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存心尽性     
匡章是齐国有名的不孝顺父母的人,很少有人主动和他交往。但是孟子却主动和他交往,还十分敬重他。孟子的学生们非常不理解孟子的做法,一天公都子问孟子说:“先生,匡章这个人,整个齐国都说他是一个不孝的人,您却同他交往,还十分善待他,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少年求学时期,曾经按照他父亲的嘱咐,放下数学功课,专门跟从名师研读我国的古代典籍《孟子》一书.杨振宁先生回顾说,《孟子》影响了他的一生.杨振宁为什么这样推崇孟子呢?我们知道,孟子是我国最早提出“知性则知天”的古代思想家,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见《孟子》的《尽心上》篇)孟子把个性的发展与解放,放在整个自然、社会的宏观背景下来认识,对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研究,都有很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省委同意我省筹建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消息,象一阵春风吹遍了星沙內外,桔子洲头。文艺界闻风而动,带头发动义演,不少著名演员登台献艺,剧场开始活跃起来。十二月十三日,省京剧团在海员俱乐部举行义演时,有个老大爷一个人买了四十多张戏票,有人问他为啥买这么多,他回答说:“我听说这是为筹建少年儿童图书馆义演。我只这么点钱,送到图书馆去吧,不好意思,不送去吧,我心里又老惦记着这件事情。想来想去,我决定多买点戏票,表示我对孩子们的一点心意”。当人们去打听他的姓名和地址时,他连忙搖着头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微不足道。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4.
四孟子怎样凭借他观察問題和考虑問題的方法来駁倒論敌說服对方呢? 一次孟子跟齐宣王談外交,談到大国要爱护小国。齐宣王說:“寡人有疾,寡人好勇。”他认为有好勇的毛病,所以不能爱护小国。孟子又跟齐宣王讲到救济穷苦无告的百姓,他說他做不到,因为“寡人有疾,寡人好貨(爱財)。”齐宣王又說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梁惠王下》)照齐宣王的看法,这些毛病跟要做的好事是相对立的,自己有了这些毛病,就不能做好事。孟子不是这样看,他引《詩經》来証明  相似文献   

5.
存心尽性     
《出版参考》2005,(9):30-30
匡章是齐国有名的不孝顺父母的人,很少有人主动和他交往。但是孟子却主动和他交往,还十分敬重他。孟子的学生们非常不理解孟子的做法,一天公都子问孟子说:“先生,匡章这个人,整个齐国都说他是一个不孝的人,您却同他交往,还十分善待他,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孟子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了孔子的法律思想.孟子以“仁政”为其法律思想的核心,他的“民贵君轻”和“诛暴君”等思想都是对原始民主的集中体现,这也为后世起过积极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何顺 《大观周刊》2012,(24):255-256
“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德治”“重民”思想的发展;孟子的仁政思想以“性善论”为前提,主张“人性本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认为,教育是实行“仁政”的重要手段;孟子“仁政”思想的目的是为民。  相似文献   

8.
梁剑 《兰台世界》2014,(2):123-124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全面阐述了人性的问题,提出了“性善论”观点,认为人性本善,而且这种善是先天赋予的.孟子通过“性善论”,强调要对人进行道德思想教育.本文透过孟子“性善论”观点之本源,深入阐述道德思想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9.
今年初《光明日报》发表的《钟敬文教授对研究生的日常教育》一文中写道 :“一位当代诗人 ,酷爱新诗 ,60年代在中文系听他的课一年 ,他送了一本新诗集给钟老 ,颇有私淑之意。”何谓“私淑”?此词源出《孟子·离娄下》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 ,予私淑诸人也。”赵岐注曰 :“淑 ,善也。我私善之于贤人耳 ,盖恨其不得学于大圣人也。”这是孟子因未能亲炙受教而抱憾 ,可见称“私淑” ,有两个基本要素 :私淑的对象是值得尊为师者(没有时空限制) ,自称的学生并未亲自受业(跟随老师学习)。以之与上文衡量 ,相去甚远。第一点钟敬文无疑是作者心…  相似文献   

10.
《孟子》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风格明畅,语言犀利,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那些记叙孟子与人辩论的文辞尤其出色,富有雄辩性和说服力。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善辩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孟子从儒家的立场出发,宣传他的“仁政”思想,他既要驳诘同自己观点不同的其他学派,又要说服各国的君主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因此,学习借鉴孟子灵活多样的论辩技巧,对于  相似文献   

11.
《文汇报》1984年9月17日登载闻纪之的文章《对<义利之辨>的思考》,认为孟子并非不言利的代表人物。文章说: 孟子,历来被视作崇尚义而不言利的代表人物。确实孟子在见梁惠王时是说过:“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他还那样起劲地“辟杨墨”,从墨翟的“兼相  相似文献   

12.
晓言 《中国广播》2006,(6):76-76
某报在2月17日“更正与说明”栏中说,该报有文引用孟子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错了,应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其实该报的原引文是对的,更正反而错了。孟子的这句话出自于《孟子·告子下》,原文是:  相似文献   

13.
柴秀波 《兰台世界》2006,(23):57-58
孟子作为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十分重视教育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尽心上》),由于他对教育的重视,决定了他对教育者也提出许多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对于今天的教育者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孟子从教育者的知识素养、职业道德和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育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对教育者知识素养的要求。孟子认为,优秀的教育者应该学养丰厚,知识渊博。他说:“贤者以其昭昭,使人…  相似文献   

14.
有人问李贽说:“朱子曾经说过只有宋儒才是继承了孟子、得到了道统的真传,先生觉得这种看法对吗?”李贽说:“这怎么能是事实呢?道对于人就像是水在地里一样,水在地里,道也在人身上,人追求道就像是只要挖井就可以得到水一样,怎么会只是在少数圣贤中间相传授呢!道学家认为只有宋儒才算是承接孟子的道统,那么秦汉以后,宋代之前的,中间数千年,那么多圣贤之士都在干什么呢?这只不过是他们妄自尊大的表现罢了。”他的学生接着问道:“先生认为道不离人,可是能够  相似文献   

1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出《孟子·粱惠王上》,是有名的“齐桓晋文之事”,章中的一句话。孟子到齐国,齐宣王向他询问春秋吋霸主齐桓公(小白)和晋文公(重耳) 称霸诸侯的事,流露出钦羡之情。孟子以“王道”相对,避而不谈“霸道”。他在劝说齐宣王推恩保民实行“王道”(即儒家的仁政)时,说了下面几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上句第一个“老”字用作动词,作“敬爱”讲,言敬爱自己的父母也应该敬爱别人的父母。下句第一个  相似文献   

16.
那一行字     
有这样一张字条一直用心珍藏,"心意收下,钱退回,谢谢!" 一位时任副厅级领导干部的父亲去世了,作为下属又是同一个单位同事的我们去其家里探望,临走时将一份"心意"留给了他的爱人.其父亲出殡那天,我们去殡仪馆送殡,临近中午,副局长备了几桌饭菜,请大家用餐,到场的人没有推辞.几天以后,局办公室副主任来到我们办公室,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张纸条,上面有一行副局长本人手写的工工整整的字迹,"xx:心意收下,钱退回,谢谢!"随即,办公室副主任将我们送给副局长爱人的钱如数退回.  相似文献   

17.
《孟子》是四书系统中的一部。关于他的作者,一说是战国时期孟子自著,另一说是孟子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还有一说是孟子弟子极其再传弟子的记录。关于它的篇数也有争论,东汉赵歧首先将《孟子》内篇七篇并为之注,每篇为上下卷,凡十四卷,拒斥外书四篇。赵注之后,对此书注者虽然很多,然而遗失者不少,今天所能看到的寥寥无几。清代以后,为此书作注的人更多,但不乏有人利用孟子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从而使其失去原有的意义。现代海内外研究《孟子》的也颇为可观,由于条件有限,对其不能一一观之。所以,本文定名为《<孟子>研究所见录》,只对笔者所…  相似文献   

18.
战国是我国古典散文发展的辉煌时期。出现于此时的诸子百家,如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是古典散文的杰出作家。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人物,由于儒学在整个封建社会的独尊地位,所以有着亚圣之称的盂子的散文对后世的影响比起其他诸子来似乎更大更广泛。刘熙载《艺概》说:“韩文出于《孟子》”,“昌黎接孟子知言养气之传”,“东坡文亦《孟子》,亦贾长沙”,“王介甫文取法孟、韩”。可见韩愈、苏轼、王安石等这些唐宋古文大家的优美散文,也大多取法《孟子》,与孟文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这不仅仅是因为后世的文章家因好孟子之道而爱孟子之文,更主要的是因为孟子散文确有其独特的风格特色,足以成为后世文章家的典范。下面具体谈谈孟子散文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文摘     
李肇星——诗人、国人、家人外交部长李肇星是山东胶南人,今年64岁,至今仍然留有浓重的山东口音。他幽默地说:“山东口音也确实难改,因为它是孔子、孟子、墨子、孙子的口音,历史的积淀太重了。”幼年的贫寒生活使李肇星性格朴实、执著。而作为诗人外交家,他又是个情感丰富的性情中人。因为外交事务繁忙,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没有能守候在她身边。母亲的最后一句话是“要回家”。这句话,让李肇星永生难忘,这个“家”,也许仅仅指他胶南的家,还有一个名叫“中国”的家。他在为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而作的那首诗里写道:在昨日的创伤里,/在今日…  相似文献   

20.
杰出的思想家孟子晚年与学生一起著述,总结自己一生的思想活动,编纂了《孟子》一书,在中国文化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地位。今天我们以当代眼光透视这部文化经典,可以与当代档案文化接轨,并且对于当今的档案文献编研有直接的借鉴作用。一、编纂主题理念:服务于当代孟子作为儒家“亚圣”人物,对于孔子的文献档案编纂理念有深刻的体悟。孟子十分推崇孔子所作的《春秋》。《春秋》是一种史官大事记,实质上即是官府档案;是孟子最早肯定了孔子作《春秋》的贡献。他在《滕文公》中写道:“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