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政 《中学教育》2004,(11):59-60
费米是一位美籍意大利科学家,也是一位善于启发人的教育家。为了开发学生们的智力和才能,费米提出一种处理难题的思维方式。他说,当你听到一个问题,可你对问题的答案丝毫都不知道,你肯定会  相似文献   

2.
明师     
“大概”二字是你最大的敌人。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1940年到美国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大师级的物理学家费米教授。费米教授每一周用半天时间跟李政道讨论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让学生对一切物理的问题都要能够自己独立思考,找到答案。费米每次讨论时都问问题,让李政道回答。有一次,费米问李政道:太阳中间的温度是多少?李政道答大概是一千万绝对温度。费米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李政道说:是从文献上看来的。费米问:你自己有没有算过?李政道答:没有这个计算比较复杂。费米告诉李政道:作为一个学者,这样不行,你一定要自己思考和估计,你不…  相似文献   

3.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1940年到美国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大师级的物理学家费米教授。费米教授每一周用半天时间跟李政道讨论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让学生对一切物理的问题都能够自己独立思考,找到答案。费米每次讨论时都问问题,让李政道回答。  相似文献   

4.
鲁先圣 《语文新圃》2009,(10):15-15
李政道博士1940年到美国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是著名物理学家费米教授。费米教授每周用半天时间跟李政道讨论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让学生对一切物理的问题都能够自己独立思考,找到答案。费米每次讨论时都问问题,让李政道回答。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研究中,“费米问题”或“费米估算”是以量纲分析为基础,猜想并清晰地验证某一假设的估算问题,命名来自美国科学家恩里科·费米.费米从非常少量或不精确的数据出发,得到了比较好的估算结果.这种估算方法被大家广泛熟知,并被世人称道.  相似文献   

6.
<正>恩利克·费米,美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现代核物理之父,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00号化学元素镄就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费米也是一位善于启发人的教育家。费米对问题的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他特别擅长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易于处理的简单问题。费米思维就是一种最简单、最省力的思维法则,具有普遍适用性。根据费米理论,任何问题的复杂化都是因为没有抓住  相似文献   

7.
如此回答吴老师的数学课像一位巧手大厨精心调制的佳肴,或辛辣或酸甜,总让你“百吃不厌”。同学们都爱上他的课。吴老师上课很少占用课堂时间批评学生,但是你得用心听讲,不留心准让你吃个“哑巴亏”。“沈游,请起来回答问题。”此时,可不要认为沈游的脸上写有什么答案。这会儿的沈游可能是触景生情想起了什么心事,正走神。老师的突然发问,弄得他一头雾水,茫然无措。吴老师这时的问题任你孔明再世也难以回答,因为老师还没说是什么问题。他也不强人所难,准会及时让你坐下,并给以小小的“鼓励”:“刚才的问题沈游已经回答,但声音…  相似文献   

8.
许多趣味数学或逻辑问题都是用英语写出的,这些短文读起来特别诙谐而风趣,而且暗藏着智慧.我们在下面选录了一些.请读者自己试验一下,你能读懂多少?不看答案的话,凭本身力量又能解出多少?  相似文献   

9.
“我觉得美国的历史课特别有意思.老师总会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要求学生进行讨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只要你的答案说得通,老师都会给你肯定。而国内的很多课程.老师总是要求你死记硬背很多东西,然后考试才能考出高分”。一位赴美交流的中学生在谈到美国历史课学习时如是说。历史课原来可以是很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10.
物理估算,是指对物理量的大致数值范围或数量级进行科学的推算方法.求解估算问题,往往能够体现解题者是否有明确的物理思想与求解物理问题的灵活方法,也往往体现出他是否具有优良的科学素质.著名美国物理学家费米,  相似文献   

11.
1.根据孩子自身的水平帮助他定目标。如果一个孩子平时的成绩只有50多分或60分,那么把目标一下子定到了100分,对他来说难度太大了。如果达不到,他自然觉得很失败。但如果目标定得非常小,比如他这次考了60分,您帮助他定的下一个目标是62分,那么他可能很容易达到。在获得成功之后,尽管这只是一个特别小的成功,他也会觉得有信心继续向前进了。2.尊重孩子的不同能力层次,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当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父母或老师尽量不用否定的语言,如“你的回答不对”、“你的答案是错误的”等话语,而要鼓励孩子说“你回…  相似文献   

12.
正孩子都爱发问。爱发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这说明他的小脑瓜在思考,他看见了一些令他惊奇或困惑的现象,要寻求答案。这正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启发式教育的良机。如果你是聪明的父母,你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仔细倾听孩子的问题,和他进行平等讨论,切磋相关道理。  相似文献   

13.
何山石 《初中生》2007,(5):54-55
天才物理学家费米在物理方面有很多贡献,最突出的是他在发明核反应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管从哪方面讲,他都可称为第一座核反应堆的总设计师。天才费米是整个科学界的“明星”,他于193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4.
腾婧 《父母必读》2010,(2):86-89
宝宝离开家在园的时间里,他的一日生活是怎样安排的?他会遇到什么困难?老师是否会喜欢他呢……一个个问号不断地袭击着妈妈们。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跟随一位老师在幼儿园里待了一天.找找看.有没有你需要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十岁的孩子逐渐进入叛逆的青春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有时候问他问题。他避而不答,更喜欢和daddy或爷爷奶奶交流。关于这个问题,我琢磨了好长时间,再通过观察,终于有了答案.  相似文献   

16.
王福星 《物理教师》2005,26(8):3-64,F0003
传统的物理习题大多属于封闭性习题,提供的条件是充分而必要的;解决问题的通道是单一或单项的;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确定的.这类物理习题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使解答物理习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难以产生广泛的迁移效应.因为实际生活的问题,并不会主动给你条件,也不会告诉你哪些条件有用,哪些条件没用;再者,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并不仅仅是追求一个“最佳”的答案就结束了,  相似文献   

17.
陈丽君 《小读者》2011,(4):35-35
1.老师在课堂中提问的目的.是想要你针对该问题给出一个答案。如果你没听明白问题.应该举手请老师将问题重复一遍。如果你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便可大方地提出来.这样老师就会知道你在哪方面还需要加强学习。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电脑》2005,(7):96-97
只要你有理.你的答案就是对的,所以放心地猜答案去吧.做了还可以考倒一片人哦…  相似文献   

19.
在太平洋上有A、B两个相邻的小岛.A岛上的居民都是诚实的人,B岛上的居民都是骗子.当你问一个问题时,A岛的居民会告诉你正确的答案,而B岛的居民给你的答案都是错误的.一天,一个旅游者独自登上了两岛中的某个岛.他分辨不清这个岛是A岛还是B岛,只知道这个岛上的人既有本岛的居民又有另一岛的来客.他想问岛上的人"这是A岛还是B岛?"却又无法判断被问者的答案是否正确.你能猜出旅游者所问的问题吗?聪明的旅游者的问话是:"你是这个岛的居民吗?"如果对方回答"是",那么这个岛一定是A岛;如果对方回答"不是",那么这个岛一定是  相似文献   

20.
远冰 《语文新圃》2007,(7):25-26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太平洋中有AB两个相邻的小岛.A岛居民都是诚实的人,B岛的居民都是骗子.当你问一个问题时,A岛的居民会告诉你正确的答案,而B岛的居民给你的答案都是错误的.一天,一个旅游者独自登上了两岛中的某个岛.他分辨不清这个岛是A岛还是B岛,只知道这个岛上的人既有本岛的居民又有另一岛的来客.他想问岛上的人"这是A岛还是B岛?"却又无法判断被问者的答案是否正确.旅游者动脑筋想了会一儿,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只需要问他所遇到的任意一人一句话,就能从对方的回答中准确无误地断定这里是哪个岛.你能猜出旅游者所问的问题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