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20,(3):27-33
严歌苓小说的苦难叙事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其小说的苦难叙事中,价值观的不确定性使其小说苦难叙事具有强大的艺术张力;人性的探究与挖掘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具有厚重的思想深度;坚韧与接受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充满了希望与温情;宽容与理解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走向包涵与融合。其小说的苦难叙事不止于对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的思考,更具特色的是注重人类共有的、人性层面的开掘,表明出鲜明的人文精神特色,为海外移民文学的开拓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小说观念和小说审美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促进了小说创作和小说艺术的日趋成熟和多元化。在结构上 ,由注重情节转向情节淡化 ;在叙述视角上 ,由单一视角到多维散视 ;在叙事方法上 ,由传统叙事到现代叙事  相似文献   

3.
补丁小说的特出,首先在于巴子营、大汊河、原庙等西部乡土意象的创造上。这些意象既概括了当代西部乡村的生态状况以及卑微的生命存在形态,又显示出壮阔、苍凉、凄美的审美格调;其次在于他的短篇小说所具有的命运感。"命运"被其置于小说叙事元素的首要位置,其叙事重心也就不在传统乡土小说的"情节"和"性格"刻画上——它以小说元素的重新配置凸显了小说叙事内在结构的意蕴;再次,他以小说叙事的新探索——以叙事的抒情性、写意性和心理描写,丰富了沈从文、孙犁以来的现代抒情小说与乡土小说艺术美的内涵,从而显示了西部文学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清末是中西方文化冲突、融汇的特殊时期,从西方小说翻译中对叙事方式的处理可以窥见其一斑。1902年以前,外国小说的译者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传统及小说的“政治教化”目的翻译小说,其译著多删节、改写,对西方小说的叙事方式也作了较大的改动;其后,译著激增,译者在翻译时逐渐接受外国文化,读者也接受了西方小说的叙事方式。因此,本文对于清末小说译作的叙事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和借鉴"五四"新小说以及西方小说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张恨水在其小说文本的叙事中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显著特征.他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个方面均对传统章回小说做出了富有现代性的改造.相对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全知全能叙事,张恨水小说的主要叙事特征表现在以"人物"为结构中心的限知叙事,及其文本的缓慢叙事和多变的叙事顺序上.  相似文献   

6.
《老人与海》小说原著与同名电影在叙事上有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小说和电影都综合运用了全知叙事视角和限知叙事视角,结构上具有鲜明的直线式结构和顺序式结构特点。小说与电影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两者在叙事手段上不同:小说是文学语言叙事,而电影是采用影视造型叙事;在叙事主题上,小说和电影是相似的,都赞扬了主人公的硬汉子精神,但是1958年美国拍摄的故事片《老人与海》对爱的主题的开拓更为深入,与原著相比主题更丰富了。  相似文献   

7.
乌热尔图的小说不仅在内容上是非常独特的,在小说的叙事视角的选择上也有众多尝试,其叙事视点的选择与其精神价值现念关系密切,研究其小说的叙事视点可以看出这种观念的沿革情况.  相似文献   

8.
重复:一种自觉的艺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力图通过对余华创作转型后的四部长篇小说中表现出来的重复叙事的形成原因作一番葙浅的探讨,从而推动余华后期小说创作中的重复叙事艺术的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余华艺术转型后小说创作中重复的叙事艺术表现得非常突出,探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受音乐的启迪;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交互影响;小说叙事的需要和余华叙事技巧训练以及余华小说在先锋与传统的结合部上的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9.
亚历山大·仲马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当中最为杰出的以为,其作品主要以通俗历史叙述小说为主,在四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当中大仲马通过大量的优秀作品被大众熟知。大仲马的作品不仅为法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还奠定了世界通俗历史叙事小说的基础。在大仲马的小说当中应用重复叙事、戏剧化的叙事、偏离建构历史、制造悬念的表现形式赋予了大量精彩的小说情节,提高了小说的趣味性,吸引了大批读者。从当前世界各国的悬疑小说和侦探小说叙事形式上看,很多小说中都藏有大仲马叙事手法的影子,而在大仲马所有的作品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三个火枪手》,本文对其具体的叙事手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徐健钊 《考试周刊》2014,(80):41-42
小说《追风筝的人》和电影讲述了相同的故事,但二者效果却不同,这主要由于二者在叙事结构、叙事手段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存在差异。从叙事结构上看,电影《追风筝的人》保留了小说中的顺序结构,但对小说中独特的二元对立结构诠释得不够;从叙事手段上看,虽然二者都运用了象征手法,但电影特有的叙事手法要比小说丰富;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分析,改编电影重现了小说中的一部分人物形象,对一些重要人物的处理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1.
骈体小说属于文言小说的一个子类,一直是小说史上独特的风景。清代陈球写作的骈体小说《燕山外史》具有典型的文体融合的特征,尽管它在情节化上无法企及传统小说,但也体现出独特审美意味:《燕山外史》大量使用典故,用词有意倾向绮丽化意象,形成典雅别致的叙事风格;情景事交融的主观化叙述方式则使小说达成以传情为要的叙事目的;舒缓的节奏与叙事画面抽象性则造成其叙事意境缠绵悱恻,极具朦胧美感。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进行了诸多的解读剖析。现借助叙事学视角,从四个方面逐一阐述文本于传统小说所表现出的不同面貌:在叙事时间上突破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上突破了全知叙事、在叙事结构上注重非情节因素的运用,在叙事语貌上形成了以古意入白话的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文本叙事模式发生转变的深层原因应当归结为作家在时代背景下对世界与自我认识的突破和革新。  相似文献   

13.
小说<当代英雄>是19世纪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代表作,它不仅在内容、题材上有所创新突破--塑造了"多余人"毕巧林的人物形象,而且在叙事手法上也有别于其他传统小说.从小说的叙述逻辑层面看,小说的叙事时序呈现多元化跳跃性,叙事视角也出现了多重转化.这使<当代英雄>具有现代性的叙述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4.
杜拉斯将电影艺术引入小说领域,使其小说具有电影化特色.在叙事内容上,她在小说中镜头般地呈现异国风情和文化风俗;通过人物动作表现自身的深刻心理,用特写镜头渲染体现戏剧性主题的激情画面,从而表现戏剧性和易于搬上银幕的小说主题;蒙太奇般地呈现记忆中的往事.在叙事方式上,她借用一些电影手法,以加强文学自身的表现力,从叙事语言、叙事结构和叙事主体三个方面体现出电影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叙事原则,不仅颠覆了小说这一艺术形式,而且也解构和颠覆了小说的叙事策略,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言上都导致了传统小说及其叙事策略的解体。虽然传统的叙事策略衰竭了,取而代之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错乱零散化、非线性化、荒诞化、重复性和悖论性。  相似文献   

16.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操作在康乾时期出现了新变:其一,在小说人物身份、地位、境况及性情的设定上,开始从完美回归现实;其二,叙事重心进行了调整,即缩短定情过程而放大历经磨难情节,呈现出与世情小说合流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死亡是小说叙事的常见主题,更是小说叙事建构的有效手段。死亡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的叙事建构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死亡为核心的情节构建模式十分巧妙地迎合了小说作者执意颠覆基督教文化传统(象征父权)、宣扬妇女主义思想的文本主题和创作理念;以死亡为媒介的视角变异模式突破了第一人称叙事的传统藩篱,极大地丰富了《父亲》的叙事层次和多样性;以死亡为依托的叙事技法的革新为小说成功营造了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效果。毋庸置疑,让死亡直接参与小说叙事建构并使其承载丰富的文化叙事功能正是该小说的叙事特色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罗伯特*库弗的<保姆>打破传统的叙事方式,采用一系列碎片式的段落结构、打破常规的时空观等手法,把小说艺术创作的痕迹有意暴露在读者面前,自我点穿叙事世界的虚构性和伪造性,展示其在叙事艺术上的元小说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余琪 《商洛学院学报》2009,23(5):13-16,80
贾平凹《秦腔》争议最大的莫过于给读者带来的阅读障碍。其原因在于小说的叙事手法:在叙事节奏上,以细节密实造成节奏的缓慢,使人感觉不到时间的移动;在叙事技巧上,借用《红楼梦》中人物姓名暗指的方法,组成人物长卷浮世绘;在叙事道具上,运用秦腔乐谱、对联和绘画,进行隔断转换、时空挪移,构筑多维的艺术符号世界。  相似文献   

20.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在叙事问题上表现出浓厚的"传统性".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逻辑等方面都表现出对古代白话小说的继承与改造:一方面古代白话小说传统的运用使革命意识形态获得了有效的传达;另一方面古代白话小说传统自身的特性使它溢出革命意识形态的规范而拥有了自身的存在意义,革命意识形态对其表现出规范与制约.在革命与传统的二重奏中,二者交相呼应而又互相抗争,形成了当代文学叙事的新传统,这一传统又潜在影响了至今的某些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