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晓莹  李旭辉 《情报探索》2012,(3):87-88,122
以安徽省农村调研为基础,概述了农村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揭示了信息不对称问题造成的影响,提出了改变农村信息不对称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堪忧,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以及市场结构不合理加剧了“柠檬”问题的危害。治理信息不对称主要是确定由谁承担食品质量信息的发现成本和占有信息租金这两个问题。通过4种模式比较分析,建议大力发挥中介机构在食品安全博弈中的裁判作用,政府则通过着重监控“裁判”实现对食品市场安全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透明度指数可以评价各监管主体的监管信息透明度水平、规范其信息公开行为,从而缓解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本文首先通过大量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案例,并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专家论证,确立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透明度指标体系。之后根据德尔菲专家的打分,基于ANP计算出各指标的相应权重。最终建立了具备综合性、实用性和可复制性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透明度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4.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农村市场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沈梅  杨萍 《情报科学》2005,23(3):359-361,366
本文拟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结合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及信息自身的特点,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对农村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农村市场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梅  杨萍 《图书情报通讯》2005,(1):12-13,34
本文拟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结合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及信息自身的特点,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对农村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流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来农村劳动力市场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使信息优势方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中发生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增大,增加了城市社会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甄别机制,加剧了信息弱势方的城市相关主体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发挥政府在信息搜集、加工方面的规模效应,由政府推动农村劳动力社会信息体系的建立,能有效地缓解外来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促进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出发,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食品市场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以及公共物品带来的食品市场失灵。研究了包括政府、厂商和消费者的生产安全食品的模型和基于社会净收益最大化的食品安全治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以政府、厂商、消费者和社会第三部门耦合互动的食品安全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维持健康以及发展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尤为重要。随着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食品安全已成为广大人民关注的焦点。经济学理论认为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是不足以解决的。从食品市场在解决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以及外部性等方面的失效问题展开,并借鉴发达国家相对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提出了弥补市场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相关措施及建立健全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息不对称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入手,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以信息经济学理论解释信息不对称下农民工劳动力市场出现农民工和普通劳动者同工不同酬、同单位不同保障等现象,信息不对称成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谐转移城市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食品安全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信息不对称这一前提,应用委托代理理论,在介绍传统引致食品生产厂商选择高努力水平生产的价格激励机制基础上,引入监管者介入条件,探讨了激励监管者选择期望监管频度的内在机理,最后对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进行了一定的理论解释.研究结论表明,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对选择变量的设定,激励食品安全行为主体按最佳的期望行为进行决策,进而提升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