社会发展以及治理的现代化的强国。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构社会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教育体系。它具体包括:促进人的现代化需要的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促进社会经济现代化需要的混合教育形态体系;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的国际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数字化教育体系;促进和谐社会现代化的民办教育体系;促进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教育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范国睿 《教育研究》2005,26(5):21-25
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具有独到的价值。现阶段,增加政府在国民教育资源上的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保障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大力缩小城乡、地区、性别等方面的教育差异,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民众的多样化教育选择需求,建立处境不利群体公平教育的救助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匮乏,在利用学校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教育资源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使得现实中的贫困大学生受教育过程公平问题有所凸显。对此,国家、社会、学校及学生本人都应有所认识并采取积极措施,最大限度达到包括过程公平在内的整体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9.
社会考试的社会建设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社会建设概念、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社会考试的社会建设功能进行探讨并加以明确。社会考试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是其在社会建设中的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与时俱进,建设和谐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从和谐的角度出发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建构在“和谐”基础之上的一种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和谐教育以“和谐”的理念作为出发点,以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为理论依据,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推行和谐的教育模式。和谐教育是人本关怀的有力体现,是教育层次的理想阶段,它着眼人的需要,关注人的发展,体现对人的关怀,使教育客体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以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