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谐趣     
收到我班最漂亮最帅的男孩的纸条,同位向我斜眼,我也胆颤。绷着神经打开纸条:上课请小声说话。某生在作文中写到:“老师,您在114双眼睛的注视下倾吐着胸中的所有……”老师在114上大画问号一  相似文献   

2.
做学问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做学问最忌自以为是,信口开河。那么,何谓“自以为是,信口开河”?请听一个小笑话。有个“学问家”,曾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推出”陶渊明是个斜眼,还言之凿凿地论证道:“如果不是斜眼,在东边篱笆下采菊花怎么能看到南边的山呢?”  相似文献   

3.
雀斑女孩儿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谁会愿意在青春年少的脸上留些“小数点儿”呢?没人愿意,因为人们有这样一种观念——有斑的孩子不漂亮。我是一个脸上整天带着“小数点儿”却总也学不好数理化的女孩儿。这些“小数点儿”害得我侧目看人看了十几年,都快成斜眼儿了。侧目看人不是  相似文献   

4.
做学问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做学问最忌自以为是,信口开河。那么,何谓“自以为是信口开河”?请听一个小笑话。有个“学问家”,曾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推出”陶渊明是个斜眼,还言之凿凿地论证道“:如果不是斜眼,在东边篱笆下采菊花怎么能看到南边的山呢?”这的确让人哭笑不得,明明错了,去偏偏气壮如牛。于是想起了另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唐代酒价的故事。一次,宋代有位皇上曾就“唐代酒价如何”询问诸位大臣,先是无人能答,冷场半天后才有人答道“:每升应为三十文钱。”皇上便问“:爱卿何以知晓?”答曰“:杜甫曾有诗‘,速来将就…  相似文献   

5.
上一讲我向同学们讲了速读文章时目光注视文字有5种方法,具体介绍了“意群注视法”的训练。现在你一个视点能看几个字?如果已具备了一个视点看6个以上文字的能力,就可以学习“垂直注视法”。 垂直注视法。垂直注视法就是在阅读时,视线沿着每一页中  相似文献   

6.
出示:“他(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师: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生: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师:嗯!同学们看看,前面说“小心”后面又说“大胆”,这不是矛盾吗?想想这儿的“注视”可以换成“看”吗?生:我认为不矛盾!艄公观察、掌握水势,思考对付的方法,从而胸有成竹、破浪前行。他胆大心细,面对风浪是那样沉着。很明显,“注视”绝对不能换成“看”,注视是集中精力地看,要比看写得具体生动。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那大家再想想,这儿的“水势”能换成“水面”吗?  相似文献   

7.
画苹果     
星期天,四个好朋友,一大旱就在院子里摆好小桌子,准备画画呢。毛毛问:“画什么呢?”玲玲说:“我们来画苹果吧。”大家说:“好,好!就画苹果,看谁画得好。”毛毛很快画好了一个大圆圈,涂什么颜色好呢?他斜眼儿一看,玲玲正在给苹果涂绿颜色,心里说:“对了,苹果是绿颜色的。”他就给苹果涂上了绿颜色。刚涂完绿颜色,毛毛又斜眼儿一看,看见冬冬画的苹果是黄颜邑的,心里说:“哎,昨天妈妈买来的苹果是黄颜色的。”他拿起黄蜡笔又涂了一层。这时,丁丁拿着画,嚷了起采:“你们看,我画好了,画得像不像?”毛毛一抬头,看见丁…  相似文献   

8.
一位诗人曾说:“虚荣的人只是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却注视着祖国的事业。”其实,如果把自己的名字与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倒也不妨注视一下。但说到底,应该注视的是事业。古往今来的真正名人,是靠自己的实实在在的成就和影响立足于世的。这些伟大的名人自己并不谋求“大名垂宇宙”,不曾用一毫的心思去乞求官方或人们的赏识。他们只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甚至是为时人所不理解、不能容忍的奇思异想,为人类开辟了新的天地,他们的名字也就自然不朽了。所以要当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小写”自己的名字,“大写”自己该做的事业。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15个字)  相似文献   

9.
一个外号叫“老迟到”的男孩低垂着脑袋站在门口。大家斜眼偷偷一看,嘻嘻,松了口气。小辫子老师的视线转移到了老迟到身上,谈话照例这样开始了:“你为什么又迟到了?”“不知道!”“是不是起晚了?” “没有!”“病了?”“没有!”“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样的行为是很不好的?”“知道!”“以后不想改了吗?”“想改!”“那你说说为什么老是迟到?”“好、好像是———走走走走就迟到了。”老迟到努力回忆着说。他想起他走过修车的摊位时,蹲着看了一会儿;走到十字路口时,盯着看了交通警察大约有五分钟;路过一棵大树时,停下来“啾啾啾”学了一阵…  相似文献   

10.
财神     
谁也不知道,斜眼老汉供了个财神。最先发现斜眼老汉供了个财神的是他那个连考三年都没超过孙山的笨儿子庆庆。那天斜眼老汉正撅着屁股口中念念有词地一边祷告一边给财神作揖,恰巧被庆庆撞了个正着。"咦,都啥年代了,还信这一套?!"斜眼老汉吓了一跳。他急忙转过身边,两只眼睛斜斜地盯着儿子问:"你说啥?"你迷信!"斜眼老汉火了:"你懂个屁!我迷信?信啥就有啥。要不是咱家供着财神爷,咱家承包的鱼塘会年年丰收?你是少见多怪,那些个开馆子、办商店的家里都供着财神爷,你表叔是个大乡长,他家里还供着财神爷哩!人家供财神干啥?…  相似文献   

11.
引导学生注视“身边的物理”●付文成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除了常规教学措施外,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注视“身边的物理”也是一项重要措施。我深深体会到,引导学生注视“身边的物理”,应首先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问题。首先,教师对这种教学手段要有一个...  相似文献   

12.
一天文台的工作真无聊,秃头台长吃薯条。小王注视天文望远镜,模样就像开大炮。“台长,”小王突然叫道,“我发现了……”“魔鬼行星?别又像上次一样,只不过是落在望远镜上的一只苍蝇。”“不,”小王说,“我猜那大概  相似文献   

13.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一诗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尽人皆知的。据说,有个喜欢考证的人觉得该诗的“东”、“南”两字很有问题。他的理由是,陶渊明在东篱下采菊,所见到的只能是东西方向的景物;现在居然“悠然见南山”,足以证明陶渊明的眼睛有毛病,大概是个斜眼。  相似文献   

14.
时间洞     
从前,有一个很不爱惜时间的小男孩。他觉得自己的时间太充足了,就不愿意多花时间学习知识,他想:“过几年再学也不迟啊!”于是,他就用玩来打发时间。这事不久就被时间公主知道了。有一天,她来到小男孩面前,对他说:“小朋友,你觉得时间太充足了吗?那就把你的时间借给我吧!”小男孩斜眼看了一下时间公主,  相似文献   

15.
《考试》2005,(3)
两个斜眼的人骑马走在宾夕法尼亚大街上,正好撞上了。一个说:"你怎么不朝你走的方向看?"一个答道:"你怎么不朝你看的方向走?"  相似文献   

16.
上几讲我已向同学们介绍了速读时注视文字的四种方法:“意群注视法,垂直注视法、斜线注视法、波浪注视法”,接下来要讲第五种方法——面式注视法。 面式注视法就是用一个视点看一面文字的注视方法,它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速读法。掌握了  相似文献   

17.
相亲记     
老叔拿着一张纸进来。“同志们,这个周末有个面具舞会!说不定……会遇到合适的对象哦。”“相亲?”“切。”“老土!”“没兴趣!”……一时间,老叔只有识相地闭嘴,在稿件堆中听取蛙声一片。还是不死心啊,老叔飘到泰坦身旁,抚摸着泰坦的脑袋:“坦啊……”泰坦一个激灵,叉烧包“咕噜”滚到了地上。欲捡,伸出的油爪却被老叔紧紧握住,“要把握时机啊!老孤身一人……”“哼,”泰坦相当地不屑,“不了解了不是?追我的人海了,能站满整个编辑部!”月小小斜眼海陆空全方位打量编辑部,除开他们3人的办公桌椅子书架稿件,剩下的地方……也站不下什么人了。…  相似文献   

18.
我的邻居老孙头有个浑名———“铁板脚”,他一年四季都不穿鞋,用他的话说,耕田种地,也用不上鞋嘛。老孙头有个儿子,名唤小孙头,今年读初一。因为儿子住校,老孙头每个礼拜都要给他送米送菜。也许是儿子虚荣心作怪吧,他总是觉得老爸这双“铁板脚”越看越不顺眼。有一回,小孙头正上课,“铁板脚”来送米、菜。也不知是哪个捣蛋鬼大叫一声:“铁板脚”,引得教室里哄堂大笑。老孙头未生气,笑呵呵的。可这一笑,又露出了两排黄黄的大牙。小孙头斜眼打量着老爸,心中不悦,生气地说:“你以后可不可以穿上鞋子?没个样子,你要初中生之友快乐号别人笑杀我…  相似文献   

19.
注视星空与注视“心空”宋心美3月9日早上将近8点,当我夹着教案向教学楼走去时,竟发现操场和走廊上站满了议论纷纷的学生,一律把头吊得高高的注视天空。立刻,我也被日全食的壮观惊呆了,可班主任们已经在嚷着“早读,早读!”一群群地将学生往教室赶。校园又如往日...  相似文献   

20.
一 早读的时候,我看见了这本书。 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啊!肮脏、破旧,封面上有两个大洞,“语文”的“文”字只剩半个点,放风筝的小女孩,脸上多了两撇胡子,旁边奔跑的男孩则被戴上了一副滑稽的眼镜;翻开来,几乎每一页都折痕累累,空白处有各色污迹、数学演算竖式、原子笔画的变形金刚、歪眉斜眼的流氓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