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科学时报》记者的访谈中我曾经强调(2007年12月2日),建设生态文明要把生态学的"共生"概念推广到人类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内部人们之间的关系,它基于我对当代文明发展趋势的忧虑和对理想的未来文明的向往。发展着的全球化经济正在形成一条巨大的经济链,处在下位的国家和地区为上位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低熵的能源和资源,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17)
庄子的"齐物论"提出"吾丧我"的主张,对于破除"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价值观很有启发意义。"齐物论"中的优秀思想精粹蕴含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亦可提供有效借鉴。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值得我们不断对此进行推行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全新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就会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近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学家沈国舫表示,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四次文明,未来我国亟须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瑞典病理学家弗克汉斯曾经说过:"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传染病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而来,并对人类文明产生深刻和全面的影响,甚至比战争的影响还要更猛烈。回顾几千年文明史,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从未停歇,历史上很多次传染病改变了人类的文明进程。人类传染病始于农业文明人类最早的狩猎和采集的文明阶段,基本上就没有所谓的传染病,因为那时候人口稀少,不可能发生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虽然人类已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它只局限于地球及地球引力范围,属于地球文明。比地球文明更高的文明是太阳系文明及星系文明,这些人类目前都还无法实现,我就统称为宇宙文明。人类想要创造太阳系文明就必须向地外行星移民,而且人类向外太空移民是必须的,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比如地求被小行星撞击,我们可以回来重建地球文明。本文在此阐述人类可以突破向更高文明过渡的八大技术,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或明确人类科学研究方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道德维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分析。认为,生态伦理的确立是生态文明社会道德建设的前提,从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世界观出发,要注意人之"小"与人之"贵"的特殊性;从人与自然和谐论的生态价值观出发,要处理好人类价值取向和所取与所予适度的问题。生态文明的道德维度建设关键是区分人的类内关系和类外关系两大维度,提出了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类的自我关系等的基本态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试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结果。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生态文明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并列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切实有效的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对现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科学生活》2007,(5):21-21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历史上,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为人类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孕育出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和印度等文明大国,堪称地球的"血脉"。然而,长江、恒河、尼罗河……这些孕育了人类众多文明的大河如今却受到了来自人类持续不断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社会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总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总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与任务,顺应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实践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观,促使摒弃不文明的传统发展模式和不文明的社会行为,推进全国生态建设的蓬勃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为提升我国社会发展文明层次指明前景、强化实践。  相似文献   

11.
正互联网技术是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里程,展示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机器时代、电子时代,再到网络时代的文明形式的全面提升。基于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网络文明、网络生态、网络思维、网络生活,极大影响着当今人们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工作态度等,"群众都在网上",人人都是"网中人"。截至2014年  相似文献   

12.
工业文明使科技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从巫魅到祛魅的演变。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科技理性支配下,工业文明的科技价值观、方法论乃至实践过程都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必然导致科技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生态文明视域下,应对科技理性、价值观、方法论和实践过程进行全面反思,推动科技形态的生态化转型,发展并促成一种"亲自然"的生态化科技还魅于自然。  相似文献   

13.
蝌蚪互答     
2010年第11期于海天读者问:智能机器人会不会统治人类,那么我们人类何去何从?对于于海天同学提出的问题,我的看法是:不会,当地球上的文明水平达到那样的高度后,我想智能机器人也会和我们人类一样拥有独立的思想,自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七一"讲话中提到:"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可见,人类文明发展是一个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过程,各种文明之间内在地具有统一性,正是这种又多样又统一的内在矛盾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本文试从文明的多样性、历史的统一性以及对当今世界的启示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七大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这既是对我们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总结,也是对人类在20世纪末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作为高等学校更应该顺应"生态文明"的趋势,在行动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生态文明与绿色校园的关系、环境育人的作用以及倡导呼吁全校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书是知识的海洋,是人类密不可分的"良师益友".随着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奇"书.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经济的飞跃发展,工业文明在为我们提升经济总量,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带来严重问题,如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需要新的文明,对小城镇来说,就是加强城镇生态化和生态城镇建设,摆脱"城镇病"的困扰,提高人民环境质量,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国平先生曾言:"做一个读者,就是加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传统中去,做一个文明人。"一个社会文明人多了,文明社会也就不远了。可见,阅读是多么的重要,大则关系到国家命运,小则关系到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6,(11)
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从农耕时代踏入工业文明时代,再从工业文明时代步入了信息化技术时代。在这个时代,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强盛的标志。"智能化"这一新兴名词,无疑成为了人类社会所关注的对象。为了研究出更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国际社会许多研究者前仆后继。其中,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最典型的成就之一,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大焦点更是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播出,一口章丘铁锅迅速成为了"网红"。作为烹饪之器的锅,它的进化和演变史,浓缩了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史,同时也孕生了中华民族的烹饪文明。石上燔肉饮食文明的"觉醒"人类经历过漫长的生食阶段,直到对火有了认知并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