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调查了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当代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依据。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20名高校大四女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在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在是否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与社会支持利用度两个维度对就业压力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最后得出结论:女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就业压力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即可通过增强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来减少其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新疆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现状进行探究。结果发现:总体上社会支持状况乐观;男生的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四年级学生的社会支持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等方面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二年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最低。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现状,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实证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大学生压力释放方式问卷》对30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量,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压力释放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大学生总体上存在学习倦怠,突出表现为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学习倦怠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学生总体上偏向于采用内部释放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压力释放方式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③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压力释放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经回归分析发现压力释放方式对学习倦怠具有良好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湖南省高职院校的251名听力残疾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实证分析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水平较低,社会支持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就业能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69%.建议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转型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状况及其在政治面貌、职务与年级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状况问卷,随机抽取河南省转型高校新乡学院18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转型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中等以上水平的就业压力(93.4%);转型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在政治面貌、职务与年级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湖南省高职院校的251名听力残疾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实证分析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水平较低,社会支持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就业能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69%。建议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重视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仅要给予充分的社会支持,还要开发积极的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群体对自己有较高要求,面对未来挑战承受更大压力,更易于遭受抑郁侵袭。以《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FF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研究工具,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和抑郁水平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抑郁水平在年级、专业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与抑郁水平显著相关,人格因素中的外向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孤独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⑴大学生在总社会支持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年级差异上只有大一与大二间差异显著。在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大一最高,大二显著高于大三;⑵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消极情感呈极其显著负相关;与积极情感、幸福感总分、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总分、积极情感与孤独感关系呈显著负相关,消极情感与孤独感关系呈显著正相关;⑶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呈显著的正向作用;孤独感在二者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主动性人格问卷》、《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就业压力问卷》对399名大学毕业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就业压力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主动性人格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探究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共施测220名大学生,收回有效数据182份。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压力处于较低水平;心理韧性处于较高水平;性别和生源地在就业压力行为表现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是否签订就业单位在就业压力总分及其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生源地和考研是否过目标学校分数线在心理韧性力量性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是否签订就业单位在心理韧性总分、坚韧性和乐观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就业压力和心理韧性存在显著负相关,且心理韧性坚韧性维度能有效预测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1.
借助《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对湖南省22所高校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感处于较低压力水平;男生的总体压力感、个人自身心理压力感、社会环境压力感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女生;大四学生心理压力感压力最大,其次是大二年级学生;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差异仅表现在恋爱压力和自卑压力两个因子上;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在社会环境心理压力感上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科在社会环境压力、适应压力、择业压力、情绪压力方面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农村来源大学生的个人自身心理压力感高于城镇来源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85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使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手机依赖在恋爱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手机依赖在人格特质中的差异显示,精神质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倾性在恋爱人群、年级中差异显著。在社会支持上的总分上,恋爱人群显著高于非恋爱人群、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手机依赖与精神质、神经质之间存在正相关,与外倾性、社会支持之间存在负向相关。社会支持与外向型呈显著正相关,与精神质、神经质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在精神质与手机依赖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杜培朝  侯蔚蔚  柳菲  黄鹏 《时代教育》2012,(1):30-31,201
为了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及其内部差异,为新疆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随机抽取石河子大学四个学院的710名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就业压力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不同学院、民族、年级、生源地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多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现状、特点及其关系,采用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对商洛学院、西安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共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自尊和社会支持方面呈正态分布,虽然有孤独感体验,但程度并不严重;在孤独感、自尊和社会支持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性别、生源、学科性质、年级、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上的差异,但差异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社会支持各维度与孤独感,自尊与孤独感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各个社会支持维度和社会支持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自尊水平越高。被试的孤独感就越低。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问卷》和《大学生网络安全感问卷》,以311名在校大学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和网络安全感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网络安全感的情况良好,虚拟人际关系的情况良好。(2)网络人际信任与网络安全感之间部分维度存在相关。(3)大学生样本网络安全感的风险预感、情绪体验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地以及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4)在年级变量上,大学生样本在网络安全感中的不确定感有极显著差异;在网络安全感中的情绪体验和网络人际信任中的友伴支持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问卷法以40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大学生学习投入状况以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投入呈中等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不同学习成绩的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投入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活力维度与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初中生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探讨初中生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的不同水平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白云区三所初中三个年级共1600名学生,以自编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表(SSRS)和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问卷(LEC)为研究工具,对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①初中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接近中等倦怠水平,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的得分都比较居中;②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呈负显著相关,社会支持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学习倦怠的各维度及总体上都存在显著差异;③学习倦怠与生活压力事件呈正显著相关,生活压力事件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初中生在学习倦怠的各维度(除了低成就感外)及学习倦怠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感受到的生活压力事件越多、社会支持越低,其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和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58名盐城师院用社会适应性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男女生在人际交往适应和角色适应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管理、就业准备、人际适应和角色适应四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调查的大学生自我和谐总体状况很好,且各因子在性别上无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灵活性上差异显著。自我的刻板性可以预测社会适应48.9%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19.
以400名师范院校学生为被试,使用大学生精神信仰、应对方式和SCL-90问卷。得出以下结论:(1)师范生的心理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城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健康在性别、年级、城乡上存在显著差异;精神信仰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城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精神信仰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精神信仰在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预测关系中起中介变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掌握高校班委干部心理和谐状况,采用心理测验法对普通本科高校231名学生干部和120普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①班委干部与普通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压力存在显著差异(p=0.011〈0.05);②班委干部在人际交往压力、学习压力和就业心理压力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0.01,p=.000**〈0.01,p=0.013*〈0.05);③除了学习压力(p=0.169〉0.05)外,班委干部的其他心理压力维度在家庭背景是否城镇与农村上存在显著差异;④班委干部的心理压力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⑤班委干部在人际交往关系维度和就业心理压力上专业差异显著(p=0.002**〈0.01,p=0.021*〈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