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海陆分布及其热力差异的影响 ,使盛行风向随季节而变化的现象 ,称为季风。它会使天气发生明显的变化。由于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且面临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 ,热力差异非常明显 ,亚洲大陆及其邻近海洋的海陆分布形势 ,以及高空行星风系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 ,形成了亚洲特有的季风气候。亚洲季风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北起俄罗斯远东滨海区 ,经日本、朝鲜、中国 10 5°E以东地区 ,至东南亚、南亚等。根据季风所在的位置可分为东亚季风、东南亚季风、南亚季风。一、季风的形成(一 )海陆热力差异是东亚季风形…  相似文献   

2.
高梅 《地理教育》2006,(6):29-30
一、东亚、南亚 1.气候特点:东亚、南亚典型的气候是季风气候,分为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东亚季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南亚季风冬季少雨,夏季多雨,全年高温.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有所不同,东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南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相似文献   

3.
气候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季风”更是其中的重要板块。复习季风时,应将几种季风气候之间及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等作比较,还应将气候知识与农业、工业生产作联系。我们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以下问题展开教学:①全球有哪几种季风气候?它们的空间分布有什么共同规律?又有什么不同?简要表述各种季风气候的特征。②读“亚洲季风”图,分析一月、七月亚欧大陆的气压状况有何不同?这两个气压中心分别是怎么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主要应从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特点、特征、风向及控制气团来区别东亚和南亚的季风。  相似文献   

5.
热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特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非律宾群岛北部和南亚的印度半岛。亚洲大陆与印度洋、太平洋显著的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随季节变化而移动,是产生热带季风气候的基本原因,尽管成因相同,然而两半岛在季节划分上却有所不同。见下表: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季风概念的教学是季风形成、季风分布、季风气候等季风问题教学的基础。世界季风区域分布很广,我国更是一个季风盛行的国家。季风作为一种天气气候现象,和自然环境的其它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在地理专业中,有关季风问题的教学,不仅在作为基础课的气象学与气候学中是重点,而且在主要专业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以及云南地理等课程中也要涉及。  相似文献   

7.
亚洲 亚洲的地理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地域辽阔,地形高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突出,季风气候典型".亚洲大陆北部、东部由于地域辽阔,地形起伏不大,自北亚-东亚-东南亚,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明显而完整,地带性特征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来,同一水平面上只要有气压差的存在,就有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就会形成风。季风也是气压梯度力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一基本原理,以下分别叙述亚热带、温带海陆之间的季风与热带陆陆之间的季风成因。一、亚热带、温带海陆季风的成因亚热带、温带相近的纬度在不同季节海陆间高低气压中心的变化,改变了大气的三圈环流模式,也就改变了气压带和风带移动所造成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同为北半球或同为南半球的亚热带、温带大陆东部的陆地与海洋之间较为明显。同为南半球或者北半球的相近纬度的大陆东部,有  相似文献   

9.
高级中学和中专地理教科书,为了说明季风形成原因不只是一种,在教材“大气的运动”一节中以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为例(后面皆改说南亚西南季风),介绍其形成原因是:夏季,赤道低压带移至北半球,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等者对此存有异议,并就南亚西南季风形成的各种因素予以试探。  相似文献   

10.
季风是广大地区范围内近地面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明显改变的风。它在东亚及南亚地区最为盛行.并形成了较为典型的季风气候.这两种季风各具特点,也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不妨加以对比一下,便于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相似文献   

11.
一、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形成机理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从成因上看属于风海流。在印度洋北部,由于海域狭窄,位于北半球低纬度的东北信风不十分发达,而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形成的热带季风却占了优势地位。在北半球冬季(从10月至来年的3月~4月),亚洲大陆被强大的高压所笼罩,在北印度洋海面,盛行东北季风,孟加拉湾的海水流向西南,绕过斯里兰卡岛后,与阿拉伯海流向西南的海水一  相似文献   

12.
季风和中纬西风是影响亚欧大陆东岸天气和气候的两种重要的大气环流形式。可是人们在谈论东亚天气和气候时 ,多只着眼于季风环流而不谈西风环流 ,其实中纬西风对东亚天气和气候的影响虽不如季风大 ,但其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些地区的天气变化和某些气候特征的形成 ,都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强大的中纬西风由大西洋从西欧登陆 ,浩浩东进 ,先后经中欧、东欧、中亚直至东亚各地 ;蒙古、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无不见其踪迹。上述地区的天气和气候无不受其影响。在西风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 ,这些地方的天气往往产…  相似文献   

13.
暴雨和季风给南亚带来了可怕的洪灾,致使数千人丧生,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印度北部、孟加拉国、尼泊尔的大部分地区都淹没在洪水之中。遭受水灾的部分居民将此次的洪灾喻为记忆中最严重的灾难。此次的暴雨和每年从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将湿润空气带到南亚大陆大部分地区的亚洲季风(季节性改变风向的风)有关。虽然季风是可预见的,但是今年该地区的降雨量大的非比寻常。  相似文献   

14.
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没有的气候类型)有4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和苔原气候。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大陆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3种: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与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最大特点在于均势 ,均势通常指国家间权力分配大体均等的一种态势。均势有两种 ,大国竞争型均势格局和直接对抗型均势格局 ,分别以东南亚与南亚为代表。形成原因是两个地区在地理、历史、现实和各国自身政策选择这四点因素的不同。这两种均势格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中国在这两类均势格局中 ,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结合自身战略利益 ,积极扮演“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知识梳理】概况位置主体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范围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世界第一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洲。分区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自然环境地形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气候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  相似文献   

17.
南亚三字诀     
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南亚。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与亚洲其它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称之为“南亚次大陆”。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挤发展都有明显的独特性.是亚洲一个重要的地理区域,教师在讲述南亚这部分教材时.可以归纳为“十个三”,这样不但条理清楚,简洁明了,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  相似文献   

18.
亚洲大陆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这样的气候特征受其地形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一、主要气候类型归纳温度带名称成因特点分布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0之I’q热带沙澳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南北纬10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的季风移动(夏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风成因)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北纬100至北纬25“之间的大陆东岸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北纬25…  相似文献   

20.
一、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形成机制 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从成因上看属于风海流。在赤道以北的印度洋,由于海域狭窄,虽然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海区,但是受东北信风的影响远不如同纬度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低纬度海区发达。而是由于受到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即南亚季风占了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