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彝尊是清代名的金石学家,《曝书亭金石字跋尾》是他的主要的金石学作,他利用金石字与史籍相校勘,补正了史籍记载的阙略与讹误。  相似文献   

2.
藏彝走廊地区石棺葬所属人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棺葬是继新石器时代以后整个藏彝走廊地区最主要的一种考古文化遗存。藏彝走廊石棺葬文化族属的“羌人”说和“氐人”说均难成立。从汉代史籍记载来看,藏彝走廊地区与石棺葬文化相对应的人群应与《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记载的徙、筰都、冉駹、巂、昆明等五个部落相关。  相似文献   

3.
陈民镇 《邯郸学院学报》2012,22(2):49-57,100
新近发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2辑内容为《系年》,系一篇完整的先秦史书。综观全篇,似乎很难说是编年体,而是前所未见的一类先秦史籍。《系年》以记事为主,作者有意将历史上的治乱兴衰结合现实,有以史为鉴的意味。《系年》作者的视野不局限于楚国,目前来说它还不能被肯定为楚人作品。通过对《系年》虚词的初步分析,尤其是连词“及”的用法,可以看出其用词风格不同于一般的楚地文献,而且《系年》的素材来源当是复杂的。鉴于《系年》这一体例独特的佚籍与失传的“志”类文献存在诸多吻合,认为它很可能正是“志”类文献至少是类似于“志”的文献,可能还具有教材的品格。《系年》的体例与“志”最为接近,将其归入“故志”的大范畴是适宜的。《楚居》可视作一部“邦国之志”,而记载列国史事的《系年》则有“四方之志”的性质。《系年》虽非《春秋》类的编年体史书,但其写作的时代背景,与“诗亡然后《春秋》作”有关。  相似文献   

4.
《卷洞桥彝汉文功德碑》系新发现文物,结合历史、地理、民族、民间传说特别是彝文文献、汉文史志的记载初步考证,此碑刻立的时间上限是明朝,下限是清朝咸丰十年,极有可能是明朝修建卷洞桥时刻立。此碑具有历史、文化、民族关系等多方面的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有关徐州的记载散见于史籍,可谓久亦可谓多矣。然而,以方志体裁专门记述徐州的史料,目前国内仅存十四种(州志、府志九种,铜山县志五种),版本最早的当数明代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宋骥主修的《彭城志》。据张国淦先生《中国古方志考》著录,在明代以前徐州志书尚有:晋宋刘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黄老学派的典型代表,帛书《黄帝书》在阐发其"齐家"理论时强调君王一定要处理好三种家庭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父兄关系。《黄帝书》认为,只有这样,君王才可能治理好一个国家。《黄帝书》的"齐家"理论,最终归属于其"君道"论。而且,这一理论系从《老子》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7.
《吕氏春秋》中有一条史料记载,笔者通过对《史记》、《左传》、《管子》等史籍的拾遗弥缺,考辩史籍对此条史料记载的异同,并试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中有一条史料记载,笔者通过对《史记》、《左传》、《管子》等史籍的拾遗弥缺,考辩史籍对此条史料记载的异同,并试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腾冲"曲石"地名来源,至今众说不一。清乾隆腾越知州屠述濂认为:"古名回石",《云南省腾冲县地名志》则说:"曲石"一名,系"曲尺"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10.
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桃花扇》集合了桃花这一意象的诸多意蕴,作者承袭了桃花意象的传统,既以桃花的娇艳暗示香君的美貌,同时也暗合着香君妓女的身份,而桃花的飘零无疑是香君坎坷命运的再现.作者最终还为两位主人公设置了一个"桃花源".以桃喻人,借桃言情,言桃明旨,作者用生花妙笔展现了香君这支桃花的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11.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其为死君乎""可谓死君乎"的"死君"之义,大致有晋人杜预和清人王引之两家之说,今人祖述杜王而未得确诂。据《春秋》三传用词体例和《左传》文意推敲,可知"死君"即"死君命",意为"效忠君命"或"效死国君"。"其为死君乎"是"难道算是效忠国君吗?""可谓死君乎"是"可说是效忠国君了吧"。如此训释,文从字顺不致歧解。  相似文献   

12.
罗愿所著《新安志》共10卷,其中人物类从第六卷到第九卷独居4卷,是全书内容最多的一部分。《新安志》所记载的地方人物众多,对于当地历代乡贤、耆宿、进士、义民、流寓、名宦、职官乃至僧道几乎无所不载,其中宋代人物的记载尤为详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就《先达》两卷而言,罗愿记载了古新安的41位先贤人物,其中宋代的36位。36位人物传记所载事迹或见于《宋史》的列传、或散见于《宋史》各篇、或为《宋史》未录,与《宋史》相佐证,是研究宋代历史的宝贵史料。而且《先达》两卷记载的宋代人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多登进士第为文吏,为学界了解宋代徽州社会提供了基本信息。《新安志》中所记的宋代人物还为后代的徽州地方志提供了资料来源,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十四史提要》、《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史籍举要》等很多书都认为《梁书》、《陈书》中纪传末题陈吏部尚书"姚察曰"的纪传系姚察所作,题"史臣曰"的纪传系姚思廉补作.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早应纠正一下.考《梁书》纪传后题"史臣曰"者共27篇,题"姚察曰"者共26篇,故传统观点认为姚氏父子费力大略相等;考《陈书》题"姚察曰"者2篇,余皆题"史臣曰".传统观点即认为《陈书》基本为思廉独作.这都是想当然,或受《旧唐书姚思廉传》的影  相似文献   

14.
记载浙东名刹史事的《阿育工寺新志》最近问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佛教界修纂完成的第一部寺志。《新志》是继明朝万历时兵部尚书郭子章修的《阿育王寺初志》及清乾隆时寺方丈畹荃法师所修的《阿育王寺续志》之后,为该寺的第三部志书。它不仅具有地方文献价值,而且为佛教史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5.
彝语有丰富的拟声词。以《彝汉大词典》收录的拟声词为语料,分析了彝语拟声词的基本形式和扩展形式、拟声词的语义及其发展,对拟声词的造词能力进行了描写,并进一步对彝语拟声词的归类问题作了简要的说明,认为拟声词是彝语词类中的一个独立类别。  相似文献   

16.
奢香文化具有维护祖国大统一,各民族亲如一家、患难相顾,彝汉文化与时俱进、共同发展三大特征。奢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团结、统一、和谐、发展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17.
简释李商隐《碧城》诗三首邓刚李商隐《碧城》诗三首,历来众说不一,明人胡震享认为“此似咏唐时贵主事”。贵主,即皇帝的女儿。清人朱彝尊以为是讽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姚培谦说是“君门难进之词”,纪昀则认为这三首诗都是寓言,但不知寓意是什么。①但根据对作品的分...  相似文献   

18.
泉州南音指套《为君去时》,在古今许多南音文献中,均有记载.由于该指套是泉州南音指谱中五大套(五枝头)之一,被广泛流传,且目前又新发现《为君去时》在古文献中记载的不同组合版本,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指套《为君去时》的历史文献记载人手,着重从该指套的曲目背景、曲牌、结构、两个版本等方面进行研究,尝试探讨泉州南音指套《为君去时》蕴含的历史、乐学、文化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安名族志》是一部研究徽州氏族文化的重要工具书之一。但是,其对"章姓"的记述却有重大差错。《新安名族志》之史料,源于各地族谱,但族谱凡涉及人,都遵循"昭穆有序,长幼不乱"的原则。可是,"亦多显者"却乱了规矩,显然不足取。  相似文献   

20.
关于韩愈故里和韩愈墓所在地的问题,历来都有分歧。通过对明天顺五年《大明一统志》、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明嘉靖三十七年《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河南通志》、清康熙三十四年《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河南通志》以及清乾隆四十九年《大清一统志》的梳理和分析,我们认为,韩愈是修武人,韩愈故里在修武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清乾隆四十九年《大清一统志》关于韩愈"河阳人"的含糊其辞的记载,缘于明侍郎耿裕成化二十一年《题韩家庄诗碑》的影响以及雍正至乾隆初年翰林五经博士继承权的纷争。但对于韩愈墓在孟县的记载,我们予以尊重,在此存疑。同时,对于历史上修武也有韩愈墓、韩氏祖茔而明清一统志、河南通志未予记载的状况,我们也持存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