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如果说西周以前的“礼”过多地体现了它的伦理功能,而西周以降则使“礼”更多地体现了它的政治功能。周公礼教思想的形成与实施则完成了礼的伦理化向礼的政治化的转变。因此,周公礼教思想之于中国后天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乐舞从原始祭祀到西周的制礼作乐,再到春秋战国的礼乐思想,经历着原始社会,奴隶制度和封建关系三个阶段性的历史意识向度。文章主要研究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体系下的乐舞流派及其乐舞思想的承变实质,为考察古代乐舞史的溯源与继承提供见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它所倡导的“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的观点曾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它所独辟的一条中国古代早期开发民智的思想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无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思想。先秦道、儒、治刑名法术的学者无不讲它;汉代不仅学者讨论,还被施诸实践,造成了汉初“无为”而治的盛世。它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无为”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自然观、政治观、人生观诸方面的内容。它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对于它的内涵和发展情况,学术界还没有人系统论述过。本文只试图就它在先秦时代的情况作一些探索。先秦“无为”思想大体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一)从西周初年(《诗》、《书》)  相似文献   

5.
礼是中国文明起源的标志之一,它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领域的各个层面,先秦儒家将礼的天人合一思想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上。传统的礼文化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提供了出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以礼为教”以“以礼修身、以礼齐家、以礼治国、以礼平天下”为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价值导向,达到了化成人性、化成天下的目标.对于先秦儒家礼教思想的理性思考和重新阐释,既可为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教育理论提供新视角,也可为建构当代中国社会“礼治秩序”模式提供可借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唱”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从远古时期开始,“唱”就在诗乐舞三位一体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先秦时期,“乐”原有的自在发展状态开始受到意识形态的人为解构,逐渐失去了它原始存在的独立性,逐步社会化为一种思想附属物,而乐教思想对早期戏曲形式中“唱”的艺术轨迹在主观上进行了诱发和引导,通过“乐化”的形式来传达“礼教”的思想,从而使前戏曲时期中的“唱”具备了合理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确答案是A周公。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其代表是周公提出的“以德配天”思想,意味着神权的某种动摇。管仲法律思想是。明德慎罚”;邓析是先秦名辩思潮的创始人,其思想的主要倾向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孔子的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仁”、“礼”。  相似文献   

9.
《诗经》不仅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诗歌集,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它所反映的时代是先秦时期社会经济生产力变化大和意识形态以民为本观念进步的时代。这一时期反映在“诗三百”里的内容丰富,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其蕴含的西周至春秋时期政治思想方面,士大夫阶层忧国勤政、法治平等意识,以及“柔众服远”的羁縻思想等问题谈几点浅见,不当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先秦诸子的人文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是中国古代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从西周“礼乐化”的兴盛,到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兴起,其思想闪耀着几千年的历史光辉,尤其是其中所蕴涵的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古代“人主义”的主要内容,这已为大多数学所认同,但是,若把这些人精神的早期形态说成是人思潮,就难以为有的人所接受了。正是这一不为人们所趋同的观点,展示了中国化在先秦时期的发展高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的全面兴盛是从西周开始的,而周前的教育特别是上古教育的状况及其观念却难以把握,导致了许多教育思想在源头上的模糊不清。其实生存技艺的传授是每个民族教育的共同主题,而中国上古的教育除“生存教育”外,还肩负着“祭祀与养老”的任务,因而形成了中国教育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伦理性特征。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一直重视“礼”与“德”的教化。尧舜时期,逐步形成了“德化育民”的政教观念。  相似文献   

12.
《司马法》是先秦流传至今的记载古军礼的重要典籍,它以司马之职的官守及军中制度和法规为内容,以追述古代的军礼或军法为主,是先秦军礼的综合性总结.以《司马法》为主要材料,辅以先秦典籍、出土遗物及简牍材料,对中国古代大师礼、大田礼、大均礼、大封礼等军礼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从而深化对中国古代兵法及古代礼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东微 《考试周刊》2012,(73):32-33
“乡饮酒礼”和“射礼”是古代考察、选拔人才的方式之一。本文通过“乡饮酒礼”和“射礼”来透视“礼”在先秦人才选拔中的重要地位,这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先秦人才选拔标准,全面认识先秦社会的发展及对当代人才选拔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诗、乐、舞是先秦古典美学的三大概念,有"诗、乐、舞三位一体"之说。其时,诗理论已得到长足发展,乐舞依附于诗,呈现出不同的乐舞观。儒家思想强调尽善尽美,认为合乎礼的乐舞才是好的乐舞;道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乐舞有自身的规律,乐舞表演时应遵循其自身的规律,达到纯熟至自由的境界;墨家思想强调非乐,认为只有当民众具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才能谈论欣赏乐舞表演。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儿童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揭示了音乐  相似文献   

16.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而在各种类型的教育中 ,美育以其鲜明的独特性 ,成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美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 ,以促进人格的完善与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可见审美教育是以人为中心 ,以美善的结合为基础的一种特殊教育方式。早在先秦时期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主张“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 ,并以“礼乐相济”的美学思想 ,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理论基础。在孔子的眼中 ,礼作为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 ,是直接维护…  相似文献   

17.
“无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思想.先秦道、儒、治刑名法术的学者无不讲它;汉代不仅学者讨论,还被施诸实践,造成了汉初“无为”而治的盛世.它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无为”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自然观、政治观、人生观诸方面的内容.它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对于它的内涵和发展情况,学术界还没有人系统论述过.本文只试图就它在先秦时代的情况作一些探索. 先秦“无为”思想大体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一)从西周初年(《诗》、《书》)到西周末年(《周易》),是“无为”思想的萌芽阶段;(二)春秋末年(《老子》)是“无为”思想的形成阶段;(三)从春秋末年到战国中晚期(庄子及其后学,治刑名法术之学的学者如稷下先生、慎到、尹文、申不害、韩非,马王堆古帛书等),是“无为”思想的发展阶段;(四)秦王朝建立前夕(由吕不韦组织编纂的《吕氏春秋》),是“无为”思想的初步总结阶段.  相似文献   

18.
“民本”思想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它滥觞于夏商,发展于西周,澎湃于诸子之学,它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周初的民本思想是诸子民本思潮的直接导源,在民本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现代的民主建设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美育思想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就有了“制礼作乐”的教育思想。春秋时期,孔子更是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人的修养要从学诗开始,行为规范从礼仪开始,而真正养成一种“仁”的完整人格,最后应该定于“乐”。也就是说通过审美教育,才能使修身、治学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20.
“德教”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和特点.它显示了中国文化崇尚“德治”与“仁政”的特殊禀赋,也使古代乡村治理呈现出鲜明的“以礼训人”的特点。“德教”传播了仁爱思想.推动了古代教育和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民生问题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