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科技风》2017,(22)
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技术也越来越多,最具有特点、让广大群众能够喜爱广播电视的技术就是数字音频技术。数字音频技术的特点是可以扩展音频轨道、增强音频剪辑精准度以及储存空间更大,而且可以使更多群众能够应用广播电视系统,从而推动了广播系统的应用。本文首先对广播电视工程中数字音频技术进行介绍,再对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优势进行描述,从而使音频技术可以在广播电视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广播电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并且经过广播电视人的努力数字音频的技术在不断地提高。本文就数字音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对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浅薄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16)
目前我国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传统媒体业的发展,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数字音频技术越来越多的开始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如今数字音频技术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所以如何更好地应用此技术就显得很重要了。本文主要论述了数字音频技术的优点以及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数字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以及行业中,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也逐渐开始引入数字音频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的数字化程度,对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音频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工程中的优势,并且分析了其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我国数字技术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技术也开始应用于我国广播电视台的建设当中。基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广播电视台当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数字音频技术更成为了广播电视工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广播电视工程当中数字音频技术的优势以及具体应用形式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让更多人对该技术的价值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中科学技术也在日益完善,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也在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中具有创新化和数字化的科学技术被广泛的应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的质量,在当前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多方面都推动了广播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播电视的传播,更加丰富了广播电视平台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已经在高科技的社会背景下得到广泛应用,将该项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中,可以让音频质量以及视频质量全部得到提升。本文对我国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状况简单进行论述,并对广播电视中数字音频技术的实践深入研究,希望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范围能够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工程的数字化是科技不断发展的推动和市场所需。本文首先数字音频的技术进行概述,从技术手段向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嵌入了哪些技术手段及优势。既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从中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接地技术是我国广播电视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施工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其中主要包括全部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应用以及广播电视信号的有无及强弱等内容。因此,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充分做好接地施工技术工作,不仅对我国广播电视工程的基础设施安装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对相关设备安装调试工作的顺利开展业具有积极意义。对此,为了保证我国现阶段广播电视工程运行中的信号传输质量不断提高,本文将重点针对接地施工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广播电视节目的应用,为了提升我国广大观众的应用便捷性,将计算机虚拟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中已经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最初,我国只是将计算机虚拟技术应用于航空或者军事领域,这些领域之所以使用计算机虚拟技术是由于该领域对高科技技术要求较高,而将计算机虚拟技术应用于我国的广播电视制作中也是由于观众对节目效应要求不断提升,只有应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方可满足观众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工程发展的现状上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存在的不足还比较明显,可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广播电视产业是我国传媒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节目也在不断创新,并且逐渐成为拉动传媒市场的关键因素。为了对广播电视工程进行改进和完善,相关的工作人员从其接地方式入手,逐渐深入。在此过程中还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不仅使得广播电视工程的接地方式得到有效地改进,同时还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相信,不远的将来,我国的广播电视接地工程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春茂 《科技风》2013,(10):127
近几年,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在广播电视业中被广泛应用,同时促使我国广播电视行业迅猛的发展。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是广播电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接受信号都离小开发射天线、电视台发射、调频广播等也必不可少,这些有利于广播电视接收信号能力的提高,更对广电工程的天线设计、参数设置和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且在广播电视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以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技术为例,着重地阐述了其技术原理、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概况、特征、要求以及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孙明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110-110
接地技术作为一门复杂和深奥的使用技术,涵盖了众多的知识领域。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系统的好坏茧接关系着信号的质量和人身的安全接地环节没有做好,制约了设备良好性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到整个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可见,接地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是十分关键的,合理地对这.技术加以运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下面,本文就从接地技术这环节入手,对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在社会各大领域得以深入的应用,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及生活品质。广播电视工程,作为民生保障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以保障其正常运营,其中计算机技术应用便是切实有效的对策。本文分析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应用对策,以推动广播电视工程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0,(21)
大数据技术是网络信息时代下产物。广播电视监测中有效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推动我国广播电视监测系统领域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如下表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地越来越快,作为信息传输的重要媒介的广播电视也快速发展。作为广电事业的核心工作内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我国相关部门要求要将广播电视覆盖工程这项工作作为建设的重点工程,全面大力的开展覆盖工程工程,让我国广大群众享受到广播电视所带来的公共服务。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研究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发展史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我国的数字媒体技术与传媒业的进步与发展都得到了创造性的突破。这不仅仅源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提高,还源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一方面对于生活的水平要求以及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另一方面对于信息业的要求和了解世界、关注世界等的意识也在与日俱增,所以这就要求该学科的专家与学者不断地进行技术上的革新与发展,以使广播电视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与革新,其中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的应用就属于首要的任务要求,那么什么是广播电视工程,什么又是接地呢?本文就从接地与广播电视工程的定义入手来简要的分析了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当前广播电视的发展形势来看,不仅态势良好,前景广阔,而且其信号覆盖面十分广泛,受众基数不断扩大。对于广播电视这项工程的运营与建设来说,网络技术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网络技术普遍应用之后,媒体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和负担明显得到了减轻,资金投入明显减少,而且可以将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妥善解决,用户的体验感也更好。本文具体论述了在广播电视的工程领域建设中网络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4)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也是越来越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促进广播电视发展中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另一个方面是在传输方式以及内容上改变了广播电视的传统定位。可以说,信息技术对其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是真正从广播电视信息资源管理和技术应用的层面来整合并优化了传统的广播电视事业。我国的广播事业正不断的发展,各广播企业应紧紧抓住广播电视事业信息化的发展机遇,研究和尝试信息资源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的整合,走出一条以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带动广播电视现代化,以信息技术应用牵动广播电视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成功之路。本文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广播电视信息技术资源的时代特征与影响为基本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接地技术为切入点,对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切实探讨接地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具体应用,阐明其应用注意事项,推动接地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进一步应用,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