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生活视频博主李子柒走红YouTube,引发热议。笔者从传播效果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李子柒的视频确实达到了文化输出的效果;并展开了对我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重要性的阐述,梳理了当前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路径,发现"讲故事"是构建良好国家形象的必备能力;故对"讲好中国故事"的概念逻辑及其现实要求进行了论述;最后分析了李子柒系列视频的传播策略,试图为"讲好中国故事"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2.
李子柒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成功被广泛地认为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内容创新和基于短视频与社交媒体的渠道创新,是一种破界的逻辑,而本文提出,依托社交媒体平台的技术架构和文化倾向,围绕李子柒出海而形成的是一个更大范围的超文化回声室,是一种重新勘界的逻辑。在这个逻辑转换中,社交媒体平台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生产着特定的内容,包括文本和关系。因此,李子柒现象凸显了社交媒体时代跨文化传播的以下平台化特征:流量中心主义是经济基础;在此前提下,社交媒体平台致力于孵化更加去语境化和个体化的内容以及参与者的紧密互动,打造具有优质的观赏性、适度的时长,以及丰富的情感动员能力的产品。未来的跨文化传播研究,需要超越工具主义思维,关注社交媒体平台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生产性;需要超越单线进化论,思考从破除旧的文化界限到重建新的文化界限的辨证过程。  相似文献   

3.
伴随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国交流的方式和内容变得愈加丰富多样,如何利用新技术、新途径优化跨文化传播模式已成为当下国际传播的重大议题.国内网红李子柒的短视频通过利用古风美食等符号,实现了对传统中国衣食住行的文化建构,成为国际传播的一个经典案例.本文以李子柒原创视频在国外视频网站上的走红为例,探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实现自身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4.
柳家雪 《声屏世界》2022,(1):9-10,117
不同于大众传媒时代,社交媒体情景下文化交流更加便捷且多样.李子柒是国际社交媒体平台You Tube上粉丝人数与影响力最大的中国视频发布者,她在跨文化传播中为中华文化输出所作的贡献毋庸置疑.文章以李子柒作为案例,据其在You Tube上的文化生产活动,分析得出国际社交媒体中的跨文化传播呈现出交流与冲突并存得特点,提出以情...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舆论场中,自媒体由于其非官方性和丰富的个性化内容,成为了国外受众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之一,而李子柒的视频作品在海外视频网站所获得的成功再次引起了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探讨。视频是李子柒进行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形式,对李子柒视频作品的编码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为自媒体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赵冉 《采.写.编》2021,(1):110-111,14
李子柒拍摄的短视频走红海外,成功地实现了中国文化的跨文化的传播。作为个体,李子柒身上有温暖的亲情,自立自强的品质,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精神。她的短视频呈现了自己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自然景观成为她视频的一种语言。符合当下潮流的传播方式也为她的成功增添了力量。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时代涌现出各类信息传播形式,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态,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都十分明显。短视频文化建设要遵循自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规律,挖掘人们对于短视频文化的需求,通过打造不同主题的短视频文化社区,提升短视频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殷鸣敏 《视听》2022,(5):161-163
李子柒在海外圈粉,成为跨文化传播可以借鉴的典型范例.她的跨文化传播实践表明,个体的视频化和故事化传播是打破文化隔阂、超越身份局限的利器,而聚合个体的传播实践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合力作用.这启发我们,未来跨文化传播的着力点和转向应该紧扣视频、个体及故事这三点,开辟出一条区别于传统跨文化传播的新路径,让中华文化和中国故事更好地...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微时代",利用视频、声音、图像等媒介形式,进行短、平、快的高频互动,是"微时代"信息交流的主要特征,也逐渐成为整个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链条上的重要一环.鉴于目前我国国家话语权还不够强大,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效果不太明显的现状,各种微媒介的作用得以凸显.本文指出"微时代"对外文化传播关注日常生活,具有碎片化视觉传播方式、轻松幽默的话语模式以及背景化、隐蔽式的的传播形式等特点.在崭新的全球化传播语境中,应进一步释放微媒介的传播力,采用轻灵的故事叙述方式、工业化的文化产品思维以及情感共振式的文化输出等策略,展望未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情境化呈现的图景.  相似文献   

10.
范红  周鑫慈 《出版广角》2021,(11):67-71
移动传播产生新的社会情景,形成新的文化传播范式.移动短视频以娱乐性、场景性、互动性,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生产、意义分享和价值重构等方面新的媒介表达形式.本研究以抖音平台"上#谁说京剧不抖音#"话题下的高赞视频为例,通过内容分析考察京剧短视频在抖音平台得以广泛传播的内容生产特征与意义生成机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分别就传统文化短视频内容生产、内容生产者及平台运营三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视频化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李子柒爆红短视频的创作技巧,文章探讨了李子柒爆红短视频的特征,并从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出发,从内容、形式两个方面,分析了爆红短视频的创作技巧.提出:从"讲好中国故事"着手,注重民间文化价值的发掘,并恰当利用技术手段将发掘成果渗透到现代日常生活中,方可达到"爆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翟爽向斌 《视听》2023,(2):106-109
移动传播带来了文化传播的新形态,短视频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分支,诗词类短视频通过不同模态的协同作用实现创作者的传播意图。“都靓的1001页”作为致力于古典诗词文化传播的短视频账号,以特定的语言模态打造账号特色;通过精心的视觉设计增强与受众的联系,以及多种模态协同确保意义的传达,探索出了一条诗词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在“国学热”现象兴起,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国家层面重视的背景下,这一致力于传播优秀古典诗词文化的短视频账号对其他传统文化短视频账号的内容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刘佳 《传媒》2021,(10):73-76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巨大的转化势能和可待激活的"引爆点",以创意赋能、短视频助力传统文化传播普及、"云动力"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为路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文化自信、深化传统文化全球传播.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短视频在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式娱乐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人们迅速获取信息的常用途径。在短视频领域中,抖音短视频的发展最为迅猛,稳居短视频领域第一。与此同时,在国家倡导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建立清朗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抖音"平台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扩展了传播方式,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传播的现状、特点、影响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探寻"抖音+传统文化"模式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主要基于“新4C法则”的视角,对传统文化短视频优化传播的路径策略进行了一定探析。研究认为:基于移动互联网背景的“新4C法则”为传统文化短视频的优化传播提供了方向和路径。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传统文化短视频应注意营造特定的物理场景和情绪场景、构建与维护源于对传统文化之共同兴趣和爱好的社群、加强短视频社群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通过富有创意的多种表现形式,提升传统文化短视频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短视频是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介,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短视频平台涵盖了多类主体所创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在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文化典籍等领域所取得的“双创”进展。探索短视频内容生产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文化保护、研究阐释、技术展示、美学表达,以及可见的影像与不可见的文化土壤间的辩证关系等方面入手,思考分析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创新路径,对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的质量,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短视频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社会上出现一波短视频传播热。本文基于凯尔纳"媒介奇观"理论,试图从短视频热潮这一奇观现象的呈现特征和文化解码两个方面阐释这一充满碎片化时代特征的媒体奇观,借此把握时代脉搏。  相似文献   

18.
姜圣瑜 《传媒》2021,(23):57-59
从"有图有真相"到"无视频不新闻",全民短视频化的时代,新闻叙事视频化表达成新常态.如何用短视频记录大时代中最鲜活的细节中国,已经成为媒体面对的一道"必答题".本文从短视频的新、短、快、近等特点入手,深入探讨短视频的叙事逻辑.对传统媒体人来说,要实现视频化转型,转变思维尤其重要,应将"图文思维"逐渐让位于"影像化审美",努力通过"网言网语""底层物语"打造符合受众视频阅读习惯的供给.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不仅仅要塑形,同时也要铸魂,而其灵魂就是文化建设。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特有的传播符号,不仅在乡村建设中扮演着文化载体的角色,还不断推动着乡村文化的外向型传播。在短视频的赋能之下,乡村文化的传播有了新的路径,其碎片化、门槛低、易操作等特点,使得乡村文化类内容创作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的相关扶植策略也使得传播乡村文化、展示乡村生活类的短视频有了更多的流量与关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短视频在乡村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指出了乡村文化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文化类短视频未来的传播策略,为乡村短视频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19年《新闻联播》栏目推出的"主播说联播"短视频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同时开创了电视新闻融媒体发展的新路径。本文对为期6个月中100条"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样本进行了定性定量结合的实证研究,试图透过传播现象深入创新背后的理论与实践贡献,从而为电视新闻融媒体发展战略提供借鉴。研究认为,"主播说联播"通过"人的价值"得以区别于其他新闻短视频产品,增强了网络舆论引导与价值观塑造的功能,开创了新媒体下播音主持行业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反差风格助力建构多元文化的电视新闻全媒体栏目;通过平衡"传者思维"与"受者思维"模式,有效推动"两个舆论场"的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