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研究生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生教育应当收取学费,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应建立在研究生教育是私人产品的基础上,学费是学校根据学生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所确定的市场化价格。研究生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应同时考虑以下因素:(1)基础研究是典型的纯公共产品,应用研究有更多的私人产品的属性。(2)研究生教育所颁授学位分为学术性与职业性学位两类。(3)不同的研究生教育方式具有不同的成本特点,教育过程可以明确划分为以课堂教学为主和以研究为主两个阶段。(4)国防研究生教育属于典型的纯公共产品,国防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以及高级军事人才的培养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5)财政经费给予研究生资助的主要性质应当是研究生工作的工资。这一理论可称为多因素市场决定论。  相似文献   

2.
对最近十年内国内外研究生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关于研究生收费的理由问题国内文献已经基本解决。如果以成本分担理论为基础,则生均成本的计量和分担比例的确定,是研究生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中的难点问题,也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从研究生教育的产品属性、学费性质和学费定价等维度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学费定价理论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我国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应当由“研究生教育是否应该收费”转向“研究生教育如何收费”,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定价机制和成本计量方面的研究,并尝试将其他准公共产品领域的定价理论和方法合理地运用到研究生教育学费定价中来。  相似文献   

4.
标准生均成本应成为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数量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成本补偿机制下,高等教育学费定价虽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生均成本仍然是学费定价的重要依据,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学费制度都以生均成本为基础.在学费定价实践中,由于生均成本计量的争议与困难,使得学费制度及其生均成本法受到多方质疑.提出在学费定价中,以标准生均成本代替实际生均成本的设想.标准生均成本类似于社会平均成本,应成为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数量基础,也是一种新的学费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生均教育成本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高等学校职能和会计科目管理区分成本对象,根据配比原则可将高等学校成本分为教育成本、科研成本、社会服务成本和“杂项成本”四类。在确定“杂项成本”、科研成本和各类奖助学金不属于研究生教育成本之后,我们发现目前国内课程学习阶段的研究生生均教育成本与本科生接近,没有倍数差别,可以按1:1考虑;研究阶段研究生生均教育成本为0。如果采用成本补偿理论作为学费定价的理论基础,按同样补偿比例研究生和本科生学费应当基本接近。比较研究支持了这一结论。此外,成本分析表明生均教育成本并不一定随教育级别的提高而提高,研究生教育成本可能低于本科生教育成本。  相似文献   

6.
对教育成本的深入分析表明 ,是学费和财政经费决定了生均教育成本而非相反 ,应用成本补偿理论中的成本决定法确定合理学费的方法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合理学费应由教育消费者依据教育投资私人收益判断 ;财政拨款应由政府依据教育社会收益判断 ,并据此确定大学生均拨款。确定成本约束下的市场化互补模型作为向成本补偿理论本义的回归 ,清晰地解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各方如何依据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负担教育成本比例的问题 ,同时透明、公正、高效地解决了中国高等教育中分工形成和合理分类发展等多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由于计量目标差异,教育成本有两种不同形式:基于成本管理目的下的实际成本和基于学费定价目的下的标准成本。学费定价和教育成本有着必然的互动关系,生均教育成本是学费定价的重要基础,但学费定价应该以标准成本为基础。由于学费定价的复杂因素以及教育成本计量的困难,教育成本不能成为学费定价的唯一决定。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对留学生的高等教育服务具有较少的公共产品属性 ,可将其确定为私人产品。成本补偿政策不是留学生学费定价政策的理论基础。应允许高等学校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自身教育质量、教育理念、地区、专业等因素 ,自主确定留学生学费并允许赢利。对留学生的高等教育服务可能产生的外部收益具有可分割性 ,据此应取消公费与自费留学生的区别 ,并将目标外部收益分割操作 ,以确定留学生资助政策。据此思路 ,内地对港澳台学生的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也应调整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多因素市场决定论,引入校内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针对硕士、博士学习阶段以及学术性、职业性的不同学科特点完成北京大学研究生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个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同于成本补偿理论的参考政策模式。方案表明多因素市场决定论的实际执行方案操作简单,暂时不需国家增量资金投入,同时对于保证基础研究领域研究生生源更加有效;也有助于院校建立提高学术及教育质量的内在机制,不断提高办学效率;有助于院校面向市场扩大职业性研究生培养规模,健全研究生教育中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学费定价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其变动需资助政策的配套跟进,以确保效率和公平。根据生均学费占人均GDP和生均资助额占生均学费两个指标,可以归纳出学费定价与资助的四种模式: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高学费/高资助模式、以德国为典型代表的低学费/高资助模式、以中国为典型代表的高学费/低资助模式和以印度为典型代表的低学费/低资助模式。四种模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其效率和公平的取向不尽相同。我们应根据国情特征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进行恰当模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费标准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学费标准的形成要依据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我国公立高校学费标准对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体现,存在着理论缺失和实践困境.政府确立合理的学费标准区间,完善学费延迟支付制度,学校按照市场机制在学费标准区间内制定学费标准,是破解学费标准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投入来源结构不均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职业教育经费短缺、投入不足的问题中,其经费来源结构不均衡是其关键,集中表现为: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日益弱化、职业教育学费占总投入比例偏高、社会力量投入不足且不稳定。因此依据职业教育“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落实政府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投资方的责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为求学者提供接受职业教育良好平台,同时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鼓励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资。  相似文献   

13.
生产准公共产品、关联品和体验品的大学,在组织性质上不同于生产私人产品、非关联品和搜寻品的企业。适合企业的边际成本定价机制完全不同于具有混合型官僚组织特性的大学定价模型。学费政策的制定要综合考虑不同类型高等院校学费形成机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学费二元结构是公办和民办高校产权差异和学费制度差异的反映。公共财政不足造成了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的二元规制、市场的二元分割和市场功能定位的分化。这导致学费定价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差异与质量的差异不对称、个人投资收益率的差异扩大、学费的资源配置功能弱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其指导思想,其不利于先天禀赋不足的学生,其社会福利效应逐渐降低。在公共财政能力已经增强,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背景下,应该取消对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的二元规制,加大民办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民办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强民办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消除高等教育学费二元结构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教育产品的属性是学费定价的基础。由于教育产品属性具有可变性,所以学费水平应随教育产品属性的变化而调整。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的外部性有所强化,竞争性和个人收益有所弱化,其公共属性正在增强,因此,中职教育由收费走向免费是合理的。管理部门应树立学费动态定价的理念,关注教育产品属性的变化,及时调整其学费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共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高等教育是具有正的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支持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公共财政应对民办高等教育予以支持。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是我国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前提。民办高校分类的标准可以从举办者的初始投入和追加投入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办学者节余、以及学校终止办学时的剩余资产三者的最终归属属于举办者还是学校或社会公益来判断。在资助方式上,政府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可以从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两类来实施;在资助主体上,主要由地方财政负担,中央财政给予必要支持,且不同地区可依据实际需要和财政能力做出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Education researchers have explored the marketisation of schools resulting from neoliberal education policy, but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markets.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services, such as private tuition, are delivered outside of school but designed to improve performance within it. A small body of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ivate tuition market in the UK and the USA is burgeoning, and that students’ access to this service is differentiated by region, class and ethnicity. These emerging demand-side analyses are vital, but they cannot tell us about the educ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that shapes the supply of private tutoring services.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is lacuna through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manuals, published as part of the developing tutoring support industry, that are designed to guide would-be entrepreneur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rivate tuition business. This analysis excavates manuals’ treatment of: tutors’ motivation to work in the sector and their competence to do so; strategies to be employed in the marketisation of tuition services; and the need to build trust to ensure business legitimation in an unregulated industry. In conclusion, the article sets a new agenda for research into fast-developing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markets that explores: (i) the dynamics of this expanding educational workforce of private tutors; (ii) the ways marketisation addresses and augments parental anxiety about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iii) the need for safeguarding and quality control in private tuition.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mploys a simple enrollment demand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regional market environment of a private, church-related, comprehensive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offering undergraduate, graduate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e focus is on price and cross-price elasticities of demand as measures of the competitive threat posed by prominent public and private educational alternatives within the region. We find a significant competitive threat coming from the private sector within the region. This competition raises the net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education at this institution to well above unity. We conclude that tuition price subsidie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managing enrollment demand at this institution. [JEL J3, J24, J41]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公共产品"吗?--对一个流行观点的质疑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作者从界定外部性这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出发 ,探讨了公共产品的判断标准及其与外部性的关系。教育的产品属性依赖于它被提供的方式 ,同一层次的教育既可能是公共产品 ,又可能是准公共产品 ,还可能是私人产品。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只是政府补贴教育的一种特殊制度安排。在市场日益介入教育的情况下 ,政府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育补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