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婷 《青年记者》2017,(20):27-28
名声传播无处不在,存在于各种传播形式之中.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是名声传播的新阵地,网络世界的名声传播呈现出怎样的新趋势呢? 新的受众态度:外化、直接 互联网集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形态,对名声传播来说,凭借网络不仅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公开地进行开放性的大众传播,而且只要利用相关社交平台就可以进行“点对点”的人际传播.高度的交互性使名声传播能够保持高度的信息流动性与接收、传播方式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魏婷  王威 《青年记者》2016,(2):23-24
名声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指名声在社会或公众中的散布、蔓延.名声不仅是人的追求,各类组织及国家都在追求拥有更好的名声,因为名声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公众识别、接受.在媒介融合时代,许多关键词都跟名声传播有关,比如注意力经济、点击率、眼球经济、作秀、炒作、混个脸熟等.19世纪初期的英国散文作家威廉·赫兹里特认为:名声不仅是死者而且是活人的遗产.  相似文献   

3.
李世进 《新闻爱好者》2011,(14):130-131
唐代文名传播是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文人文名生成的过程及其特点。唐代科举考试录取不仅看卷面成绩,应试者的社会名声大小也是重要参考。唐代文人通过干谒、作品传播、漫游、隐居等方式,获取文名,从而在科举与仕途上占据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唐代文名传播是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文人文名生成的过程及其特点。唐代科举考试录取不仅看卷面成绩,应试者的社会名声大小也是重要参考。唐代文人通过干谒、作品传播、漫游、隐居等方式,获取文名,从而在科举与仕途上占据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有位哲学家兼专栏作家赵鑫珊,其名声是早已传播海内的。我有时想,要写出赵鑫珊那一手文章,太难,因为它糅合着丰富的中西学养,加上出神入化的文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名人理论为视角,借助微观史研究的方法,聚焦普通人的网络成名之路及其历史演变,阐释网络名声的累积、流通与变现。研究发现,在1998―2010年,网红多依靠“个人式”奋斗成名,个人的文学才能或视觉呈现是他们获得网络名声的来源。2010年至今,商业互联网时期的网红依靠“手工作坊式”或“机构式”“流水线式”的方式累积名声。两个阶段中网红与名声、利益的关系,以及网络名声的变现有所差异。网络名声的变现可以帮助普通网民实现阶层流动,但网络名声的生产与流通受到技术、资本和意识形态等结构性力量的影响。网络成名是普通人试图创造可见性和捕获注意力的过程。从互联网历史视角观之,网络名声生产、流通与变现的演变过程,反映了数字社会注意力制造与流通的变迁,网红的历史折射着互联网的商业史、平台史、文化史。  相似文献   

7.
晚唐作家皮日休、陆龟蒙在当时的文学批评圈是齐名的,被合称为"皮陆"。这与他们二人咸通 十一至十二年间在苏州的诗歌唱和活动关系最为直接。其唱和诗集《松陵集》的编纂与传播更为皮陆扩大 了名声。当然,与他们另两部文集《皮子文薮》、《笠泽丛书》的编纂和流播的关系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特约专稿     
媒体天生喜欢追逐有名的东西,媒体和名声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请看中国传媒大学刘宏教授的《媒体为什么喜欢追逐名人》。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是一个新课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中国驻美大使馆就CNN专访达赖一事向CNN提出严正  相似文献   

9.
自主持人节目风靡全球以来,名声问题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主持人名声大小、名声好坏等等,成为新闻行业被关注的热门话题。 一、主持人名声的依托 主持人的名声来自两个方面:作为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角色,作为社会个体存在的个人角色,这两个原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从职业的角度来看,主持人面对的观众是文化意义上的人,这就是说主持人是形象、思想、学识、心理等多种因素组成的完整文化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工作只需要某种技能或特长就可以了。能给主持人带来名声的,就是表现在节目中的这些因素的组合。 作为社会个人存在,是主持人在…  相似文献   

10.
杜鹃 《记者摇篮》2009,(4):26-26
很多医疗健康类节目名声不太好,但辽宁电视台都市频道《健康一身轻》却做得风声水起,收视率、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在成正比例增长。这是因为,该节目一直以百姓的健康为自己的事业,传播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并且节目不断地强化自身的个性和风格,归纳起来就是“三不三要”。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6,(13)
本文梳理了功能主义传播观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比较的视野讨论了功能主义传播观的三个预设,即"传播的功能即传递意义"、"社会结构是预先给定的"、"传播主体是理性主体"。本文强调这三种预设虽然是该研究的逻辑起点,但如果一味不加反思地将其运用于当代传播研究之中,必然会造成其研究的局限乃至狭隘。本文通过将其理论预设置于比较的视野之中,探索了各个学科的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传播功能"、"社会结构"、以及"传播主体"的不同解读,有利于打开功能主义传播观之外更为宏大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的名声,可以凭德行、业绩昭然天下;也可以钱财布施善事(时称赞助、捐献)而得以扬名。大凡以正当手段所得来造福于社会,所“买”的名声自然无可非议。令人惶惑的是,时下一些报社也做起了“买卖”“集体名声”的生意。比如将整期报纸版面以高价卖给一家或数家单位。然后由买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网络传播研究成为我国新闻传播研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随着Web2.0时代各种信息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网络传播研究正在呈现不断繁荣的态势,其研究视野也因此更加开阔.本文概括了2006年我国网络传播发展的总体特点,归纳了这一年网络传播研究的整体情况,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传播能力的研究是传播学中一个古老而经典的主题,所谓传播能力,我们也常称为“人际能力”,美国学者特伦霍姆和延森定义其为:“一个人以有效而得体相宜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能力。”国外对传播能力的定义、传播能力的核心问题、传播能力模式、传播能力的文化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国内的研究主要是推介西方的研究成果。目前传播能力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人际传播范围内,关于大众传媒传播能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5.
牛腊梅 《东南传播》2016,(10):112-114
时尚传播在时尚产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随着传播技术以及经济、文化甚至政治力量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为时尚传播开辟了新途径,为时尚从业者及爱好者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为了考察我国时尚类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受众等方面的特点,本文献综述研究将主要从时尚传播经典理论研究、微信及公众平台研究、新媒体时尚传播相关研究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贺翀 《新闻世界》2014,(7):215-216
本文以微信广告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其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13年中国戏曲传播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认为传承与保护、创新与融合是这一年中国戏曲传播研究的重要主题。中国戏曲内涵深厚、资源丰富、魅力无穷,但其传承与保护及其产业化发展是一大难题,所以戏曲传播研究成为这年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为中国戏曲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8.
关于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传播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其学科来源主要是传播学、新闻学、国际关系学等 ,其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性 ,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玄化、泛化、空化和术化等问题。本文认为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应从国际传播本体研究、国际传播史研究、国际传播“术” (技巧 )研究及国际传播学科体系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虚拟现实的技术发展与实际应用领域的拓展,沉浸式传播在国内新闻传播研究领域内的热度呈现上升趋势。从理论到实践,学者们涉足的领域不断扩展和深化。本文梳理了沉浸式传播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分媒介转型与传播图景、游戏与新闻游戏中的沉浸式传播、文化传播中的沉浸式传播三个主要板块对沉浸式传播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综述,并为其意义、未来发展方向、可能具有的问题和应用前景等做出了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三昧》2008,(1):30-30
2004年1月5日,新浪抢先发布了2003年“十大新闻评选”结果,并且拉上一大堆名声显赫的报纸和杂志共同主办,试图用这样特殊的切入方式表明自己已经成为可以与主流媒体平起平坐的网络媒体老大。面对前景无限广阔的新闻传播市场,中国的商业门户网站终于按捺不住长久潜藏在心底的梦想,在2004年开始以一种几乎疯狂的姿态向网络媒体模式靠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