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中的ADF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了黄山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黄山市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黄山市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分别带动黄山市GDP增长约0.45和0.05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黄山市经济增长与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黄山市应加大旅游投入力度,制定旅游与经济发展的长期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取1991--2010年统计数据,借助Eviews6.0软件,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模型对GDP与旅游业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旅游业与GDP之间不仅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动态协整关系,而且旅游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能够带动经济增长0.39个单位,同时,两者之间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从长远战略角度考虑,加强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三亚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988—2013年旅游业总收入和GDP作为衡量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指标,利用Eviews计量统计软件通过ADF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构建回归模型,对三亚市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三亚市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旅游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长期而言,旅游收入每变动1个单位,GDP将向相同方向变动约0.8个单位.  相似文献   

4.
利用河南省1978-2010年的样本数据,采用协整分析、VECM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了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碳排放分别与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与GDP之间的经济计量模型,运用协整理论及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湖南省是否存在"旅游主导"经济,或者"经济带动"旅游业发展,并通过模型检验研究了湖南省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额度。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存在旅游主导经济增长,国内旅游收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高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经济增长对入境旅游业发展有显著影响,但对国内旅游发展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以旅游经济和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对南京市旅游收入与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进行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后,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旅游收入、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长期看,南京市旅游收入与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之间构成均衡关系,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南京市旅游收入将平均增长0.369%;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每增长1%,南京市旅游收入将平均增长0.846%;从短期看,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对南京市旅游收入的增长影响不明显,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对南京市旅游收入的增长影响明显,短期弹性为0.871。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南京市旅游接待人数增长是南京市旅游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7.
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85—2009年的经济数据对福建省行业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经济增长和行业收入差距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行业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8.
选取1988-2011年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格兰杰原因,城镇居民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每增加1%,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将提高0.338 44%.因此,可通过提升可支配收入水平,增强居民出游动机,进一步完善假期制度及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措施带动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福建省1981~2006年度的经济数据,根据协整理论对福建省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唯一的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对外贸易出口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出口是外商直接投资的Granger因,对外贸易出口和进口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增长与消费的变结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消费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用协整分析方法检验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采用恩格尔葛兰杰(EG)检验并考虑数据结构变化的可能,研究了外部经济环境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消费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如不考虑样本数据的结构变化,对于变结构时间序列数据,EG方法没有检验到协整关系;如考虑结构变化,通过设定虚拟变量,协整关系被成功测出.并且建立了不同时期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消费之间已形成长期稳定均衡关系,该关系分别于1989年和1997年产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1.
贵州傩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庹修明 《教育文化论坛》2010,2(3):89-95,133-136
傩文化是以驱疫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的古文化现象。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贵州民间傩戏系统,主要是两个系列,三个层次。汉、苗、侗、土家、彝、仡佬等民族地区的傩戏,为一个系列,即民间傩系列。彝族傩戏"撮泰吉"完成了傩祭向傩戏的初步过渡,是傩戏的雏形,属低级层次;汉、苗、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的傩戏,是向单一的戏剧艺术过渡的中间层次;贵州地戏属于军傩系列,是傩戏发展的较高层次,是地道的"农民戏剧"。  相似文献   

12.
区域文化在影响区域竞争力诸要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贵州文化模式存在自身的特点,其中一些消极因素所带来的惰性与锁定效应对贵州省区域竞争力产生不利的影响。文章分析了贵州文化对贵州省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探讨了从文化软实力上提升贵州区域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20世纪抗日战争时期,促使了贵州的散文大发展。这个时期贵州的散文作者比过去大为增加,他们用散文宣传抗战、反映贵州的抗战现实,成为这个时期贵州散文的主旋律。散文的品种如社会时评、杂感、抒情、随笔、小品等都比过去丰富,艺术表现也有明显进展,突出了文学为抗战服务的主调。  相似文献   

14.
贵州黔东古为荆楚黔中,属湘、黔、鄂、渝、桂五省(市)边境内的武陵地区。武陵山脉的主峰梵净山就坐落在黔东的印江、江口和松桃三县交界处。发源于瓮安的舞水和发源于都匀斗篷山的清水江等大小川流由西向东经黔东而出湖南汇入“古沅水”,最后注入洞庭湖。洞庭湖及其西南广大地区,即武陵“五溪”地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贵州文明文化的最早源头。特别是原属湖南会同的天柱、锦屏是七千年前的炎帝神农之故里,是伏羲、少嗥、颛顼、吴回和共工等古代帝王和英雄豪杰的最早家园;是中华龙风文化、白陶文化、中华天文历法、中华易学、中华文字和冷兵器等的原发地。  相似文献   

15.
黔中经济区是贵州省的国家级内陆开发开放区,地处贵州省中部,是贵州省经济实力和带动能力最强的区域。文章从资源环境、交通条件、经济实力、产业基础,分析了黔中经济区在贵州省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黔中经济区功能和作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贵州人口城镇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贵州人口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及特点,分析了贵州人口城镇化水平低的原因,并对贵州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10年代留学日本的贵州学生直接将各种新学思想源源传入贵州,重视政治学理的阐述与政治体制的分析,触及民权、三权分立、共和制度、联邦体制等核心理念,推开了贵州新一轮新学传播热潮。贵州留学生大都在孙中山与梁启超间做出选择,受粱启超影响尤其显著。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两种观念,也由留学生传递回省,两种思想的碰撞从此在贵州拉开了序幕。留学日本的贵州学生为贵州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干部准备。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是明中叶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被谪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期间。他始始以“内圣外王”为人生理想,不仅首开贵州文明开化之风,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巩固,而且创立了“阳明心学”,使儒学发展到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高峰。王阳明之功造福当时、泽被后世;王阳明之学跨出国界、飘洋过海、享誉国外。他以其个人的不幸换来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幸,是一位很值得后世深入探讨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9.
毕节是茶树发源地的中心地带,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内涵,但对茶叶制作工艺和茶文化的开掘远远不够。毕节茶产业的发展必须以构建茶文化为助推,采取四大策略:准确定位;培育市场;发挥优势;建立茶行业组织。  相似文献   

20.
贵州金融法制简史可略分为三阶段:近代之前、民国时期和新中国计划经济时代。明清朝及之前,贵州金融法中,重要一些的是涉及货币、典当、票据等方面的法令和习惯。民国时期,现代金融法制体系初步建立。就贵州而言,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制度的发展较为显著。新中国时期,贵州金融管理中货币、利率、信贷政策等计划色彩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