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瓷器时代     
这是一张古董照片吗?不,这不是照片,请不要拿此图到古董店寻觅,这是一个数字化图像文件,全部用最新的Photoshop 4.0制作,如果你想拥有她就启动你的Photoshop读懂下文,一个价值连城的文物上面竟会镶入你自己的照片呢。  相似文献   

2.
<正>郭在福“玩”瓷器20余年,经他之手的历代瓷器精品数万件,被誉为“瓷器王”。他在福州东方古玩城经营的“郭氏古玩堂”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郭在福现被聘为《东方收藏》电视栏目的特别顾问。  相似文献   

3.
瓷器保护与修复工作中经常涉及清洗,清洗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对瓷器污染物的认识。本文从污染物的定义、病害与污染物的关系、污染物的分类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对污染物进行分类是为清洗工作准备的,因此,污染物分类方法必须具备实用性。本文对教学实践、实地考察、已发表文献中的大量修复案例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发现各污染物名称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混淆。为更好地指导清洗工作,合理地去除污染物,本文结合保护修复从业人员的清洗习惯,根据瓷器污染物六大基本信息:位置、状态、种类、物质、成因和对器物的影响,将纷繁的瓷器污染物名称以状态为主,兼顾位置、物质,并充分考虑俗称,对于特征特别明显的污染物独立成类的分类原则进行梳理分类,并给出在修复实践中去除不同类别污染物的清洗技术选项。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结合文献调研和修复实践,对传统的锔瓷工艺、石膏补配和高分子材料补配等常用的瓷器修复工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探讨了三种瓷器修复工艺的优缺点。文章指出,锔瓷工艺需要在文物表面上进行钻孔,从而破坏了文物表面的完整性;石膏补配虽工艺简单,但石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易疏解、易变色等问题也逐步显现;相较而言,高分子补配材料的稳定性好、变色较缓慢、不易疏解、光感好,在瓷器修复中逐渐得到了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出版单位:北京天下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制作单位:北京天下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内容简介:本光盘以介绍景德镇历代瓷器艺术为重点,收录了来自全国44个城市、53个博物馆的古瓷珍品。并设有风貌、年谱、工艺、品鉴和辨识五个栏目,以多媒体形式,提供有关景德镇的城市风貌、中国瓷器编年史、传统制瓷工艺及对古瓷的赏析和真伪辩识等方面的知识。该光盘在编辑制作中,集合了文物、考古、美术、摄影、计算机等各方面专家学者和技术人才的智慧。内容丰富多彩,信息量大,布局合理,制作精致,学术态度严谨。其中所选素材,上迄五代、宋元、下…  相似文献   

6.
7.
张变玲 《兰台世界》2012,(19):85-86
瓷器发明于距今约三千年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作为中国著名的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悠久,享誉九州,在明清两代时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为天下窑器之所聚之地。景德镇瓷器中的青花瓷、粉彩瓷、薄胎瓷、影青瓷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传世珍品。虽然在近代经受了巨大的破坏,但在进入新中国后,景德镇瓷器艺术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呈现出欣欣向荣、兴旺昌盛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道教中的"八仙"指的是唐代以来逐渐形成的八位仙人,即钟离权、李铁拐、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和何仙姑。他们出现早晚不一,外貌、特征前后出入较大。唐代,"八仙"中的个别人物始见于史籍,但语焉不详。宋代相关记载增多,内容更为具体。元代道教的盛行和戏曲文化的繁荣使得"八仙"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之中,呈现出某种固定的趋势。明代中期以后,八仙组合和特征基本固定,并作为喜闻乐见的装饰纹样出现于各类工艺品上。以往的研究中用明清时期对"八仙"的既定认识来考察宋元时期工艺品上的八仙图案,得出的结论往往存在较大的偏颇。本文梳理了元代瓷器上的八仙纹样,通过对比元明八仙戏及同时期墓葬壁画、砖雕、缂丝上的图像资料,论述了瓷器八仙纹饰之起承,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9.
走进辽宁省博物馆清宫瓷器展厅,你会了解清代宫廷里皇帝和皇后进餐用的器皿,可以看到美轮美奂的清代瓷器珍宝。  相似文献   

10.
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圆满的落下帷幕。伴随着奥运的有体育健儿的豪情,有中国人民的热情,同时也有奥运收藏市场的火爆行情。或者为了纪念,或者为了投资,奥运纪念钞、纪念章、邮品、金币、瓷器,乃至于奥运当天的车票、报纸等等都有人收藏,其中贵金属制品以及瓷器尤其受藏家追捧。记者走访了几家贵金属以及瓷器企业,让业内人士告诉我们,奥运究竟为他们带来了什么,奥运之后的收藏会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1.
李颖慧 《兰台世界》2012,(24):61-62
北宋是我国陶瓷生产的繁盛时期,该时期的陶瓷生产,从种类、数量、品质角度而言都超过前代。本文旨在论述北宋时期的陶瓷贸易经济,并从宋代陶瓷生产盛况、北宋对外贸易及北宋陶瓷贸易发展状况三个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14.
定窑,由于处在古代定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北曲阳涧县附近),定窑原为民窑,但是在北宋时期,定窑瓷器的造型、装饰、艺术美感都有了飞跃的发展,并开始为宫廷烧制皇家用瓷,成为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欧洲礼品瓷器汇集了欧洲现代高档日用瓷和陈设艺术瓷的世界顶级品牌,代表了欧洲现代瓷器工艺的最高水平。欧洲瓷器最初只是仿制中国瓷器,后来从造型图案到艺术风格都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近代以来,在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浪潮的推动下,欧洲瓷器在工艺技术和生产品质上不断取得突破与进步,已位居世界高端瓷器的行列。欧洲瓷器注重对精湛手工技艺的传承,同时更加注重科技和设计的创新。他们与知名科学专家和设计大师合作,提高科技含量和整体设计水平,并始终坚持把品质放在品牌经营的第一位。如此打造的欧洲瓷器集历史、文化、科技、设计和品牌等多方面附加值于一身,奠定了其在世界瓷器中的高端地位。  相似文献   

16.
黑釉凸线纹瓷器是宋金元时期北方磁州窑系诸窑场中常见而具有鲜明特色的黑釉产品。本文以罐这一典型器类为切入点,根据其装饰特征和形制变化,并参考出土单位早晚关系等,将黑釉凸线纹瓷器的发展演变划分为萌芽、繁荣、衰亡三期,年代分别为宋末至金代前期、金代中后期、金末至元代;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兴衰与磁州窑的市场地位、社会生活背景及人们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此外,笔者推断黑釉凸线纹技法直接源自白釉凸线纹碗盘,后者可能是受定窑"出筋"技法启发而成。至于初创窑口,目前学界有"鹤壁窑说""钧台窑说""观台窑说""磁州窑说"等四种观点,本文倾向于最后一种;其创烧年代应在宋末金初,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北宋中晚期。  相似文献   

17.
定窑,由于处在古代定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北曲阳涧县附近),定窑原为民窑,但是在北宋时期,定窑瓷器的造型、装饰、艺术美感都有了飞跃的发展,并开始为宫廷烧制皇家用瓷,成为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  相似文献   

18.
明清官窑瓷器不但工艺精湛,其花样也繁多,之上的菊花纹形式更是多样。下面本文就对明清时期官窑瓷器菊花纹的形式特征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赵宏 《大观周刊》2012,(45):62-64
清代雍正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水平,细腻的工艺风格,清新的工艺面貌,在清代康雍乾瓷器中十分突出,并且成为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最高峰。其工艺的水平的提高在于雍正帝于清代前期重视程朱理学的前提下提倡儒、释、道互补,其中特别强调神道的因素,从而使道玄的审美精神贯穿在瓷器的工艺制作当中,使其向着精良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