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历史的角度把握好新老校区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一些高校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纷纷扩建校园或建设新校区,以弥补办学资源的严重不足。建设新校区,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高校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主要靠政府拨款、向银行借贷和自筹三条渠道。但是,政府拨款是十分有限的,高校更多地是采用银行贷款与自筹解决新校区建设经费。银行贷款是要付利息的。有的高校仅利息一年就要数千万甚至近亿元,已经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行。单校区是福,有利于管理。无论是从便于管理还是筹措资金角度看,多校区高校尽快完成归拢、整合,置换掉部分老校区已成为一种选择。通过…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又重新站在了历史的重要转折点,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本研究从民办高校的财务分析入手,采用实证研究考察了民办高校办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特质。研究发现:(1)我国民办高校在经费筹措方面高度依赖学费收入,尚未形成有效的多元化资金渠道;(2)政府高校评估与办学基准的调整,大幅增加了民办高校的基建支出压力,并由此导致教学运作直接成本的高度压缩;(3)民办高校主要通过学费标准优先策略、招生规模优先策略和提升院校的入学选拔性方式,扩大经费收入;(4)民办高校通过人员经费开支压缩  相似文献   

3.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制度的改革方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实行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近年来,政府拨款总量快速上涨,但其在高等学校总收入中的相对份额却不断下降。今后增加经费的重点是除学费外的其他社会投入。研究型大学要努力增加科研收入、地方高校要多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努力使捐赠成为大学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在继续发挥政府财政拨款主渠道作用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高等教育拨款模式,加强对中央财政专项经费的绩效管理,积极推动省级财政按有关生均标准对地方高校进行拨款;在有效调整高等学校自身吸引社会投入的政策方面,高校要树立成本意识,同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以增加高等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4.
本科教学经费既是推动一流本科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其支出规模与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一流本科和一流大学的建设成效.根据我国39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4-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本研究分析了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教学经费的支出规模与结构,发现支出规模呈上升趋势,本科教学支出占大学总支出的比重相对稳定,生均本科教学支出占所在省份人均GDP的比重基本稳定且逐年增长;支出结构以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和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为主,呈现稳定的二元格局.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本科教学经费支出存在以下问题:支出规模相对不足;支出结构未实现多元化;地区间生均支出规模缺乏应有的差异,未充分体现各地区的人才培养成本差异;不同学科特色或隶属大学的支出无显著差异,加剧了大学的同质化倾向.因此,我国可以继续加大对本科教学的经费投入;不断优化本科教学经费支出结构;建立各地区差异化的拨款标准,统筹协调各级政府的拨款比例;扩大不同学科专业折算系数的差异,彰显不同一流大学的特色,以期更好地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和"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发展正经历深刻变化,办学经费也由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拨款的办学模式,逐步通过“财(财政拨款)、费(依据政策收取学费)、产(校办产业刨收)、社(社会集资)、贷(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筹资,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经费来源除政府拨款外,相当比例依靠办学收入已成不争的事实。办学收入主要是在校生学费(包括住宿费)收入及成人教育办学和各类办班收入,这部分经费一般已占到各高校全部经费来源的30~40%,若无该部分经费对学校财力的支持和补充,学校正常工作将无法运行。收取学费对高校是保证其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对学生家庭是一项比较重的经济负担.如何调整两者之间的矛盾这是高校收费改革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高等教育收费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弥补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且已经形成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高等教育投资格局。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当前高等教育收费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高等教育收费改革进行探讨,发现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并予以实施很有必要。1高校收费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1收费任务繁重。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种类越来越多,收费标准各异,再加上学生的特殊情...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的经费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维持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过去,政府拨款曾经是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经费的唯一依靠,但从80年代中期以来,高校的社会服务蓬勃开展,各种校办企业的收入、委托代培与自费生的学费收入,以及从1989年起普通大学生的学费收入等,已成为高教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已经从依靠政府拨款的单一渠道来源,变为政府拨款与学校自筹的多种渠道来源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如何有效地管理多校区,是众多新校区管理者面临的一个课题。在纵观国外高校校区管理模式和调查国内高校新校区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概括分析,从而给正在新建校区或将要建新校区的管理者一定的提示。  相似文献   

8.
高校新校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高校多校区办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遍模式.新校区的出现。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要积极探寻出适合新校区特点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属高校财政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7年.不同类属高校之间财政结构出现分化,中央管理高校和地方管理高校生均支出和预算内生均支出差距呈扩大之势,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倾向央属高校,地方高校主要依靠学费收入和银行贷款发展。中央高等教育财政在省域非均衡配置,中央财政主要投向中央直属院校和竞争性项目。按东、中、西部地区划分的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比例为1.84:1:1.29,生均社会投入比值为2.23:1:0.68,呈现“东高、西低、中塌陷”的财政投入格局。中央划转到地方的高校公共财政投入出现分化.一些省份的划转院校公共财政拨款持续下降。在落实财政教育投入4%目标的大背景下.建议增加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高等教育财政供给的总量.颁布国家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基本标准,提高生均经费拨款基数,设立专项资金化解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等,尽快扭转不同类属高校财政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发展正经历深刻变化,办学经费也由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拨款的办学模式,逐步通过“财(财政拨款)、费(依据政策收取学费)、产(校办产业刨收)、社(社会集资)、贷(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筹资,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经费来源除政府拨款外,相当比例依靠办学收入已成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体制变革,我国高水平大学的经费来源由单一的政府投资转变为多种渠道筹措.本文以“985工程”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的数据,从政府直接投资、服务与销售收入、科研经费和社会捐助四个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水平大学的经费构成及特点.  相似文献   

12.
China's 985 Project, which came after the 211 Project, is a key program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create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nd high-level research universitie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vested a total of RMB32.9 billion in special funds for phase I (1999-2001) and phase II (2004-2007) of the project, assisting thirty-nine universitie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985 Project,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level of its participating institu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re were improvements in thei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and their leading position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was further consolidated. There are still large gaps, however, between the 985 Project schools and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 terms of leading research and top-notch researche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985 Project has not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research models or research culture at the participating universi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selection procedures for 985 schools are not open to the public. The universities selected gain a variety of immense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benefits, whereas schools not selected have in many ways lost a fair opportunity to compete.  相似文献   

13.
德国版的大学重点资助政策“卓越计划”提高了受资助机构的科研资金收入,这些资金主要被卓越大学用于科研人员支出,博士候选人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群体。证据表明,受到“卓越计划”资助的德国卓越大学扩大了博士候选人的培养规模,科研发表产出继而提升。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历来视博士候选人为“科学继承者”,给予博士候选人正式的科研人员地位,在绩效导向和周期特性的大学重点资助政策背景下,体现出了更高的科研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进入"985"工程建设序列的研究型大学中随机抽取20所大学作为样本,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验证政府投资力度、政策支持力度、国家级专项投入力度与大学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揭示政府支持力度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政府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环境建设的带动下,日本大学兴起了新一轮创业浪潮,表现出创业企业数不断增加、创业领域广阔、创业类型全面、资金来源以自筹为主、经营业绩不断增长、未来发展方向明确等特征,标志着日本大学创业走上了正常发展轨道。日本大学的创业教育放宽大学教师的兼职限制和创业支持体系是具有日本特色的,也是日本大学创业成功的重要保障。日本系统的创业教育、完善的创业支持体系、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进、培育社会创业意识值得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6.
已有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探讨经费收入与学术产出的关系,但经费无法直接转化为学术研究成果,对于这一过程的“黑箱”还未有明确认识。本研究尝试分析经费支出对大学发展的影响机制并优化经费配置路径。基于2007—2018年间5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校际面板数据,研究采用逐步法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经费支出对学术产出的影响程度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直接效应来看,经费支出规模对学术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中介效应而言,经费支出通过专任教师、硕博士生、固定资产和课题等路径实现学术产出水平的提升,其中正高级教师、硕博士生和课题项目发挥着更大的中介效应。基于此,政府可继续增加对研究型大学的经费投入,并鼓励其多渠道筹措经费;政府还要减少经费使用限制,鼓励大学优化经费配置路径和方式,将更多经费用于教师、硕博士生等人员支出,并设置更多课题项目,从而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高经费配置效率,为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水平提供实证数据、理论依据和政策参照。  相似文献   

17.
“211工程”拉开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序幕,此后实施的“985工程”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系列政策,与之同行并存。历史制度主义将在原有政策核心逻辑基础上引入新规则的模式称之为政策层叠。经济基础的支撑条件、政治体制的决策基础、文化理念的认知框架三者的高度匹配与兼容,推动了政策层叠变迁的产生。这种政策间的耦合或相互兼容表现出既有政策对新环境适应性调整的结果,政策层叠没有演化为制度的再生产或者导致制度的崩溃,而是更多地趋向整合,演化为政策转换。对于统筹“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双一流”建设而言,在政策层叠演化的基础上,需要关注不同政策任务的统筹性、政策资源配置的分类方式、政策执行的制度环境,避免政策的分化以致增加政策变迁的成本。  相似文献   

18.
高校分类管理是推动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发展倾向的主要方法。本文借鉴经济学思想中的区位商思想,构建学科区位商,以自然科学类学科为例对“985工程”高校分类进行了探索,发现:(1)学科区位商客观展示了“985工程”高校学科发展水平及分层与布局;(2)学科数是检验学科发展水平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与其它高校分类法相比,区位商分类法具有内涵明确、参照标准可自由切换等特点。区位商方法不仅为探索高校分类管理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也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从时间序列变量中分离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的CF滤波方法,对浙江1978-2009年间包括实际GDP、人均GDP、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每万人口大学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在校生、毕业生、生均经费等在内的9个时间序列变量进行了消除趋势的处理,进而采用相关度研究和因果检验,对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基准周期退势后的GDP或人均GDP时间序列与退势后的其他7个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共动性和因果关系进行经验统计分析。通过对浙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和协动性分析,总结出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特征。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透视(笔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部拟建立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表明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期待已从学校层面上升到了国家意志层面。2011年9月底,39所"985工程"大学首度公开发布了各自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说明我国高教界已开始对社会期待和问责作出回应。尽管不能说各大学不重视,但它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信息平台、质量保障和管理监督的功能。作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重要举措,它还有待于从质量标准、报告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