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城追忆》(下称《追忆》)是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于2001年创办的一本档案史料季刊,至今已历8年,出版30余期。《追忆》名字起的好,顾名思义,紧扣西城,重在追忆,既强调史料的地域性,又注重内容的真实性与文章的可读性,故很受各界读者的欢迎和追捧。  相似文献   

2.
追忆春天     
《追忆春天》拍摄的是一位慈祥的老大娘倒背着双手,出神地目视着一辆婚礼彩车。大娘的内心世界是高兴又是复杂的,从面目表情和衣着来看,大娘的晚年是幸福的。面对彩车,她当年结婚时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作品通过今昔对比,歌颂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追忆春天》对被摄主体的刻画是成功的,我想每位读者看到这幅作  相似文献   

3.
上海形成千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上海曾经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上海又曾经以繁华闻名于世。上海的崛起,是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还是独特的社会环境,抑或是其内在的经济地理条件加上外来因素?对此,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各有独到的见解。《追忆——近代上海图史》(以下简称《留史》)将把您带到上海的过去,以近700相真切的画面,供您欣赏,令您思索,从而面对上海的现在,展望上海的未来,启发为上海这座美丽而神奇的城市作出贡献的热望。《留史》据上海市档案馆提供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图片资料编写。通过珍…  相似文献   

4.
3月20日,上海市档案局馆与永乐文化传播公司联合拍摄的百集电视系列专题片《追忆-档案里的故事》,举行了开播仪式,并从3月24日起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连续播出。作为远东第一大都市,真实的历史的上海旧貌究竟是怎么样的?近年来为什么能如此强劲地刮起一阵阵怀旧之风?它的魅力来自何方?《追忆-档案里的故事》或许能给观众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该片依托上海市档案馆的丰富馆藏,包括档案史料、照片、影视资料和大量的采访、实地拍摄等手段,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给人一种不容置疑的历史真实感、凝重感,而画面清新流畅、解说优雅动人,在宏观反映近…  相似文献   

5.
论“驾驭”文字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著名语言学家、编辑家陈原先生根据他在一次全国编辑讲习班上的报告改写而成。作者对编辑提出种种要求,希望编辑驾驭文字的艺术,成为语言艺术家,甚至是语言文字运用自如的巨匠。言深意长。本文收入上海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陈原著《语言和人》一书的第10章。十分感谢上海教育出版社和作者,热情同意发表本文,以飨本刊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6.
《文汇读书周报》1996年一二月摘要发表了两章《追忆逝水年华》,现在全书已由北京三联出版,但在出书前一两年,书中提到王浩、周珏良、许国璋、吴景荣、王佐良几位学长,又都随“逝水年华”而去,加入了古人的行列。因此,对健在的师友或他们的子女,我就赶快把书送去,并且加上几句题词,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同志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今年是他一百一十岁冥寿。我在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追忆与思念——纪念叶圣陶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一文后,还想起叶圣陶先生与周恩来总理的二三事,现补叙于后。  相似文献   

8.
2000年上海双年展及各类外围展几乎囊括了中国当代先锋美术家的主要代表作品。其时,业内人士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什么时候去上海?”——此次展览的轰动及影响深远可见一斑。《中国上海2000年双年展及外围展文献》全方位地摄取了本次展览的各种图片、文字、数字资料。此书的出版,对中国当代先锋美术的研究、学习者而言,无疑是一桩幸事。  相似文献   

9.
据上海《书业行情》报道,上海各出版社去年最畅销的一种本版书为: 上海人民出版社:《政治经济学教材》(第8版),发行45万册。上海三联书店:《世界精典随笔系列》,发行10万册;上海文艺出版社:《刘晓庆:我的自白录》,发行43万册;上海文化出版社:《世界文学随笔精品大展》,发行4.5万册;上海音乐出版社:《钢琴基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汉字应用辨误手册——容易用错的字和词》一书。该书作者贺师尧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抗美援朝时期,曾作为特派记者赴朝战地采访,并先后任职于北京出版社、《经济日报》、《经济周刊》等,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近50年。近十余年来,他把平时在报纸、书刊、电视荧屏以及社会上经常碰到的文字毛病,随手记录了下来,并吸取、参考一些现有资料和研究成果,系统地编写了该书。  相似文献   

11.
《新上海档案》2004,(11):29
11月5日,由上海市档案局馆与上影永乐文化传播公司联合摄制的百集电视系列片《追忆——档案里的故事》第三辑30集,在上视纪实频道晚8点的“星期五档案”开播,并将连续播出至年底。  相似文献   

12.
在一本不足一厘米厚的小册子里,追溯中国古典文学几千年的浩翰往事,仿佛是不可能的事,美国学者斯蒂芬·欧文的《追忆》稍稍例外,虽然不像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那样用了七卷笔墨、二百万字仿佛是写了一辈子,但从1984年讲座到1986年初版,仍可说有他40岁以前的全部体悟囊括其中,这位著有《初唐诗》、《盛唐诗》、《传统的中国诗与中国诗学》、中文名为宇文所安的哈佛大学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在这部中译本不足170页的著作中,轻擦去蒙在石碑与箭镞、时间与往昔之上的积尘,借了典籍、碎片和记忆,在文明延续与文化递传过程里,讲述他所承认的“永远不能完整”的“有生命”的过去。时间在两岸呈现出奇异的光芒,其见识的锐敏、深邃,仿佛引我们溯流而上的水。  相似文献   

13.
老报人徐铸成新著《报海旧闻》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国解放后第一次出版新闻工作者的回忆录式著作。《报海旧闻》共约25万字,它以作者的见闻,经历为主,介绍了我国近代不少报纸及新闻工作者(包括作者自己),记述了旧中国的社会相及某些达官闻人的言行。它是一个老报人对过去的追忆,也是一个老报人对过去以及今天的新闻事业的思索。作者笔锋纵横驰骋,或客观描述,或批评指点,似无布局,又安排有致,读来引人入胜。旧中国的私营报纸五花八门,从业人员形形色色。介绍、研究、总结这些旧报纸和有影响的报人,既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培养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需要。《报海旧闻》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作者在《大公报》任职近20年,因此对《大公报》谈得更多些。解放前的《大公报》的政治立场是有问题的。但它在办报业务上也确有特色,比如刊登新闻多,重要新闻处理得  相似文献   

14.
千秋出版社     
《出版史料》2006,(3):48-49
姜德明《〈不惊人集〉的下落》一文的末尾写道:“在徐懋庸的旧著中,当以《不惊人集》最稀见……出版这本书的上海千秋出版社则不见史载,好像也没有出版过什么书。”姜先生这篇文章被编入他的代表作之一《新文学版本》,被编入任继愈主编的《中国版本文化丛书》,2002年12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足见此文的分量。弄清“千秋出版社”,至少可以对上录姜文予以充实。千秋出版社的社址设在上海卡德路153弄4号,1933年6月创刊文学半月刊《千秋》,金民天编、钱春浓助编。这家“千秋出版社”与鲁迅有过来往,1934年5月23日鲁迅日记载曰“午后得千秋社信…  相似文献   

15.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读《根系中华》朱丽兰由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皖上海分院、文汇报和安徽教育出版社共同组织编写的《根系中华》一书,以质朴无华的文字,描述了66位留学归来的著名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他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和强国...  相似文献   

16.
在《收获》2007年第四期,其50周年的纪念特刊上,生于70年代的安妮宝贝追忆着她的故乡。《世纪之约》是特别为她量身定做的栏目,在此之前,她的作品《莲花》曾因为在《收获》上发表而遭遇冷眼,人们花了很长的时间才适应《收获》发表这样的文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的2012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于8月15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帷幕,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作为参展方之一,携带近百种精品图书,精彩亮相于"高校展览馆区"。作为上海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出版社联合体历来都是上海书展的热门区域,沪上各家知名高校出版社都在展览中推出了极具本校特色的各类图书,因此吸引了大量的阅读爱好者。而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则在此次书展中给广大读者朋友们精心筹划了一系列高品质的养生保健类图书。作为沪上唯一一家军队医学专业高校出版社,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既具备  相似文献   

18.
出版社办期刊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在我国近现代出版史上 ,是一种普遍现象。目前在我国一批很有影响的期刊就是出版社创办的 ,如人民出版社的《新华文摘》、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当代》、甘肃人民出版社的《读者》、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故事会》等等。但是 ,出版社要从办期刊上寻求新的发展 ,还是这几年来逐步形成的共识。新闻出版署为了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从出版业的发展战略上作出了启动“社刊工程”的决策 ,把出版社办期刊作为一项工程来组织实施 ,并从政策上加以扶持。“社刊工程”的提出 ,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而是确实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期…  相似文献   

19.
(记者 晓娟)《大腕》、《刮痧》、《壮志凌云》、《吕布与貂禅》,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如今在现代出版社的“梦剧场”系列图书中找到了永恒栖所,与影视互动的图书成为该出版社的一大亮点。 影视互动图书是一种把胶片和立体图象事物转化成用纸制媒介做载体的图书形式,也是一种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转化成无限永恒文字,真正为大众所喜爱并收藏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全国新书目》2014,(12):72-72
《红楼梦》丝绸密码 李建华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9787543964136 2015—01 32.00 本书是即将播出的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同步配套图书,作者带领读者细读中国经典名著《红楼梦》,追溯出《红楼梦》中的历史原型——江南三织造,把《红楼梦》从纸上的文字转变成现实历史的经历,依托中国经典将中国历史上丝绸机构的历史变迁娓娓道来。全书于繁复的史料和文字中洞幽发微,细数出《红楼梦》之外中华丝绸的绝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