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根据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我国广大青少年一股应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普通高中,一部分接受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预计到1990年左右,各类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将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在这种形势下,初中毕业班的学生如何“分流”,不仅学生需要对前途作出符合实际的选择,而且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这一重要的新课题,现在已经摆在初三年级全体师生的面前:妥善解决初三毕业生的“分流”,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经济建设各类急需人才,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合格初中的过程中,我们常熟市张桥初中不断端正办学的指导思想,逐步从“升学教育”模式转向“素质教育”,调整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使学校教育逐步形成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机制。我们在调查学生思想动态和了解乡办企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在初三年级学生中搞分流试验。1988年秋,我校与张桥袜厂和鞋桥服装厂联合开办了机织和缝纫初级职业班,由学生和家长提出申请,经学校和联办单位审核,有53名初二升初三的学生进入分流班。分流班半天上课,学习政治、语文、数学、体育等文化课和缝纫、裁剪、缝纫机修理、机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并没有彻底改变,中等职业学校难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成人教育仍以学历教育为主流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我们。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现行教育体制本质上的“双轨制”,即一轨主要以升学为目标,另一轨主要以就业为目标。由此形成了升学教育是一等教育,不能升学的才接受二等教育——就业教育的观念。而我们目前实行的“三级分流”的方针,虽然出发点是改变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状况,但在客观上却进一步强化了“双轨制”。从培养合格的21世纪接班人的目标出发,需要认真考虑改革我国的基本教育体制和结构。这样的改革要着眼于“合”而不是“分流”;这样的改革不同于现在有些地方办的“高二分流”的“综合中学”,即先按高考应试学文化,到高二再让看来升学无望的学生转学点就业技能的模式,也不是提倡所谓“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那是个模糊不清的提法。  相似文献   

4.
《南昌教育》2006,(6):32-32
2005年底到2006年初的短短数月内,曾经“红”极一时的南洋教育集团在各地的10所15年制(从幼儿园到高中)分校接连倒闭,师生被分流。  相似文献   

5.
今年年初,我国由若干大学组成的欧洲教育考察团,在德国汉堡大学与该校拜绪勒等教授进行了有关“高考”问题的讨论。德国没有像我国这样的国家统一招生考试,只有“资格入学”制度,但我使用这个词是为了示喻德国的高中毕业考试乃至更早的分流教育在本质上也蕴含着刚性的选拔职能。德国的教育行政与其国体制度相似,采用“联邦制”,即国家依据“基本法”对各州的教育进行宏观控制,而各州在办学结构、规模、学制以及大学招生等重大制度上均有“自治”的立法权。因此,高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6.
我看“分流教育”编者按:《人民教育》和本刊分别在今年第二期以显著的版面刊发了长篇通讯《面向全体天地宽———萍乡市上栗中学实施“分流教育”写真》。这一颇具规模与深度的报道,在省内外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分流教育”一时间不仅热在上栗县、热在萍乡,兄弟省...  相似文献   

7.
综合高中是指现代高中教育中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鼎足并峙且融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及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于一体的新型高级中学。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综合高中现已初步形成以下六种办学模式。(1)分段分流模式,即根据不同的学段进行分流。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二、一分段,高三分流”型,即“2+1”型;另一种是在高三下学期进行分流,即“2.5+0.5”型。  相似文献   

8.
从“普职分流”到“普职协调发展”是强化教育类型、优化教育结构的必由之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推动普职协调发展的新语境赋予普职分流新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期许。生态位理论视域下,普职分流到普职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普职分流“供给失效”、协调发展“重叠错位”以及分流与协调发展“割裂失调”的矛盾,面临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技术人才与学术人才、普职分离与普职融通的冲突。从生态位理论探析分流到协调发展的矛盾与冲突,寻找分流到协调发展的融通路径,是理论的应然之意;通过生态位移动、矫正、释放等途径,实现分流到协调发展的接轨共赢,是实践的应然之果。  相似文献   

9.
繁昌县孙村初级中学从1988年开始,将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结合起来,进行“二·二分流”学制的实验,收到了明显的办学效益。所谓“二·二分流“,就是将读完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流,一部分学生继续学一年,完成三年制学业,另一部分学生实行四年制,再学两年,并在三、四两个年级加进职业技术教育内容,统筹安排,学生既学完了三年制的初中文化课,又学了将近一年的职业技术教育课,并通过实习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后者学制就是“二·二分流”。  相似文献   

10.
构筑“申”字型教育结构体系顾善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完善教育结构,打通各教育系统的通道,构筑“申”字型的教育结构体系(如图所示),这是我国教育结构改革应走之路。“申”字型教育结构体系显示出以下三个特点:1.完整的结构。教育结构的纵、横向通道都打通,使...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五环式”电化教学结构孙江涛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它课的是:它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结果,沿着由“知”到“行”的顺序发展;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自身的课堂教学结构。经过几年的实验,我们根据教学整体的系统观点,以教育这个大系统为出发点,设...  相似文献   

12.
教育分流制度是进行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分流制度在精英主义倾向递减、平等主义倾向递增的维度上呈现出精英主义、竞争主义、课程主义、自由主义、平等主义五种类型。我国教育分流制度系统属于东亚型竞争主义教育类型,强调权威主导、能力本位与成就导向,属于强制分流的“学术型—晚分流”模式。当前我国教育分流制度面临三个方面的难题:一是尚未有效改善弱势群体在教育分流中的不利地位;二是教育系统的人才选拔机制容易引发过度教育竞争;三是缺乏使教育体系保持适度弹性的“软分流”机制。构建平等而卓越的教育分流制度,需要在价值诉求上达成制度正义与社会效率的深度耦合,在实践路径上协调好国家意志与个体需求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事件] 在农村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校的好教师,呆不了多久就被调往城镇学校,而新调来的教师往往是城镇学校分流出来的。最近,某县正值“教师进城”选考工作刚刚结束,有40名教师过关斩将“杀入”城里中小学任教,这项工作该县已连续进行4年多了。在西部某地一批当地城市学校落聘的教师也将被分流到农村学校任教。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闵行区坚持改革中考招生制度,探索“扬长分流,多种选择,走成功之路”的新路子,至今已有8年,终见成效——闵行区初中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告别了“一考定终身”  相似文献   

15.
在德国,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机构称为“基础学校”。学生到10岁左右一般完成基础学校的学习任务,经过两年“定向和促进阶段教育”后,就开始实行分流,即分流到文科中学、实科中学和综合中学之中,继续  相似文献   

16.
武警“分流”院校任职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涵丰富、外延宽广。武誓“分流”任职院校应深刻认识研究武警任职教育规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分析当前武誓“分流”院校任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努力在任职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点等方面统筹规划、重点突破,以构建科学合理的武警任职教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初三分流”是教育圈内新生词语,本为九年义务教育(初三毕业)后,分流到高中、职中或社会的编组过程。由于它的层面支撑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包容着未来社会对所需人才的定格,涉及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所以利用频率颇高,甚至被炒得有几分火热。实际上,“分”而不“流”或“流”而不“畅”的现象普遍存在,成了制约中职发展的瓶颈。笔者就怎样打破这个瓶颈,做好“初三分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这篇大文章略作浅说。笔者以为,初三分流至少必须从以下四个层面迅速展开方能见效。一、教育分流通过现代信息的传媒以及学校的教育,初三…  相似文献   

18.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启动两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院校应加深对“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实施校企深度融合和工学结合,加快“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教育》2000,(12):11-11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至立在第六届国家督学会议上讲话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督导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继续做好“两基”的督导检查工作,“十五”期间,要把“两基”继续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速度和效益、数量和质量、规模和结构的统一。不断巩固成果,使“两基”人口覆盖率有所提高,到2005年,义务教育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教育水平和质量都要跃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0.
“初三分流”——农村职教改革的突破口吉静梅《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告诉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相适应;进行教育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农村职教改革的突破口是“初三分流”。所谓“分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